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垭大坝应力应变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江垭大坝5向应变计组、无应力计实测数据物理量换算,利用变形法反推应力,得出了江垭大坝混凝土无应力计线膨胀系数、自身体积变形和应变计组实际应力,并对实际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江垭大坝重点部位应力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应力应变观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力应变观测是混凝土坝内部观测的主要项目,根据应变计、无应力计观测资料,用变形法计算混凝土实际应力时,需要重视观测资料的误差处理,并对无应力计的布置、实际应力存在的误差、应变计组的布置进行了一些探讨,可供设计院、水库大坝运行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西南某建设中的混凝土坝工程,通过在混凝土浇筑仓表面埋设多向应变计组及无应力计,监测低温季节混凝土表面应力应变状态。首先对无应力计实测值建立统计模型反演热膨胀系数从而分离出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然后根据应变计组实测应变,结合无应力计测值获得实际应力,最后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温度场、应力场反馈分析,并统计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试件劈拉强度,进行开裂风险判断。分析表明,该混凝土坝浇筑仓低温季节保温效果好,总体开裂风险较小,但需要重视揭开保温被时段以及新浇筑预冷混凝土对下层混凝土冷击产生的开裂风险。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坝的应力、应变监测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项目之一,大坝坝踵是应力、应变最敏感的重点部位。借助于多孔材料弹性力学的分析,对埋设于混凝土坝中的应力计和应变计实测应力、应变中的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应力计实测应力中包含有作用于混凝土骨架的有效应力和部分孔隙水压力;埋设在建基面和接缝面上的应力计,其孔隙水压力为全水头扬压力。同样埋设在坝体混凝土中的应变计,实测应变中则仅包含有效应力应变,而没有因孔隙水压力产生的变形分量,为正确应用混凝土坝应力、应变监测成果评估大坝安全性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新安江大坝二十多年的温度和应变实测资料,对大坝的温度分布和温度场、无应力变形、坝体应力、坝踵及坝基应力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坝面湿胀应力的存在,提出了基岩应变计湿胀应力的估算方法,对内部观测仪器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作用给予了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6.
一、无应力计观测的意义和重要性无应力计观测是混凝土坝内部观测的重要内容。一般坝内应变计所测记的应变,除了反映应力应变而外,还包括其他一些物理化学(如温度、湿度、自生体积变形)变化所产生的应变。为了求得应力应变,就需要将其他因素产生的变形设法扣除。所谓无应力计,就是在坝内埋没的与四周坝体脱离的其中埋有应变计的混凝土试件[1][2][3](见图1)。迄今一般都认为,由于试件与四周脱离,不能传递外力,只反映混凝土其他物理、化学因素所产生的应变。因此,只要在应变计测记的应变中扣除无应力计的应变,就可得外力所产生的应力应变。  相似文献   

7.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坝应变计组埋设方式存在缺点,给应力、应变监测成果带来误差,为解决这些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应变计组埋设方式,推导了应变计组监测资料的整理计算方法,并将新型应变计组埋设方式应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拱坝的应力、应变监测设计。  相似文献   

8.
小湾拱坝蓄水期应力应变性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变形法对某高拱坝坝踵应变计组进行了应力计算,采用统计模型分离了影响应力的各个分量,分析了蓄水期前后应力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比较了相同水位下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坝踵处水压分量是影响应力的主要因素,在水位抬升的过程中,压应力减小,坝踵处应力性态总体正常。  相似文献   

9.
采用Mohr-Coulomb模型,根据弹塑性理论分析计算散粒体材料坝-尾矿坝的应力和变形,通过某矿山尾矿坝实际工程计算,介绍了该种方法的计算原理、方法和建模过程,并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得出该计算方法符合坝体实际应力和变形情况,成果合理。  相似文献   

10.
1概况桃林口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74.5m,总库容8.59亿m3。工程于1992年10月动工,1998年底竣工。工程监测系统完备,设有位移,沉降,扬压力及应变和温度等观测项目。2应变观测情况为观测大坝在施工期及运用期的应力状态以确保大坝安全运用,在5‘坝块及17’坝块各设有3支单应变计、5组应变计组和5支无应力计。鉴于门‘坝块观测资料尚不完整,先对5’坝块的5组应变计组及相关无应力计进行分析。其埋设位置及时间见表1。3观测资料整理分析31基准值确定一般基准值选在浇筑太仓24小时之后,且同一组应变计的温度测值应相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