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初乳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广州市健康产妇20例,用超声法快速萃取乳中脂肪,采用DM-FFAP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对人初乳脂中总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并采用SPSS13.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总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含量低,为36.4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为63.9%;sn-2位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1.4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7.95%;棕榈酸多分布在sn-2位(72.08%),油酸和亚油酸多分布在sn-1,3位。初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分布具有独特的特点,对婴儿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对开发人乳脂替代品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GC-MS法测定宣威火腿中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宣威火腿为对象,通过提取成熟宣威火腿的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宣威火腿肌间脂肪与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的组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宣威火腿肌间脂肪中含11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34.75%,15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4.78%,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C18∶1)、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含量分别为33.44%、23.37%、8.44%、20.55%;皮下脂肪中含11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36.23%,15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3.47%,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C18∶1)、棕榈酸(C16∶0)、硬脂酸(Cl8∶0)、亚油酸(C18∶2),含量分别为31.47%、21.90%、11.13%、22.39%。  相似文献   

3.
巴沙鲶鱼油由于其特殊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是制备人乳替代脂的良好原料。根据巴沙鲶鱼油同人乳脂肪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首先选择芝麻油脂肪酸为酰基供体,以LipozymeRM IM为催化剂,通过在填充床反应器中酸解巴沙鲶鱼油,初步调节巴沙鲶鱼油中的棕榈酸、亚油酸含量及sn-2位棕榈酸相对含量,提高巴沙鲶鱼油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酶法酸解反应的最优条件为:底物摩尔比1∶3(巴沙鲶鱼油与脂肪酸比),停留时间1 h,反应温度50℃。其次,通过模型指导下的油脂混合,调节酶法酸解产物的中碳链脂肪酸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在脂肪酸组成及分布上同人乳脂肪的相似性,油脂混合的条件为:酶法酸解产物与棕榈仁油、亚麻籽油、微生物油脂、藻油摩尔比为1∶0.1∶0.07∶0.007∶0.006。  相似文献   

4.
对巴沙鲶鱼油等市场上常见的10种淡水鱼油脂肪酸、sn-2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淡水鱼油中棕榈酸含量在15%~25%、油酸含量在25%~45%,和人乳脂肪较为接近;巴沙鲶鱼油、黑鱼油、鲈鱼油、鲤鱼油、白鲢鱼油sn-2棕榈酸含量分别为44.27%、40.91%、31.31%、30.02%和31.02%,且sn-2棕榈酸分布均高于50%;巴沙鲶鱼油、黑鱼油的sn-1,3油酸含量在50%左右,并通过UPLC-MS/MS验证了OPO的存在,推测适合作为人乳替代脂的基料油;鲤鱼油中中碳链脂肪酸C10∶0和C12∶0总含量超过10%,易于婴幼儿吸收;鲈鱼油中DHA含量为12.73%,对于婴幼儿智力发育有着关键作用,鲤鱼油和鲈鱼油适合作为人乳替代脂的配料油。  相似文献   

5.
刘亚东  宋秋  支潇  霍贵成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171-173,189
脂肪酸的组成和位置分布影响乳脂肪的物理和营养特性。本文测定了马奶和母乳总脂肪酸组分并且通过脂肪酶水解马奶和母乳脂肪,薄层色谱分离出2-甘油一酯,甲酯化后气相色谱测定了母乳和马奶中sn-2脂肪酸。结果表明,母乳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19.07%、36.43%、23.73%,马奶中含量分别为24.47%、17.40%、4.78%。母乳sn-2位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占59.41%,其中含棕榈酸48.36%,肉豆蔻酸6.00%,马奶sn-2位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占71.46%,含棕榈酸47.00%,肉豆蔻酸12.48%。母乳脂肪酸的分布并非随机的,马奶脂肪酸分布类似于母乳,为母乳脂肪替代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及底物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玛曲牦牛和康乐黄牛两个品种间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利用冷抽提法,分别提取两个品种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的脂肪酸,并进行甲酯化处理,最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玛曲牦牛和康乐黄牛的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脂肪酸含量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牦牛肠系膜脂肪及肾周脂肪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占总脂肪酸含量的近60%;黄牛肠系膜脂肪及肾周脂肪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占总脂肪酸含量的近70%。其中,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较高,占饱和脂肪酸总量的50%以上。在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功能性脂肪酸方面,两者差异显著(P0.05或P0.01);玛曲牦牛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黄牛中的含量。这些对于玛曲牦牛的开发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DHA单细胞油脂的总脂肪酸组成,采用脂肪酶Lipozyme 435醇解DHA单细胞油脂获得2-单甘酯(2-MAG),结合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分布,并选择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MS)在电喷雾离子化(ESI)模式下对DHA单细胞油脂的甘油三酯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DHA单细胞油脂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是DHA(51.37%)、棕榈酸(31.13%)和DPA(10.78%);sn-2位DHA和DPA含量分别为72.65%和18.21%,sn-1,3位棕榈酸含量为43.61%;DHA和DPA平均分布在甘油三酯的sn-1,3位和sn-2位,棕榈酸主要分布在sn-1,3位。DHA单细胞油脂中含量较高的甘油三酯是22∶6-22∶5-16∶0(12.76%),22∶5-16∶0-16∶0(8.93%),22∶6-22∶6-22∶6(8.78%),22∶6-22∶6-22∶5(6.62%),16∶0-16∶0-16∶0(6.61%),占总甘油酯的43.7%。  相似文献   

8.
3种淡水鱼油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鲢鱼、罗非鱼和草鱼3种淡水鱼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淡水鱼脂肪经氯仿/甲醇(体积比=2∶1)提取后,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衍生,衍生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显示,3种淡水鱼脂肪多不饱和脂脂酸(PUFA)含量为29.26%~41.49%,主要有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二碳五烯酸(C20∶5,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DH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为26.46%~39.60%,主要有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为23.35%~37.05%,主要有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3种淡水鱼脂肪SFA∶MUFA∶PUFA的比值,鲢鱼为0.56∶0.84∶1;罗非鱼为1.07∶1.35∶1;草鱼为1.02∶0.72∶1。鲢鱼、罗非鱼和草鱼脂肪的n-6/n-3脂肪酸比值分别为1.16,2.46和1.98。3种淡水鱼脂肪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澳洲美利奴羊肉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 只澳洲美利奴羔羊的背最长肌、臀肌及臂三头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及分类探讨。结果表明:澳洲美利奴羊肉中共含有脂肪酸35 种,其中C15:1、C16:0、C17:1、C18:0、C18:1 n-9c脂肪酸含量较高,3 个部位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且每个部位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出2~3 倍;n-3脂肪酸亚麻酸甲酯(C18:3 n-3)在臂三头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与另外2 个部位相比,臂三头肌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及长链脂肪酸含量均最高;臂三头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最高,背最长肌中最低。  相似文献   

10.
选取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芝麻油、棕榈油、橄榄油、茶籽油、葵花籽油、稻米油、椰子油、亚麻籽油、山柚油13类30个样品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专一性猪胰脂肪酶水解脂肪酸甘油三酯,通过薄层色谱分离得到sn-2位单甘酯,甲酯化后进气相色谱仪,对sn-2位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全脂肪酸组成相比较。结果表明:植物油中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以C16∶0/C18∶0比值-C18∶2/C18∶1比值作图可用于区别不同种类植物油;然而,除椰子油和亚麻籽油等特征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外,多数植物油中sn-2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两者加和多大于90%。因此,采用特征sn-2位脂肪酸区别不同植物油的效果不及全脂肪酸比值分析。但是,sn-2位脂肪酸更亲和人体,有利于人体吸收,在营养学上更有实用意义,研究结果可为植物油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丽 《中国油脂》2021,46(7):138-142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火麻油中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并与其他9种常见植物油进行对比,旨在为火麻油的营养价值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3种不同品牌火麻油主要由软脂酸(C16∶ 0)、硬脂酸(C18∶ 0)、油酸(C18∶ 1n9c)、亚油酸(C18∶ 2n6c)、α-亚麻酸(C18∶ 3n3)组成,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57%~78.73%,sn-2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61%~83.74%,说明以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易连接在甘三酯结构的sn-2位上。另外,对比其他9种常见植物油,火麻油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中油酸含量均最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7.90%和83.74%;n-6系脂肪酸与n-3系脂肪酸比例分别为3.7∶ 1和4.2∶ 1。研究结果表明,火麻油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于被人体吸收代谢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12.
研究4 种不同脂肪来源的婴儿配方乳粉与母乳在总脂肪酸、sn-2位脂肪酸及甘油三酯上的脂质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共检测出27 种脂肪酸及87 种甘油三酯,与母乳相比,4 种婴儿配方乳粉含有更多的饱和脂肪酸,较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且母乳中超过70%的饱和脂肪酸酯化在甘油三酯的sn-2位,而4 种婴儿配方乳粉甘油三酯sn-2位更多的被不饱和脂肪酸占据,尤其是植物油基IF1和IF2,sn-2位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在甘油三酯组成方面,母乳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及一些中长链甘油三酯显著高于4 种婴儿配方乳粉(P<0.05),而婴儿配方乳粉含有更多的三油酸甘油三酯、1-油酸-2,3-二亚油酸甘油三酯及一些中链甘油三酯(P<0.05),并且脂肪来源的不同会显著影响婴儿配方乳粉的脂质组成,同为植物油基的IF1和IF2具有更相似的甘油三酯、脂肪酸组成及分布,并与添加了乳脂成分的IF3和IF4形成明显区分,且牛乳/植物油混合基婴儿配方乳粉在整体脂质组成上更加接近母乳。最后,基于多变量分析,发现共有16 种甘油三酯可用于区分人乳和婴儿配方奶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研发更接近人乳的婴儿配方乳粉。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驼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质量分数进行测定。采用哥特里-罗兹法提取乳中的脂肪,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法甲酯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35种成分,共确认了其中33种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驼乳脂肪酸以中、长链为主,中链脂肪酸(C12~C16)相对质量分数在50%以上,长链脂肪酸(C18-C24)约占47%以上;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豆蔻酸和硬脂酸为主,质量分数占到总量的60.35%;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为主,质量分数占39.65%,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为1.52∶1,在新疆双峰驼乳中还存在质量分数约为13.34%的奇数碳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新型高相似性人乳脂肪替代物,依据中国人乳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和甘油三酯结构,以巴沙鱼油、樟树籽仁油、亚麻籽油、微生物油(富含ARA)及DHA藻油(质量比为153.81∶15.16∶62.33∶7.89∶10.81)为原料油脂,以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为催化剂,在60℃下酯交换反应8 h制备人乳脂肪替代物,测定其脂肪酸、sn-2位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组成及含量,分析其红外光谱图、熔融性质、结晶性质及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构建的人乳脂肪替代物中链脂肪酸含量为12%、亚油酸和亚麻酸总含量为19.53%且比例约为1∶1.5,ARA含量为1.17%,DHA含量为1.11%,其sn-2位富含棕榈酸(43.10%),结构甘油三酯含量高(58.75%),无反式脂肪酸生成,熔融温度低于人体温度且在20℃下仍能保持18.7%的固体脂肪含量,结晶形态细腻且流变性能优异。制备的人乳脂肪替代物具有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米糊和婴幼儿饼干等各种婴幼儿食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寻找与中国人乳脂脂质组成高相似的天然人乳替代脂,分析比较了3种鱼油(金鲳鱼油、银鲳鱼油和巴沙鱼油)的总脂肪酸、sn-2位脂肪酸、甘油三酯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金鲳鱼油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4.93%、25.61%和26.52%,其中sn-2位棕榈酸的含量为39.71%,占总棕榈酸比例为53.10%;在3种鱼油中,金鲳鱼油总脂肪酸组成最接近中国人乳脂;甘油三酯组成分析结果证实,金鲳鱼油中富含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24.36%),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鱼油,且其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含量(16.79%)接近报道的中国人乳脂的平均含量(15.84%)。因此,金鲳鱼油是理想的中国婴儿配方奶粉专用油脂基料油,在人乳替代脂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测定方法,分别对由牦牛乳和荷斯坦牛乳制得的新鲜干酪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鲜牦牛乳硬质干酪中检出的脂肪酸种类和总相对含量均少于新鲜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中总脂肪酸相对含量是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的1.00倍。两种干酪中,最主要的脂肪酸均为棕榈酸(C16∶0)、9-十八碳烯酸(C18∶1)和硬脂酸(C18∶0),这三种脂肪酸的总和占两种干酪的71%以上。牦牛乳干酪中饱和脂肪酸(SFA)种类比荷斯坦乳干酪多1种,但是相对含量低了1.68%;不饱和脂肪酸(UFA)种类比荷斯坦牛乳干酪少2种,但是相对含量是其1.05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低于荷斯坦牛乳干酪;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种类比荷斯坦牛乳干酪少1种,但相对含量是其2.85倍;短链(S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相对含量分别是荷斯坦牛乳干酪的1.10和1.23倍。综上所述,放牧季节和牧草营养成分影响了乳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干酪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17.
驴肉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驴肉的脂肪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驴肉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驴肉中粗脂肪含量为5.0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含量的,55.8%,饱和脂肪酸占44.2%.脂肪酸中棕榈酸C16:0(55.2%)含量最高,其它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33.0%)、亚油酸(10.1%),棕榈油酸(8.1%)、硬脂酸(6.7%)、肉豆蔻酸(4.1%)、花生四烯酸(2.0%).驴肉中的脂肪酸能较好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的sn-2位不饱和脂肪酸比sn-1(3)位的不饱和脂肪酸更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对食用植物油中sn-2位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有实际意义。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c)、γ-亚麻酸(C18∶3n6)、α-亚麻酸(C18∶3n3)等4种不饱和脂肪酸在10种共计12个食用植物油样品中总脂肪酸和sn-2位的具体含量进行检测。总脂肪酸中油酸(C18∶1n9c)含量最高的为花生油,为40.06 g/100g,而sn-2位油酸含量最高的是茶籽油,为1.11 g/100g。大豆油在总脂肪酸中含亚油酸(C18∶2n6c)最多,为68.49 g/100g,但在sn-2位中含亚油酸最多的是核桃油,为0.97 g/100g。sn-2位γ-亚麻酸(C18∶3n6)、α-亚麻酸(C18∶3n3)含量最高的则是亚麻籽油,分别为0.09 g/100g和0.32 g/100g。通过分析常见植物油的4种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及在sn-2位上的含量,可为食用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分析、相关的食品和保健品等产品研发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气相色谱分析驴油中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驴油总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9.301%,sn-2位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833%;人体必需脂肪酸在sn-2位上的含量比在总脂肪酸中的含量增加了7.702个百分点。驴油是一种脂肪酸组成像植物油的动物油。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西康扁桃的利用价值,以甘肃迭部林区野生分布的西康扁桃种仁油为材料,测定了西康扁桃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部分生物活性物质。结果表明:西康扁桃种仁油酸值1.30 mg KOH/g、碘值98.00 g I/100 g、皂化值189.10 mg KOH/g、过氧化值3.80 mmol/kg、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0.26%、不溶性杂质质量分数0.04%、相对密度0.915 5、折光指数1.471 0,主要理化指标符合生物柴油用木本油脂标准和食用植物油国家安全标准;西康扁桃种仁油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芥酸10种脂肪酸,碳链长度在C16~C22之间。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其中饱和脂肪酸(SFA)质量分数(6.62%)低,以棕榈酸(4.68%)和硬脂酸(1.75%)为主,不饱和脂肪酸(USFA)质量分数(92.47%)高,以油酸(72.10%)和亚油酸(18.60%)为主,总不饱和脂肪酸(USFA)和总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接近14∶1。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质量分数(72.88%)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