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廷伟 《中国油脂》2021,46(8):81-86
为全面分析不同品种类型芝麻的品质性状及其与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筛选294个代表性芝麻品种资源,通过多点种植和测定籽粒脂肪、蛋白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对不同品种类型芝麻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差异比较,并对品质性状之间和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94个芝麻品种脂肪、蛋白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平均含量分别为52.77%、20.41%、310 mg/g和1.92 mg/g。不同株型芝麻,单秆型品种脂肪、芝麻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分枝型品种,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分枝型品种,芝麻林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叶腋花数芝麻,单花型品种脂肪、芝麻素含量极显著低于三花型品种,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三花型品种,芝麻林素含量显著低于三花型品种。不同品种芝麻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生育期、籽粒颜色L*值、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长度、宽度、长宽比和籽粒颜色a*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籽粒长度、籽粒宽度、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籽粒颜色L*值及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颜色a*值相关性不显著;芝麻素含量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籽粒颜色L*值及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宽度、颜色a*值相关性不显著;芝麻林素含量与生育期、籽粒颜色a*值及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长度、籽粒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长宽比、籽粒颜色L*值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不同产地和品种芝麻之间营养品质差异,以及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选取了山东省、河北省和湖南省200份芝麻样品,测定芝麻中脂肪、蛋白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芝麻品种之间蛋白质、脂肪、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07%、52.27%、3.34 g/kg和1.48 g/kg。不同种皮颜色的芝麻营养品质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山东省和河北省芝麻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湖南省芝麻(P<0.05)。河北省芝麻的芝麻素含量显著高于湖南省(P<0.05),但山东省、湖南省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省份之间的芝麻林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芝麻素与脂肪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P<0.05),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质、脂肪与芝麻林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209份芝麻种质资源的芝麻素、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素含量变异幅度为1.32~5.00 mg/g,平均为3.59 mg/g,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分别为16.75%和2.11;脂肪含量变异幅度为42.02% ~55.47%,平均为51.68%,变异系数为3.85%,多样性指数为2.01;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为17.83% ~25.76%,平均为21.27%,变异系数为4.89%,多样性指数为1.91.芝麻素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芝麻素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脂肪含量随芝麻籽粒颜色的加深呈下降趋势,白色、黄色和褐色芝麻的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黑色芝麻(P<0.01),而且白色芝麻极显著高于褐色芝麻(P<0.01);蛋白质含量则随芝麻籽粒颜色的加深呈上升趋势,白色、黄色和褐色芝麻的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黑色芝麻;但不同粒色芝麻间芝麻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芝麻进行微波处理,选择初始水分、微波功率以及微波时间为影响因素,芝麻物料脂肪酶活性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微波处理条件。同时研究了微波处理对芝麻原料和压榨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等微量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抑制芝麻中脂肪酶活性的最佳条件:芝麻的初始水分5.35%、微波加热功率640 W、微波加热时间4 min。微波处理前后对芝麻原料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是有利于提高压榨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粮食与油脂》2016,(6):22-24
通过测定33份芝麻饼粕样品的七种重要成分,分析其含量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成分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及粗脂肪的变异系数较大;粗脂肪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粗灰分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因子成分和聚类分析可知:粗脂肪和粗蛋白是影响芝麻饼粕品质的主要因素,为芝麻饼粕综合品质指标体系的简化提供可能。33号的综合品质最好,其次为2号、30号,25号的综合品质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6.
吸附脱色对芝麻油中木酚素及维生素E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用量的活性白土、活性炭对芝麻油进行吸附脱色,通过对脱色芝麻油中芝麻酚、芝麻素、芝麻林素、细辛素、维生素E含量及脱色率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吸附剂对芝麻油中木酚素、维生素E含量及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优化芝麻油吸附脱色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活性白土脱色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大幅度降低(平均降幅31.33%和44.70%),芝麻酚含量降低幅度较小(平均降幅25%),细辛素含量从无到有并随活性白土用量的加大持续增加,维生素E损失较大(平均损失率13%),脱色率较高(平均65.15%);活性炭脱色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平均含量较脱色前基本没减少,芝麻酚含量明显降低(平均降幅41.2%),细辛素未检出,维生素E损失较少(平均损失率5.7%),脱色率较低(平均23.27%)。为提高脱色芝麻油中芝麻酚含量和脱色率,应选用活性白土脱色,且适宜的用量为3%;为提高脱色芝麻油中木酚素和维生素E含量,应选用活性炭脱色,且适宜的用量为2%;采用活性白土对芝麻油进行吸附脱色时,为减少脱色芝麻油中木酚素的损失,采用40 min、100℃的脱色条件为宜;为减少维生素E损失同时又能兼顾脱色效果,采用20~30 min、80℃脱色条件为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对水代法芝麻渣进行油脂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所得芝麻油的质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的芝麻渣油脂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55℃、浸出次数7次、浸出时间90 min、液料比(w/w)为1.4∶1、入浸料水分含量11%。干燥芝麻渣浸出毛油的酸价4.7 mgKOH/g、过氧化值5.37 mmol/kg、色泽(25.4mm槽)Y9.3 R9.2,除酸价稍高于芝麻油国标中原油酸价≤4.0 mgKOH/g的要求外,其他指标符合国标要求,可以作为生产食用芝麻油的原料;然而发霉变质的芝麻渣浸出毛油的酸值高达95mgKOH/g,不能再作为生产食用芝麻油的原料。干燥芝麻渣浸出毛油中芝麻木脂素和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芝麻素764.7 mg/100 g、芝麻林素306.4 mg/100 g、芝麻酚50.6 mg/100 g、维生素E33.1 mg/100 g,与通常的芝麻油相比,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有所提高,维生素E含量有所降低,而芝麻酚含量呈数倍提高。  相似文献   

8.
选用来源我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8省215份芝麻核心种质材料,对其种子中芝麻素(sesamin)和芝麻酚林(sesamolin)含量进行测定,芝麻素平均值5.24mg/g,变异范围为0.88~11.05mg/g,变异系数38.56%,芝麻酚林平均值3.30mg/g,变异范围为0.93—6.96mg/g,变异系数22.68%,二者均符合正态分布,且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标记一性状关联分析法,进行芝麻素和芝麻酚林与SSR、SRAP、AFLP标记的关联分析。利用GLM模型共检测到33个标记与芝麻素和芝麻酚林极显著(P〈0.01)关联,同时与两种成分显著关联的有4个;利用MLM模型共检测到8个显著关联的标记,与两种成分显著关联的分别有4个;其中SSR标记SSll82-3在两种模型中同时极显著关联到芝麻素和芝麻酚林,且解释率较高。该研究将为芝麻功能性成分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生育酚(α-、β-、γ-、δ-生育酚)、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庚烷溶解后,在二醇基硅胶色谱柱上以四氢呋喃-正庚烷溶液洗脱、荧光检测器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素及芝麻林素荧光特性良好,样品分析在20 min内完成;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生育酚在1.0~5.0μg/m L、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在0.1~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生育酚、芝麻素以及芝麻林素的检出限为0.29~0.74 mg/kg,定量限为0.91~2.10 mg/kg;6种化合物加标回收率为83.47%~104.57%,相对标准偏差为0.38%~6.55%。采用该方法分析了12个芝麻香油、冷榨芝麻油、浸出成品芝麻油中生育酚、芝麻素以及芝麻林素含量,发现芝麻油中生育酚以γ型为主,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较高。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芝麻油中生育酚、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含量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0.
以浸出芝麻毛油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进行芝麻木酚素的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芝麻素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高相液相色谱仪对得到的芝麻木酚素粗品进行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芝麻素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次数3次、料液比1∶4、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95%、搅拌时间0.5 h、静置时间2 h、搅拌速度400 r/min,在此条件下芝麻素提取率为86.99%;得到的芝麻木酚素粗品中芝麻素含量为48.73%,芝麻林素含量为5.71%。  相似文献   

11.
选取7个产地的黑芝麻为原料,压榨制备黑芝麻油,分别对黑芝麻组成和黑芝麻油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种黑芝麻油均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0%以上。7种黑芝麻油的总酚含量为2.31~7.35 mgGAE/g、芝麻素含量为3.05~10.75 mg/g、芝麻林素含量为2.14~5.30 mg/g。芝麻素、芝麻林素和总酚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芝麻林素和总酚含量对氧化诱导时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7个产地的黑芝麻油中,产自多哥的黑芝麻油中功能性成分含量综合得分最高,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选取黑芝麻和白芝麻各3个品种,研究黑、白芝麻籽、仁及皮的总酚、木脂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及总酚、木脂素含量、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芝麻籽、仁及皮的总酚含量均高于白芝麻籽、仁及皮;黑芝麻和白芝麻各品种间芝麻籽、芝麻仁及芝麻皮中木脂素含量变化不大,且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均较低(40 mg/100 g);黑芝麻籽及黑芝麻皮的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白芝麻籽及白芝麻皮,而黑、白芝麻仁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差不大;黑、白芝麻皮对DPPH·清除率均显著高于芝麻籽及芝麻仁;黑、白芝麻籽及芝麻仁对·OH均表现出很弱的清除能力,而芝麻皮对·OH清除率均在60%以上;黑、白芝麻籽及芝麻皮总酚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PPH·清除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与油脂》2017,(7):73-76
对非洲芝麻样品组成成分及芝麻油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洲芝麻中脂肪含量最高的为Rakai 23芝麻,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Agou 86芝麻,草酸含量最少的为Agou86芝麻,灰分含量最少的为Dossou 3芝麻,千粒重最重的为San 54芝麻;非洲芝麻压榨芝麻油酸价整体偏高,过氧化值整体偏低,碘值最高的为Rakai 23芝麻油,折光指数和皂化值差别不大;非洲芝麻油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Rakai 23芝麻油;非洲芝麻油木脂素类物质含量最多的为San 54芝麻油,维生素E含量最高的为Agou 86芝麻油。  相似文献   

14.
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芝麻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萃取法对芝麻油进行前处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结果表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色谱峰分离效果好,干扰峰少,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3%、96.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7%、1.71%。与皂化法前处理方法相比,此方法的前处理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芝麻样本提取油以及市购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ibarRT250-4(C18,250mm×4.6mm,填充粒度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测定结果表明:被测两峰完全分离,且峰形较好,线性范围10~100μg/ml,芝麻素、芝麻林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00.2%重现性(n=5)分别为芝麻素RSD=2.31%、芝麻林素的RSD=3.05%,最低检出限:芝麻素为1.5μg/ml,芝麻林素为2.5μg/ml(以进量浓度计)。油样中芝麻素的含量范围为0.35%~0.72%、芝麻林素的含量范围为0.32%~0.48%,制油工艺中焙炒工序强度对芝麻林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芝麻原料产地、品质特性对芝麻酱品质的影响,选取来自不同国别的10个黑白芝麻样品,对芝麻原料组分及芝麻酱的离心析油率、粒径、质构、感官品质和流变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芝麻原料的粗蛋白、粗脂肪、总糖、水分和灰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产地芝麻原料加工的芝麻酱品质特性也存在显著差异。芝麻酱的稳定性、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与芝麻的水分、灰分、粗脂肪、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与总糖含量呈正相关;感官品质与灰分、总糖含量呈负相关,与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与粗蛋白含量极显著呈正相关。芝麻的粗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是影响芝麻酱品质的重要因素。黑芝麻粗脂肪含量明显低于白芝麻,加工的芝麻酱质构特性、稳定性优于白芝麻酱,但感官品质劣势明显。国产芝麻加工的芝麻酱稳定性、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较好,感官品质更优,这对发挥国产芝麻品质优势、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无抗氧化剂大豆油为介质,研究在加热过程中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性,并采用薄层色谱和HPLC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加热过程中芝麻林素的转化过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2%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经高温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抗氧化效果与同浓度的BHT相当并强于同浓度的维生素E,且芝麻林素与增效剂磷酸复配使用时抗氧化效果显著;加热(180℃)条件下,芝麻林素会裂解为芝麻酚,磷酸的存在会促使芝麻林素水解为芝麻酚并部分转化重排成芝麻素酚,进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作物育种研究室引进原产中国西双版纳的高含含量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均为脂溶性木聚糖)芝麻种H65与日本当地高产品种杂交,培育成功芝麻素含量提高2倍以上高木聚糖芝麻。该芝麻提高抗氧化效果,能有效改善肝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温湿度的控制促使芝麻萌动,对不同萌动期芝麻的主要组分及萌动芝麻油的主要质量指标、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芝麻木酚素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萌动对芝麻及芝麻油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萌动时间在6 h之内,芝麻的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幅度都很小,不会对出油率造成明显影响,同时对萌动芝麻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也不大。不同萌动期芝麻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相差不大,随萌动时间的延长,芝麻油中维生素E含量增加(9 h和17 h时,维生素E含量分别提高10%和20%),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稍有降低,芝麻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延长;萌动芝麻经高温焙炒水代法提取的芝麻油中芝麻酚含量明显提高(增幅30%以上)。芝麻经适度萌动和焙炒后所提取的芝麻油品质更优,特别是在芝麻酚和维生素E含量上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20.
芝麻木酚素“芝麻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概述芝麻中包括芝麻素、表异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素酚、芝麻林素酚、松脂醇、芝麻酸等木酚素类化合物,特别介绍对芝麻素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