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1979年,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在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总工程师的庞树义同志的提仪下成立。在他的领导下,聚集英才,搞起古建筑传统工艺技术的研究和传统建筑园林设计工作。并为国内外设计了若干处古建筑、古园林作品,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论述了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对提高和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古建筑是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物保护中重要的一项。原因在于建筑物的功能不仅是作为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料,而且它还有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政治表现、艺术欣赏、历史见证等方面的作用。要保护古建筑的理由有(1)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2)古代建筑是研究各门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3)古建筑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4)古建筑是人民文化、游息的良好场所,是开展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把古代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实物作为研究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把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经验为今天的建设作为参考,总之一句话,就是:“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3.
发刊词     
我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传统建筑及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显示着我国工程技术与艺术的辉煌成就,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反映了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的高度水平。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程,将越来越显示出它极其宝贵的价值。为了千百年的古建筑传统文化和技艺得到科学的、全面的传承,对传统建筑理论和实践进行专门研究、整理、总结和提升,使之逐步形成一个学科,使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理论、技艺、经验见于经传,《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应运而生,于1983年12月创刊。它的内容包括古建筑与园林艺术研究、保护维修古建筑与园林方针政策的探讨、古建筑技术的改革与应用、传统形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以及文物古建筑与园林的实测、复原和重建设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程万里 《古建园林技术》1991,(30):33-35转28
关于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分期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建筑界、史学界)向来未取得统一的意见。梁思成先生在他所写的《中国建筑史》中的论述、日本学者伊藤清造在其所著的《支那建筑史》中的论述,以及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论述中都有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分期的说法,它们中有按社会发展史即政治历史阶段来划分的,也有按生产力水平及建筑状况来划分的。而作者认为我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分期,应该做到既能照顾到社会发展进程对建筑的影响,又能概括某个阶段的建筑特点和在建筑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承佑 《古建园林技术》1984,(3):58-59转60转34
中国的古代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在古建筑做法、形制、构造诸方面都有独特的造诣和成就,是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通过调查和学习,总结归纳了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历史名城的几点经验。 北京地区在借鉴经验的同时,还应对古建筑群和园林划定保护区,控制建筑高度。同时保证古建筑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6.
讣告     
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陈从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3月15日不幸逝世,享年82岁。陈从周先生终生从事古建筑、古园林的考察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苏州园林、》《扬州园林》、《说园》、《园林谈丛》、《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世缘集》、《随宜集》、《中国民居》、《中国名园》等20余部著作,并直接参与负责修复了上海豫园东部、云南楠园、如皋水绘园、宁波天一阁等,为我国古建筑、古园林的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讣告  相似文献   

7.
垂花门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着重要位置,我国传统的住宅、府邸、园林、寺观以及宫殿建筑群中,都有它的独特地位。垂花门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优美的建筑外形,各种垂花门既有精巧华丽的共性,又因所处具体位置和功能上的差别而具有多种构造形式。垂花门的构造艺术和技巧,是古建传统技术宝库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垂花门的种类、构造及其在造型、装饰等方面的规律和技艺,继承这方面的宝贵遗产,对保护和维修文物古迹,建造新的古建风景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垂花门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着重要位置,我国传统的住宅、府邸、园林、寺观以及宫殿建筑群中,都有它的独特地位。垂花门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优美的建筑外形,各种垂花门既有精巧华丽的共性,又因所处具体位置和功能上的差别而具有多种构造形式。垂花门的构造艺术和技巧,是古建传统技术宝库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垂花门的种类、构造及其在造型、装饰等方面的规律和技艺,继承这方面的宝贵遗产,对保护和维修文物古迹,建造新的古建风景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祝贺《古建园林技术》公开发行。中国古建筑应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进行系统研究。《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正是以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建与园林传统工艺、技术为主要宗旨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建园林,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维修遗存的文物建筑,二是传统建筑和风景园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要加大力量,不断地深入研究和继承发扬我国古建筑的传统技艺,还要充分利用《古建园林技术》,将研究、整理的技术成果、新的设计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法等公诸于众,与外界进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0.
韩辉 《河南建材》2012,(6):138-139
从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看,涉及的内容广泛、历史文化背景深远.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归结起来就是木结构技术的发展史,涉及的材料加工、结构技术、装饰艺术和建筑文化都是古建筑的研究范畴.本文就主要阐述古建筑中的木构架体系下的结构技术和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通过对“木结构体系与艺术、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古建筑的构件技术及其表现出的艺术形象”四点对古建筑进行剖析.希望能对古建筑中的木构架体系的构造和艺术形象研究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建园林技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光辉历史。我国古代工匠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和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中国古建园林建筑体系,在设计、造型艺术和施工操作技术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著称于世。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固有特色的古建园林传统技术,特别应该抢救古建园林老工人的经验,把古老传统技艺认真传下去。总结整理工程实录和设计施工经验,使之成书流传。并应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继承祖国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袁忠 《华中建筑》2003,21(1):18-21
以中国大陆为范围,对20世纪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进行了整体简析,认为其中出现了三次高潮与三种不同的路向,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将古建的存在状态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作为史料的、作为涵义性的、作为过程与体验中的。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建筑、古典建筑三个范畴进行了意义和价值的区分,最后提出认识中国古典建筑本真的以人学为底蕴。在关系中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山西平遥的古建筑的特色进行阐述,其中主要从建筑设计、装饰以及建筑蕴含的"礼"的角度来探究山西平遥古建筑的建筑特色。首先我们将从感知的角度来初步分析山西平遥古建筑中的大小构件装饰在建筑空间氛围的营造作用,重点将结合地域性和时代性两方面来对平遥古建筑的大小构件装饰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呈现出平遥古建筑大木构件装饰的完整面貌,以此来展示中国建筑中特有的"结构性装饰"。除此之外,华夏民族是一个讲求"礼"的民族,所有人们也将"礼"的风尚融入到建筑中来。平遥古建筑做为目前我国现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其必然会蕴含"礼"的基本理念,并以此来展现平遥古建筑中的中国传统礼制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这对外国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最引国外人士注目,到处所见,影响最大,在他们心目中,最具东方中国特色的莫过于中国传统建筑。一批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旅游小宾馆,深受外宾和国内游客的喜爱。但“正规”的旅馆建筑中却没有一个是这类为宾客所喜爱的旅馆。要建筑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旅馆,面临的困难很多。如能因地制宜的建设中国传统形式的大型现代化宾馆,将对中国旅游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王洁 《华中建筑》2008,26(4):21-24
在古代建筑和城市号观的实物遗存越来越少的今天,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传统绘画来研究传统的城市。通过绘画解读来研究传统的建筑与景观,将成为建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文在介绍《盛世滋生图》的概要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建筑和景观描绘的精确性,和清代苏州的城市背号的一致性,和清朝苏州城市地图的一致性及与历史资料记载的一致性这4个方面,论证了《盛世滋生图》的资料性,为系统解读描绘的建筑和景观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材料观念离我们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薇 《建筑师》2009,(3):38-44
材料和观念是互为表里的事物.本文日材料观念。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上三个材料观念片段的研究来加以阐述,即:“青铜”与金属建筑的“象征”;“木材”与木构建筑的“营造”;“砖石”与砖石建筑的“构建”。此探讨旨在建立建筑材料和观念所成的相互关系和历史观。同时作者强调在材料和观念之间.技术的探讨和发展至为关键,是古今相通的要义。  相似文献   

17.
杨建江  杨明 《华中建筑》2012,(12):138-141
中国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是最早应用木结构建筑的国家之一。“材”本是指木结构中的矩形截面枋料,发展到北宋,“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及建造使用的一种模数单位。“材”的1/15被定义为1份,以材份为基础形成的材份制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重大意义,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日益成熟的表现。在李诫主编的《营造法式》中,材份制作为法规被详细地制定,在全国范围内应用。然而对于材份制的成因学术界莫衰一是。该文从材截面高宽比及材等划分两个方面,对材份制成因进行探讨,提出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18.
徽州村落空间自组织研究一直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建筑历史的研究课题。西递村作为空间自组织进化的典型案例,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已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以静态的方式描述和总结,缺乏动态的、演进的方式研究。在当前复杂系统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城市结构复杂的时空动态变化往往比其最终形成的空间格局更为重要。本文以元胞自动机数学模型为基础,在多智能体平台上尝试建立西递村的空间结构自组织演化模型,期望能够为徽州村落空间自组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谷增辉 《山西建筑》2009,35(3):52-53
针对中国建筑史的研究至今不过七八十年,且多有中断,许多问题均悬而未决的现状,就斗拱的起源、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的统治地位、大屋顶的反宇飞檐等问题作了探索性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提高人们对古建筑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