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之一是以建筑为主。园林中的建筑有厅、堂、楼、阁、亭、廊、轩、榭、舫等。厅与堂常作为庭园中的主体建筑,建筑形式多采用歇山、硬山或组合形式。楼、阁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建筑,位于建筑群体的后部或作为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形式多采用歇山式、硬山式、攒尖式或组合式。轩是一种有特殊含义的建筑,园林建筑冠以轩的美称,典雅而别有情趣,它四面空透。榭与舫是中国园林中别具特色的建筑,榭多临水而建,造型多轻盈活泼,四面透空,建筑形式常采用歇山式。舫是仿船形的一种特殊的园林建筑,整体深入水中,这种建筑常采用组合形式,前部高起,中部较低,后部建成为二层楼房,供人登楼远眺。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有关园林建筑构造技术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梦文 《古建园林技术》1990,(29):42-43转35
北海快雪堂古建筑群座落在北海北岸,快雪堂建于1779年(清乾降44年),1925年辟为松坡图书馆后被北京图书馆占用。院中的澂观堂、浴兰轩等建筑保存了大量早期建筑彩画,从纹饰、色彩、处理手法上分析属清中期作品,文物保留价值很高。为了保护这批文物,对快雪堂的油饰彩画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制定了油饰彩画的设计方案,通过修缮恢复了清代中期风格彩画的原貌。  相似文献   

3.
凝德堂是明朝晚期的一座典型民居建筑。凝德堂的正厅,系硬山博风造,两披苏瓦顶。凝德堂的梁柱结构,用料比较规范。凝德堂的仪门,是一座砖木结构牌坊式的门楼,门厅三间,附以耳房,进深七檩带前后廊。凝德堂的彩画为苏式彩画,是我国明代苏式彩画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张燕来 《建筑师》2023,(5):64-73
安藤忠雄的建筑思想与他对现代艺术的长期关注和思考密不可分。本文回顾了安藤忠雄的艺术启蒙以及与现代艺术的多种接触方式,并结合作品分析了他的建筑空间如何在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两个层面上对艺术作品作出回应。文章认为,安藤忠雄的艺术观反映了20世纪东西方艺术的交汇,这一点直接呈现在他的作品所体现的建筑和艺术流派中。同时,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不断地融合和碰撞,构成了以安藤忠雄为代表的现代建筑师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覃力 《古建园林技术》1990,(27):40-43转25
建筑是文化的结晶。人们习惯按照本民族的传统和审美爱好,塑造着不同的建筑文化。这些审美爱好的心理倾向和文化传统不仅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形象,也是研究建筑艺术特征的关键。发掘和认识这些审美心理要素,对于深入地理解古典建筑意匠,以及今后的建筑创作都是十分有益的。中国的亭,就是典型地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类型。它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意韵隽永而又非常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之一。它不但历史悠久,造型丰富,而且富于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艺圃园林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文衙弄五号。艺圃自建园以来,历经朝代变迁,损毁极为严重。1982~1984年对该文物建筑进行了修复。通过查阅文献和历史照片,以及对现场的勘察,明确了该建筑形制为明式。根据这些信息最终确定了具有明末清初建筑特色的修复方案。在严格按照修复方案完成修复后的艺圃园林,保存了建园初期的规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蒋博光 《古建园林技术》1988,(18):53-55转56
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的主要特征,彩画的技艺更是历史悠久,其建筑艺术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建筑色彩与彩画起源于材料防护和建筑审美双重因素。根据清代圆明园工册所用过及现在所通用的颜料,建筑彩画上近代常用的颜料包括矿物质,植物颜料及无机颜料。  相似文献   

11.
吴婵 《城市建筑》2014,(15):249-249
白族传统民居具有独树一帜的景观格局和建筑风格,本文通过对门楼、照壁等典型装饰的重点分析,结合彩绘、木雕等独特艺术形式的描述,通过建筑空间和建筑内外特色的装饰展示了白族独特的少数民族风貌,给现代新建筑艺术创造以启迪。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行山南部涉县岭底村民居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岭底村民居的基本状况,总结出其在选址、建造、雕刻、布局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太行山南部民居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3.
雕刻艺术是中国建筑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砖雕以朴实、庄重、简洁、典雅为特点。北京砖雕题材以花卉为多,动物、人物较少;以浮雕为最常见,经常采用拼接的方法。北京砖雕做工精细,一般不加打磨,以见刀法之功,棱角之锐。  相似文献   

14.
袁韶华 《城市建筑》2014,(27):163-163
关肇邺钟情文教建筑,注重建筑装饰的应用。其秉承理性的装饰理念,仅在恰当的建筑部位点缀以叠涩形制、模壳工艺等本体性装饰构件及雕饰及符号等附加性装饰元素。这些装饰不仅丰富了建筑本身的艺术美感,更增添了建筑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5.
雕刻是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段。古建中的木雕刻由于木材的特点与其它材料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注意它与其它雕刻不同的一些特点。古建木雕刻的基本要求,一是图样优美,二是空间布局均匀,三是雕刻部位牵连牢固。  相似文献   

16.
暗八仙     
暗八仙属于道教之物,常用于道教建筑装饰。但不以此为限。将“暗八仙”用到一般建筑上作装饰,有表示神仙来临之意,象征喜庆吉祥。暗八仙常用于古建砖雕、木雕、石雕、彩画之中。暗八仙分别为扇、渔鼓、花篮、葫芦、阴阳板、宝剑、笛子、荷花。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山西建筑》2010,36(30):259-260
介绍了晋中地区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制作材质和加工工艺,分析了雕刻艺术之于建筑装饰的作用,并探讨了雕刻纹样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人们对古建筑雕刻装饰艺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丽 《安徽建筑》2006,13(4):29-30
徽州建筑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自成一派。砖雕是徽派建筑细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查济明清古民居的砖雕又是徽州砖雕的典型代表。文章从查济古民居砖雕的发展原因、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入手,来展示这一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贾丽娜  吉晓楠 《山西建筑》2012,38(14):252-254
从砖雕艺术、木雕艺术、石雕艺术等方面分析了渠家大院的建筑装饰风格,并对大院的建筑色彩及建筑装饰的寓意表达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使人们能更好的了解晋商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缮。  相似文献   

20.
闽南粤东的民间建筑装饰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一个颇有特点的体系。民间匠师以他们特有的风格和手法,建造了为数颇丰的佛寺、道观和宅第等建筑。该地区的主要建筑风格和手法是:1.脊饰由实用性向纯意念性转化。2.哲理观对山墙处理手法的影响。3.砖、石、木雕工艺的“晕轮效应”。从这几个方面已明显表明其装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能较快地适应人们心理情感的发展变化,能够根据特定的心理需求去寻求更好表达特定意象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