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岩山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南峪口天岩村内。其正殿已毁,仅存南殿为文殊殿。文殊殿座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文殊殿梁架结构比较简练,斗栱作四铺作单下昂,前后明间安板门两扇,前门较简陋,后门工艺精细,用材较大。文殊殿内佛坛上雕塑着十二尊佛像。元延祐二年文殊殿曾进行规模较大的维修,建筑平面进行了破坏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五台县东治镇李家庄的南禅寺大殿,是我国国内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大殿三间见方,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檐柱上用斗拱承托着深远翼出的屋檐。殿内  相似文献   

3.
据史书记载,云居寺山门与天王殿原本为一体,构成古刹的第一座大殿。通过对出土的建筑构件和基座进行实测,以及参考民国初年出版的书籍中保存的原山门照片,完成了云居寺天王殿复原设计。  相似文献   

4.
大慧寺源流     
马旭初 《古建园林技术》1984,(2):54-54转24
大慧寺现今仅留存大悲殿一座,重檐庑殿顶,殿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佛像。碑文记载,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佛像及两神童弟子系宣统年重修过,而殿内东、西、后墙壁画及两旁二十八尊道教星宿神像均系明代塑造。大悲殿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有关人士进行关切并开展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澹泊敬诚殿是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内主要大殿,初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翻修改用楠木,俗称楠木殿。由于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楠木殿台基残坏严重,1986年整修台基。整修采取不落架的施工方法更换了40件柱顶石,并重铺了全部大理石地面。本文重点介绍更换柱顶石的全部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最大的古建筑——玉泉寺大雄宝殿,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周围迥廓,重檐歇山式屋顶。大殿的结构选用矩形框架加穿斗式的梁架结构形式。大殿的上、下檐补间铺作,运用了下昂挑斡的结构形式,增加了檐出深度而又尽可能少增加高度。大殿的举高与进深之比是1/3多一点。玉泉寺大殿是一座结构特征和宋代建筑的风格特点相似的元代建筑。  相似文献   

7.
保国寺大殿是浙江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宋代木结构建筑。保国寺大殿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历史悠久,是国内现存重要的木构古建筑。保国寺大殿建筑结构形制出于实用的目的,未减柱子,采取加大进深尺度的做法。殿中的柱子全部做成瓜楞形,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大殿前槽横置的三个斗八藻井,是保国寺大殿的精华所在,建筑形制与《营造法式》做法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的重要成就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性,是中国古代劳动者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晋祠宋代建筑圣母殿科学合理的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种建筑手法,大殿整体结构规整、檐头弧起,各种建筑手法的运用合理严谨、美观实用,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9.
河北正定隆兴寺牟尼殿位于寺内中轴线的前半部,平面近方形,大殿殿身是重檐歇山顶,四面抱厦屋顶又是山面向前,建筑的外观形式很有特色,该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牟尼殿的建筑构造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七间,共有柱子68根,分三圈布置成柱网,与《营造法式》讲的金箱斗底槽基本相似。梁架:共用梁架四缝,为抬梁式。建筑物上斗栱的运用,在整个建筑构架上有重要的结构意义。通过对牟尼殿主要木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和主要构件榫卯做法研究。充分说明中国木构架建筑在很久以前就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高殿位于北京西城区景山前街西端,始建于1542年,明万历二十八年曾重修。大高殿为明清两代皇家的道教庙宇,今各殿尚存。大高殿门外原有三座牌坊及两座亭子组成的一组皇家道教仪制性古建,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时遭重创,后因交通急遽发展,1953年全部拆除。  相似文献   

11.
沈阳 《古建园林技术》1987,(15):27-34转35
房山县云居寺是北京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佛刹。通过对寺院沿革与现状调查,以及毗卢殿遗址情况现场勘察,并经过现状分析与复原设想,最终确定了毗卢殿复原设计方案及各部分构造尺寸。  相似文献   

12.
南海神庙位于广州珠江北岸之上,是四大海神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由于寺庙内大部分建筑物因年久失修而损毁,因此,在1984年对其进行了修复。修复方案的制定遵循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 “恢复原状”的修复原则。通过对其遗址现状、梁架体系进行分析,推定南海神庙为明初时期建筑,并确认该大殿木构架是由北方抬梁式结构与南方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南海神庙位于广州珠江北岸之上,是四大海神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由于寺庙内大部分建筑物因年久失修而损毁,因此,在1984年对其进行了修复。修复方案的制定遵循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 “恢复原状”的修复原则。通过对其遗址现状、梁架体系进行分析,推定南海神庙为明初时期建筑,并确认该大殿木构架是由北方抬梁式结构与南方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南海神庙是四大海神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它位于广州珠江北岸之上。由于寺庙内大部分建筑物因年久失修而损毁,因此,于1984年对其进行了修复。南海神庙修复方案的制定遵循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 “恢复原状”的修复原则。通过对遗址现状、梁架体系进行分析,推定其为明初时期建筑,并确认该大殿木构架是由北方抬梁式结构与南方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周学鹰  马晓 《华中建筑》2007,25(8):222-226
唐代寺院多采用院落布局,且为数众多,其建筑往往规模宏大、雄伟壮丽.有些大型寺院主殿建筑左右各布置一座小殿(即左钟右藏).其它建筑,如配殿、三门多用楼阁;飞廊形式多样;四角设角楼等.这些平面布局特征及建筑艺术特色等,在浙江海宁盐官唐代安国寺修复建筑设计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顺谢氏宗祠,位于湘西永顺县灵溪镇连洞村,始建于公元 1867 年,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是湖南传统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在土地革命时期为抗击湘西军阀,在祠堂两侧封火山墙上留下了湘西乃至湖南省现存最大的红军宣传标语,赋予了宗祠特殊的时代烙印,祠堂也因此在后来得以幸存。通过对宗祠建筑本体以及在“红军”标语文化影响下的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和梳理,发掘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历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迟群  许政 《华中建筑》2014,(3):149-153
基于佛塔与佛寺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实物,结合笔者对"中国古塔"研究及古塔保护实践经验,提出在丝绸之路的中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我国早期佛寺"塔为中心"制度受印度犍陀罗佛寺影响,在国内沿官方与大众两条路线发展,官方佛寺承袭印度规制而大众佛寺则模仿官方佛寺由本土居住建筑改造而来。随着佛殿地位提高,"前塔后殿"式布局成主流。在唐代佛教教义中国化成熟的基础上,佛寺布局两条发展路线合二为一,并向以佛殿为中心定制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龙兴讲寺大雄宝殿是湖南现存最早的地面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梁枋彩画丰富,兼有官式和民间彩画的特征,为其他地方所不常见。通过实地调研与测绘,将大雄宝殿梁枋彩画式样与明清时期官式彩画进行比对,同时对不同纹样逐一探源,推断出大雄宝殿梁枋彩画的起源与变迁过程。以龙兴讲寺大雄宝殿为切入点,探究明清时期湖南地区旋子彩画由官式向民间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黄祎  刘博 《山西建筑》2012,38(5):17-18
简单介绍了普陀山佛教历史及佛教建筑,着重介绍了普济寺大圆通殿和法雨寺九龙殿的建筑特点,并阐述了普陀山佛教建筑美学及其与风水的内在关联,以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欣赏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