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鼓浪屿近代洋楼保护与再利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鼓浪屿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再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本文在对鼓浪屿近代洋楼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的保护与再利用实例,从建筑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在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探讨更完善合理的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鼓浪屿的近代建筑中,除考究的布局、文化多元的建筑与装饰外,门楼也颇具特色,其作为许多宅邸的庭院入口,展示着屋主的身份地位及审美品位。文章通过整理鼓浪屿近代建筑中的门楼,分类总结了门楼的样式及特征,将闽南传统样式、西方复古主义、中西结合样式、近代摩登样式及其他样式五类门楼依据建造年代的不同进行数量统计,在不同时期的鼓浪屿历史地图中分析门楼的分布状态和演变情况,并尝试从风格角度浅析门楼样式的变迁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鼓浪屿为数不多但保存较好的几处闽南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际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设计结合施工现场跟踪记录,对民居建筑的板门进行系统梳理,从构件样式、整体尺度、施工做法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揭示板门的构造原理和设计理念等信息,为闽南传统建筑的研究、遗产保护、修缮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杜诚 《建筑与环境》2010,(1):170-174
随着国内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近代西方基督教会在华营建活动及其建筑渐为学术界所关注。通过对近代中国以及西方教会宗主国—英国(为例)同期教堂建筑样式进行对比,阐释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中错综复杂的建筑现象,揭示近代教堂建筑发展的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5.
鼓浪屿近代建筑水刷石立面构图具有丰富且复杂的表现形式。文章通过解析水刷石立面构图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并探析其影响来源,以归纳其地域性特征。研究发现,鼓浪屿近代建筑水刷石立面构图以西方建筑构图为基础,汲取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塌岫"的空间特征和錾砖堵等构件划分立面的构图手法,并结合"红砖白石"的组构模式,将传统单层砖石立面移植到近代多层砖混立面上,形成丰富多样的构图形式,可作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代装饰》2011,(6):122-125
本案结合厦门鼓浪屿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力求塑造时尚、简约、精致,并结合闽南当地文化、低调而奢华的高品质怀旧氛围精品酒店。建筑结构和外观立面忠实保留历史原貌,选用具有鲜明闽南风格特征的水洗石外墙,搭配以质朴纯净的浅灰色调与当地特有的建筑文化环境及鼓浪屿特色溶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郑辰嫄  申程浩  李芝也 《城市建筑》2023,(15):119-121+138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鼓浪屿建筑风格的变化反映着闽南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风格之间的较量。研究通过实地测量拱廊建筑立面尺度,对比中西方建筑立面的构图比例,从拱廊建筑的结构、材料方面进行建构视角下的分析。发现鼓浪屿拱廊的变化与气候、中西方建筑理念等存在联系。不同时期的拱廊建筑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鼓浪屿西式洋楼建筑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近代教会校舍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基督教第四次大规模传入,教会学校大量在中国出现。初期的教会学校没有专用的校舍,后来教会校园及建筑的设计建造发展起来。二十世纪的教会校舍在校园规划、群体布局、个体设计方面均进行了努力。做为中国近代建筑的新类型,校舍建筑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目前信息化技术对武汉近代建筑研究不足的问题,结合荆楚地区崇文重教、教育建筑遗产丰富的特点,选取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以武汉近代新式学堂(含中国人创办的本土学校和西方教会在华创办的教会学校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档案史料和现场测绘资料统计分析,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武汉近代教育建筑的发展历史,运用BIM建立建筑遗产的信息模型,使遗产保护智能化、科学量化、高效化。本研究为教育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直接线索,对武汉历史性校园的更新和教育建筑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888年基督教美以美会传入芜湖,其传教期间建造的芜湖弋矶山医院是安徽近代最大的教会医院,也是最大的现代西医院,为折衷主义风格。通过对芜湖弋矶山医院历史资料整理以及实地调研测绘,从近代教会医院的历史沿革、平面型制、立面装饰、结构形式及材料以及宗教空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南京的中央医院建筑进行了比较,提出在现代医学观念主导和中国传统观念调节下,近代教会医院平面通常采用分科、分病区布置方式,病房为南丁格尔式,是真正的现代医院建筑类型,但近代教会医院还具有独特特征——以宗教空间为中心进行平面布局。  相似文献   

11.
赵彬  武艳红 《山西建筑》2008,34(18):7-8
通过对西方教会在武汉办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西方教会学校对武汉近代教育建筑的影响及武汉近代教会学校建筑的特点,以揭示中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对福州近代建筑遗存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福州近代传统建筑形式与风格变异现象,剖析了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深层机理,以提高人们对福州近代传统建筑形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范文昀 《新建筑》2012,(5):119-122
语言能够存在的事实,某种程度上是从其命名开始的,而后有个词语之间的意指。从两位西方近代哲学家的三段文字语言的指向起始,在一定意义上析理这种意指;进而由此切入,试图走近甚或走进建造语言的依据性,并以厦门鼓浪屿两座近现代殖民建筑为载体来探寻这种可能性。这两座建筑,一个是关于"砖"的构筑,一个是关于"石"的砌筑。  相似文献   

14.
严何 《建筑师》2017,(6):48-54
从居住、政治、宗教等方面探究近代鼓浪屿城市转型过程中,华、洋不同势力对鼓浪屿城市空间的控制和争夺,及其呈现的城市文化象征。并讨论这一过程中的文化适应现象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遗产地文化保护、社区生活质量提升与景区旅游发展等多维需求,传承和完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成为当下焦点。遵循"限定范围、分类人群、挖掘风貌体验需求与兴趣点、总结体验冲突点"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管理研究思路,首先以游客、本岛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线下问卷和社交网络文本进行调研,挖掘人们对于鼓浪屿景观风貌现状的体验需求;其次,开展鼓浪屿POI、人流运动定位和空间热力分布研究,分析人们的活动行为与鼓浪屿景观风貌特色空间的联系;随后,在旅居体验与行为叠加影响下,总结出人们对于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的关注兴趣点和体验冲突点;最后提出基于旅居兴趣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管理建议,为今后鼓浪屿建设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对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湖南近代教会建筑,分布于湖南各地市,在湖南近代建筑遗存中占一定比重,是各地市见证近代历史的活标本。本文从湖南近代建筑的保护现状出发,介绍湖南近代教会建筑的总体保护现状以及教会建筑的利用情况,并对当前教会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薛林平  石玉 《华中建筑》2011,(10):111-115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套的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便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史.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印迹的近代火车站.这些火车站往往采用中西合壁的建筑形式,价值颇高,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地域主义的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该文以现代建筑设计大师杨廷宝先生设计的沈阳老北站为例,通过对其平面...  相似文献   

18.
冯美宇 《华中建筑》2011,29(3):152-154
该文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以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为例,通过分析其校园规划和建筑特色,说明近代山西建筑新旧并存,中西交融的设计手法,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有所启发,并为研究山西地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南通近代的城市和建筑为研究对象,阐述1840年以后,具有官方背景的商人张謇在南通兴办工业拉开南通近代化的序幕,南通城市和建筑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蓬勃发展,一城三镇的城市布局和显性中体西用的建筑,形成了南通建筑近代化的初步发展; 1922年以后主城区的南部中心的兴起、西式装饰中式神韵的中国特色的建筑模式形成,显示南通近代化的深入与成熟。揭示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引进、涵化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何俊花 《福建建筑》2014,(11):25-27
通过较为客观的多义空间分析,探寻形成鼓浪屿步行空间的原因,发现其与当地海居意识、自然地形和院落间的围合形式都有关联。归纳总结了步行空间的维护与发展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