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薛天  陈易 《建筑师》2023,(2):30-39
清乾隆年间服务于清宫廷的耶稣会艺术家在圆明园长春园中设计建造的西洋楼园林汇集了多种典型的西方园林建筑类型,展现了丰富的东西方文化内涵。园内的“线法山”是文艺复兴园林中的“诗丘”意象在中国的孤例,其反映了文艺复兴造园手法在中国园林实践中的尝试。本文从“形式—功能”及“符号—内涵”两个维度对这一典型意象进行解读,揭示其在塑造透视学景观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作为提取自古典文本中的寓言符号对乾隆皇帝这一艺术资助者的颂扬。通过对“线法山—诗丘”意象的讨论,使圆明园西洋楼园林中隐含的设计意图得以呈现,体现了“线法山”这一景观元素在18世纪东西方园林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晓峰  陈知行 《中国园林》2022,38(4):127-132
《南风歌》最早记载于中国先秦典籍中,全文蕴含了虞舜歌“南风”以煦育百姓、顺应天时物性而治天下的美好象征。随着《南风歌》的传颂,以该典故为主题问名的建筑景点大量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首先考辨了“舜歌南风”典故的历史源流,挖掘其在流传过程中所衍生的文化内涵。继而对以“南风”主题问名于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面貌进行爬梳,重点以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南风”主题景点为例,围绕“薰风解愠”和“对时育物”2个角度探析其在园景构筑与文化内涵阐释层面对“南风”主题的表达。结论证明“南风”意象主题景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的一类重要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4.
“村居”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与之相对应的“村居园林”也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类型活跃于历代园林实践中。然而,囿于实物遗存的缺失,对其研究长期被忽视,缺乏对其概念的明晰和特征的总结。为此,结合史料文献的考析、典型案例分析,从时间维度阐述“村居”与“园林”之间的审美传统以及造园背后士人心境和以园林为外化表征的历时性特征。以期构建对“村居”园林的历时性认识,拓展中国园林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古典园林的设计者们在园林建造中将河水山川隐于园中,也将精神世界表于象里,不管是作为物体存在的山水、花木、建筑、碑刻,还是作为引发想象力的诗句,匾联,题额都负载着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道、释思想,是我国几千年“隐逸文化”的典型物化代表。本文在“园林意象”的角度,以“提名立意”、“造山理水”、“植物配置”三个方面分析传统古典园林中隐逸意象选择,并从“以景观要素为文化载体”、“寻找多种景观要素并拓展象征意义”、“探究隐逸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传统隐逸文化结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四方面分析其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村居”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与之相对应的“村居园林”也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类型活跃于历代园林实践中。然而,囿于实物遗存的缺失,对其研究长期被忽视,缺乏对其概念的明晰和特征的总结。为此,结合史料文献的考析、典型案例分析,从时间维度阐述“村居”与“园林”之间的审美传统以及造园背后士人心境和以园林为外化表征的历时性特征。以期构建对“村居”园林的 历时性认识,拓展中国园林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大多数人看来,作为“国粹”的中国古典园林提供了再现古人生活场景和体验中国古代文化的场所。而本文则通过比照古人造园与当代游园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空间结构的差异,旨在提醒读者关注近代以来思想观念的变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呈现所存在的潜在影响及其对当代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流觞曲水"源自于古时上巳节的风俗,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及兰亭雅事之后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也是后世历代文人追慕的目标,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景点立意构思的经典艺术蓝本,常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该文主要分析"流觞曲水"意向物化后的演变,并分析对比了几个典型的以"流觞曲水"为主题的园林,总结"流觞曲水"在园林中的运用,并由此得出其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传统园林及其特定阶层所有者的特点,结合传统园林的典型设计手法,发掘私家园林对道家思想这一传统文化德承载和历史必然性,并以此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欣  易潇蕊 《园林》2023,(1):87-93
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化外之境,是隐于山水之中的理想人居。桃花源意象的产生离不开早期桃文化的发展,桃花源意象的诠释也离不开神仙思想与道教哲学。结合历史图文,发现桃花源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初期于昆仑、度朔山中孕育出“桃木蟠屈”的仙境形态;中期以绥山为媒,奠定道教哲学中“食桃益道”的内涵;后期以天台、武陵为依托,桃花源“理想人居”的意象逐渐定型。桃花源意象的产生、发展与成型,是从仙境到人境的过程,是桃花源意象逐渐世俗化的过程。结合桃花源意象分析园林园记,也可将园林中的桃花源景观分为三种模式:神仙居所、道教洞天与武陵桃源,三者在园林景观的营造上各具特色。对桃花源意象及其园林转译的研究,不仅明晰桃花源意象在园林中的表达,更对传统文化意象的新诠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历史,其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是一脉相传的,即以儒家思想为主,兼容了道家和佛学而最终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但是,每当谈到中国古典园林,以往的研究往往认为老庄道家思想对园林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偏偏忽略了园林这一古代艺术的重要范畴?对园林的许多现象,是否都能以老庄思想解释得通呢?的确,孔孟荀有关园林的直接论述极少,这也许是造成上述问题的理由之一,另外可能与近代以来儒学在中国屡遭批判而得不到重视有直接关系。对历史的是非功过在此不作评述,只想以孔子关于“乐”的思想为突破口,探讨儒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乐”——基于本体论的艺术观孔子儒学可以说是关于人的哲学,一部《论语》述及“仁”就多达109次,仁是孔子“人的哲学”之基础。“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极大地转变了对于人的看法。首先,他把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放置在由血缘关系所产生的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实地考察,结合相关史料古籍,对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手法、理水艺术进行研究,探讨苏州古典园林中理水文化的意境含蕴,从而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理水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以期其能与现代科学生态观相结合,促进当代生态智慧观的发展,以指导现代生态实践。  相似文献   

13.
雪意象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园意象。探析古典文人园林中的雪意象,有利于了解古代文士阶层的造园美学思想,为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文人园林中雪意象的表达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对其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人园居的生活美学和造园思想进行探究,从中考察文人精神和生活方式与造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7)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而古人对风怀有一种敬畏之情,古代诗人常用风寄托离愁别绪,造园者也将风意象应用到一些古典园林中作为景观主题或景观细节。该文通过分析与风有关的古诗词,从四季的角度入手,探究其背后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探究其文化内涵,分析与风有关的园林建筑与相关的诗句表达以及其中联系,以补充我国古典园林与风有关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同乐”作为重要的哲学概念,对历代园林活动的组织方式转变、公共园林的兴建繁荣、私家园林的开放发展、民风民俗的传承延续以及政治主张的推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以圆明园同乐园为切入点,探析“与民同乐”在明清两代园林中的表现。依据历代具体实例与园林活动,挖掘“同乐”的意象根源与流变及相关活动方式。同乐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雅士、皇室贵族、普通民众等多阶层人群在园林环境中的身份融合。三条不同阶层的园林“同乐”线索并行发展、互有借鉴。景观空间的营造、曲水流觞的符号运用、语言文本的表述等方式使得“与民同乐”意象能够在古典园林创作中得以表达与延续。同乐意象的研究为现今的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玉堂  方茜 《新建筑》2005,(5):92-93
以中国古典园林名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园林名称的结构模式、名称创作设计方法及其分类,以及园林名称中所反映出来的儒家、道家和释家等思想文化的内涵。着重探讨了私家园林中的园林名称文化。  相似文献   

17.
曹竣 《建筑知识》2013,(10):140-140
苏州古典园林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身后的积淀之上,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取向孕育出的产物。苏州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苏州的风景式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曾对周边汉文化圈内的国家产生持续而深渊的影响。其中,“对景”是苏州园林构景手法中的核心,本文将重点利用实例来分析“对景”的一些艺术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18.
“同乐”作为重要的哲学概念,对历代园林活动的组织方式转变、公共园林的兴建繁荣、私家园林的开放发展、民风民俗的传承延续以及政治主张的推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以圆明园同乐园为切入点,探析“与民同乐”在明清两代园林中的表现。依据历代具体实例与园林活动,挖掘“同乐”的意象根源与流变及相关活动方式。同乐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雅士、皇室贵族、普通民众等多阶层人群在园林环境中的身份融合。三条不同阶层的园林“同乐”线索并行发展、互有借鉴。景观空间的营造、曲水流觞的符号运用、语言文本的表述等方式使得“与民同乐”意象能够在古典园林创作中得以表达与延续。同乐意象的研究为现今的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汤景琛  金荷仙 《古建园林技术》2024,(171):48-52转73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虚景,讲究以各个感官要素营造富有意境的环境,对园林中的香景营造手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古典园林的意境解读及现代园林的香景空间营造。以“浙中第一园”绮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整理绘制绮园香景植物种类及分布现状;归纳绮园典型香景景观主要营造手法为“孤芳流香”“香径沁幽”“香海润坪”,并结合绮园的历史记载对典型香景进行营造方法、文化内涵的探究。最后总结现代园林绿地香景空间营造时应注重“空间营香”“应时有香”“以文塑香”。研究丰富现有传统园林香景景观的理论,也为未来园林绿地中的气味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古典园林的思想主题为着手点,一方面,总结了四种以"乐"思想为主题的古典园林建筑,他们分别是儒家思想的"雅乐"、道家思想的"智乐"、佛教思想的"极乐"和世俗思想的"俗乐";另一方面,通过北京和承德地区古典园林中这四种"乐"思想的建筑实例,分析了"乐"主题在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具体表现方法及其建筑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