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谈文物建筑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建筑》出版文物建筑保护的专号,这说明,文物建筑保护事业在我们国家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保护文物建筑,首先从排除破坏文物建筑的原因下手。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破坏的原因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的,一是人为的。根据世界各地的经验教训看,人为的破坏是主要的。在我国,前一时期的人为破坏主要是不懂文物建筑的价值,任意拆除。现在,随着认识的提高,这种破坏本来可以渐渐减少,但是,十分急速的城乡建设却使这种拆除变得更加普遍地威胁着文物建筑。同时,新的破坏威胁又应时出现或者渐趋严重,这主要是旅游公害和错误的修缮。大规模的旅游业会破坏文物建筑的环境和它的本身,错  相似文献   

2.
费尔顿为英国文物建筑与历史地段保护协会(ICOMOS)主席,他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写的向各国推荐的文物建筑保护教科书中,力主在文物建筑维修工作中不可使用水泥,并列出了八大理由。  相似文献   

3.
周伟  李晓玲 《山西建筑》2008,34(8):76-77
从旅游开发中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入手,以西夏陵为例介绍了具体的保护措施,指出应正确处理好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的关系,使保护文物和发展旅游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银川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承德避暑山庄研究会、承德市文物园林局与《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编辑部五个单位主办的第三次古建园林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1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承德避暑山庄内召开。大会宣读交流论文三十七篇,围绕此次学术会议所确定的主题“传统建筑园林的地方风格与民族风格”展开研究讨论。于9月16日下午大会举行了闭幕式。  相似文献   

5.
吕舟 《建筑师》2018,(4):45-55
文物建筑保护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在历史研究,特别是建筑历史研究需求的促进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20世纪80年代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引入,导致了保存真实历史信息与强调以恢复原状为修复目标的观念碰撞,影响了中国文物保护原则的形成和调整。2000年通过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实现了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与国际文化遗产接轨,为21世纪中国从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连日来,江西省婺源县房管局为了保护好婺源的古文物建筑,抢救一批濒危文物古建筑房屋,与该县文物管理局联合对全县古文物建筑和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进行白蚁危害大普查,经过普查和灭治,从而保护了古文物建筑,有力地促进了该县旅游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7.
文物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权衡是解决现代社会背景下文物建筑问题的关键。以旅游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为受文物保护办法限制而逐渐僵化的文物建筑提出一种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悦  戴俭  吕军辉 《华中建筑》2003,21(6):60-62,65
四川民居所处的城镇环境空间具有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对具有文物价值的民居的搬迁保护规划应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基础上,注重对文物建筑所处的城镇环境、人文氛围的再营造。同时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文物建筑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于建筑文物的保护,作者主张分别对待,实行多层次的保护方式,而不应该采取简单化的“一刀切”的做法。分层次的保护指的是保护的方式方法上的不同层次,宽严上的不同层次,以及古为今用上的不同层次。文物一般分三个层次进行保护。第一层次是严格的不折不扣的保持原样。第二个层次基本保持建筑物的原样,但允许对某些部份加以适当的改造以适应现代生活的使用,叫做“古建新用”。第三层次是新建筑和古建筑互相穿插,做好新旧协调。  相似文献   

10.
正9月13日,应急管理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汲取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事故教训,部署开展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我国博物馆馆藏、文物建筑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做好文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是保护文物安全的生命线,是传承古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文化遗产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大运河保护工程反映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正在"向动态化、巨型化、线型化和生活功能化等方向扩展的趋势"。其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也几乎涵盖了当前遗产保护领域所有的新热点与难点问题。在笔者参与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第一阶段编制要求的制定工作以及江苏省市级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工作中,逐步暴露出的问题不仅涉及管理体制方面,也涉及技术层面,关于这些问题的思索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复杂性,引起对这一新型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2.
徐振明  荣玥芳 《山西建筑》2009,35(25):51-52
指出在目前文化旅游的热度一再提高的情况下,文化遗产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日益成为困扰文化遗产发展的问题,阐释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些文化遗产区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方法,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绿道作为维护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发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网络系统,可以成为国家和地方战略,提供整合自然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乡土遗产保护和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机会。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1998年以来完成的研究成果为例,阐述建立国家绿道系统——国家生态基础设施、京杭大运河国家生态与遗产廊道的构想,以中山市、杭州市、合肥市和北京市为例阐述连接城乡的绿道网络的规划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娴  李健  王飞 《住宅科技》2011,31(12):50-53
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研究视野下,论述兰亭遗产旅游开发应该为未来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工作奠定基础.基于保护性开发原则,一方面在探讨了国内外保护区规划方法和依据后,阐述了兰亭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区划的规划思路,并提出遗产核心保护区域和建设控制范围以及内外交通控制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提出“旅游社区”规划概念,阐述兰亭书法修学游规划思路,提出“修学游”、“修学院”及“修学居”概念,并指出凝聚以书法修学为核心的旅游社区是兰亭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召开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从不同本位、尺度与层面对方兴未艾的我国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事业作了适逢其时的回顾与前瞻,有关我国建筑与城市、聚落遗产“原真性”的讨论,有关遗产保护实践的策略、目标等问题的研究为其中亮点。  相似文献   

16.
陈治儒  陈岚  谭林 《中国园林》2023,39(10):124
构建连续完整的遗产空间网络是实现遗产整体性保 护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地域文化整体关联、促进区域协同 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区域协同视角,从基础通廊联系、文旅 产业发展、空间统筹三方面入手,探究遗产空间协同形式,提 出遗产空间网络的构建途径。以自贡市井盐文化遗产为例,在 井盐文化遗产梳理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丰 度指数、连通性分析等方法,通过识别提取遗产源点,生成遗 产廊道,划分发展片区等途径,构建并优化整体遗产网络,形 成“一横一纵、五区多点”的协同空间结构。从遗产节点、廊 道引导、文旅片区三方面提出遗产保护发展协同共进的实施路 径,以期为区域遗产景观的保护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中文化专 项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会议是DocomomoChina自2012年通过申报着手组建之后的首次会议,作为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遗产保护案例展评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国的现代建筑遗产保护案例30余项,反映出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文化多元性、经验丰富性与成果示范性。  相似文献   

18.
关联耦合理论是当代城市设计的 经典理论之一,强调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 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并 已被应用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 的各个层面。它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 新的观察视角,推动了近年来新兴遗产保护 类型(如区域遗产、文化线路等)的界定与保 护,并深化了既有传统遗产类型(如历史纪念 地、历史文化名城村镇等)的保护工作。本 文通过探讨关联耦合理论与文化遗产保护的 关系,提出文化遗产群落的概念,结合相关 案例,梳理出以该理论为视角的文化遗产群 落保护的一般方法,以期对中国文化遗产保 护的实践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杰  庞骏 《规划师》2011,27(11):102-107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作为遗产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文物保护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遗产旅游的视野下,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问题百出,究其原因在于制度设计过程中对“规划思维路径”的抛弃,同时在一系列人为及管理机制的推动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逐步演绎为偏离发展的专项规划.据此,应遵循“规划路径的归回”或者“...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10th Academic Committee of Planning History & Theory (ACPHT) Conference took place on 26–29 October 2018, in th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China). The annual conference was held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09. Themed ‘Urban Planning in the Course of Civilization’, the 2018 conference probed the continuation and evolution of planning history from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defined here a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at a particular place and time. More than 200 delegates attended the conference, bringing together researchers from the fields of planning history, architectural history, city design, public administrati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rchaeology, art and media, municipal aviation, to socialize and share their work with each other, and to gain insight into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a selection of relevant panels and roundtables, the report explores four prominent themes discussed in the conference: planning history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urban form and heritage, the practical role of planning histo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lization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history is illustrated through four topics. It also summarizes the academic consensu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and future-oriented experience of the conf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