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以云南哈尼梯田村寨为例,提炼其自然、生产、生活高度融合的景观特征,从内容、过程、格局、主体四个方面分析其背后隐含的营建方法。旨在为当下的乡村景观营建方法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乡村携带着传统文化基因,是保存、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是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急迫问题。对乡村及其概念形成、发展与演变进行了探讨,对传统文化审美视角下乡村景观意象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建构。乡村景观的基本意象可分为生产意象、田园意象、山水意象、聚落意象和文化意象5个类型。并对3处典型的杏花村景观意象营造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应注重乡村景观意象的积累和挖掘、注重基调意象或核心意象特征的凝练、注重意象体系的差异化构建。希望能够对乡村景观意象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在湖南广大的乡村散布着很多保存完好的古代石桥,这些石桥结构合理,造型多样,有的十分精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研究湖南乡土建筑和民间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从景观文化的角度对湖南乡村中的石桥文化进行研究,分别论述湖南石桥的建筑技术特点,建筑艺术以及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7.
乡村风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有其形成的内在机制。随着当前各种客观条件的改变.机制也在改变。新时代的乡村应顺应这种改变.塑造既不割裂历史又具有时代感的新的风貌特色。本文以浙江舟山海岛乡村为例.从传统风貌特色的形成机制入手.分析传统机制在现阶段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寻找新老机制之间的联系。归纳出当代的新机制。最后,在其指引下,对不同特色的村庄采取不同的风貌塑造措施。如此形成的当代乡村新风貌才是群众乐于接受的.也更加具有价值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舟山传统民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形式。受到自然地域环境的深刻影响,舟山建筑表现出强烈而浓郁的海岛气息。文章从应对台风灾害、海水氯盐腐蚀、淡水奇缺环境等方面论述了舟山传统民居建筑与海岛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地方习俗相适应的建筑特点及建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乡村景观视角下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监测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困境,拟解决在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监管工作中,缺乏动态监测数据库平台的问题;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研究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再认知;从实践出发,明确数据库构建的目标与原则;开展比对分析,确定空间数据库类型;构建“村域环境”监测内容;按照“人工景观”、“经营景观”、“自然景观”的景观分类,与“土地斑块”、“群体组合”、“单体要素”尺度层级,制定传统村落乡村景观的动态监测数据内容体系;最终完成传统村落现代营建动态监测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可用于比对传统村落“新”、“老”乡村景观的特征,为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的动态智能监管、档案资料存储、保护规划编制、乡村景观研究等工作,提供数字平台与虚拟模型。 相似文献
10.
11.
岭南传统园林造园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岭南传统园林有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连房广厦的设计手法,通过船厅,高楼,连廓等园林建筑构成观景点,突出临水建筑并用各种叠石造影形成富有特色的石景艺术。 相似文献
12.
13.
王秀萍 《建设科技(建设部)》2021,(10):21-24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物质载体,具有特殊的文化传承意义;传统村落保护包括民居改造,景观提升,非遗传承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村庄景观改造提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采用适宜的修复技术恢复古村风貌,使传统村落既可以延续村落肌理特征,提升景观品质,又尽可能地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要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度过一生并世代持续发展。中国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臣服自然。主张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是“天人合一”,科学地反映了人的双重性。统一的理念一脉相承,渗透到人的文化中。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城镇,人逐渐脱离了自然环境。但作为自然成员的人又不能脱离自然,这便有了人造自然之想。最初是植树,古写的“艺”字象形,是人跪在地上手捧树苗植树。反映人不满足于自然的恩赐,而要辅以人造自然。古代人从恐瞑自然逐渐转向崇拜自然。封禅成为祭天、祀地的主要活动。经过殷商的积累,到北魏便出现了园林一词,西周肇发园林的雏形——囿。当时称为灵囿,以人造的灵沼和灵台为中心,围起大片的山林,并圈养动物于其中供狩猎和祭祀用。人则登灵台可观天象,俯灵沼可赏鱼跃。灵台、灵沼已具地形高下之势,也是自然山水园的雏形。 相似文献
15.
把作师傅即传统建筑大木匠师中的领班师傅,是传统木作建筑营造的灵魂人物。今天,传统建筑营造逐渐式微,传统建筑工匠日渐稀少,把作师傅更是凤毛麟角,对他们进行研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环节。本文作者对浙江二十四位大木把作师傅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的学艺经过、工艺特点、营造团队组织和领导之道等。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匠师文化及中西建筑文化心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中国传统建筑创作主体的基础上,提出“匠师文化”这一范畴,分析匠师文化的三大阶段(类型)和基本精神特质,比较了中西建筑文化心理,认为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关键在于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建筑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