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北地处中原,建筑营造历史悠久,民居作为建筑营造的起源凝聚了豫北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聚焦于豫北民居的成熟定型期-明清时期研究,以寨卜昌为例,通过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等方法,从自然与人文角度分析总结得到营建特点,希望为今后整个豫北民居的研究、修复与重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青岛地区四类典型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当地民居的文化特征和空间原型,分析其适应夏季热湿和冬季寒冷气候环境时所采用的空间与构造策略,探讨传统绿色营建智慧的当代传承和技术转化路径,以期为当地民居的绿色建设和更新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赵彤  赵鸣 《城市建筑》2023,(3):124-132+186
豫北平原民居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地方特征,相比于豫北山地民居,对豫北平原民居的形态特征研究较少,因此其更具有代表性。文章以中原文化为切入点,采用现场测绘和类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中原文化对明清时期豫北平原传统民居产生的影响,分析并归纳院落、建筑单体和建筑细部三个层面的民居形态特征。本文对比其他时期和地域,重点探究明清豫北平原民居在宅基地选择、院落组合形式、单体建筑、门窗细部、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地域特色,以期为本地域民居的传承、发展与保护提供参考,实现建筑形态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促进中原文脉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彭妍 《城市建筑》2023,(4):30-32
四川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不同,各个地区在民居营建上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本文聚焦川北地区,通过对姜家大院的实地调研,从民居的选址朝向、空间组织、结构构造、材料、装饰等方面总结分析川北地区的营建模式,解析传统民居营建过程的地域特征及其文化语境,剖析传统人居智慧理论与方法。一方面可以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当今的人居环境营建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蕴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型民居更是具备浓郁的文化底色,而浙江金华作为大型民居中保存较好的“活样本”,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该文以民居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基质,以金华地区大型民居院落的平面形制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类型学理念对平面类型进行初步分类,对各个类型的尺度规模进行分析,探求生成规律。再深入到民居内部,针对人与自然连接的窗口——天井空间,结合Spss分析探求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得出其尺度比例规律,借此构建大型民居院落平面形制生成框架。以期对后续金华地区的传统民居研究及新民居传承传统民居文化的方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泽州县西黄石古村是沁河中游古村落的典型代表,有着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村中居住建筑形制严整、规模宏大、装饰精美。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西黄石古村居住建筑的院落形式、尺度、建筑单体及构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杜萧翔  白文博 《山西建筑》2011,37(35):15-16
介绍了晋东南地区天井关村的自然与历史背景资料,着重从民居院落一般形态、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以期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及地域性建筑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神垕镇作为钧瓷之都,历史建筑多为典型的前店、中寝、后坊的多宅多进四合院建筑群.文章首先对古镇的总体概况和民居建筑特点作了介绍,然后以古镇民居义兴公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院落特征进行探析,希望能够揭示神垕古镇民居院落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9.
冯涛 《中华民居》2012,(2):34-35
寨卜昌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苏家作乡。寨卜昌民居窗台石装饰雕刻精美,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本文着重对寨卜昌民居窗台石的石雕装饰与农耕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传统文化吉祥观进行分析、探讨,说明吉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孝义市高阳古村是晋西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其传统民居院落保存较为完好,为研究院落形制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晋西传统民居院落的形制特征开展分析,通过调查测绘、统计分析、类比归纳、构建虚拟模型等方法,从院落平面特征、院落立面构成、院落空间序列三方面,总结出高阳古村“天人合一”、窑院式、特定发展模式的院落形制特征。为晋西传统古村院落的保护发展提供新依据,同时也为历史遗产保护与发展拓展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苏薇  孔敬  孙丽平 《建筑与文化》2016,(11):242-243
河北邯郸涉县王金庄是冀南地区石砌民居的代表。通过实地考察和测绘等从其院落扩展连接方式和院落构成元素以及空间形态特征等方面分析,总结其院落空间形态特征,针对这些建筑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强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潘明率  胡燕 《华中建筑》2008,26(12):250-253
以山西南部地区丁村明清民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平面空间形态等特点,从结构用材、物理调节、防震加固、防潮排水等方面分析了其营造技术。对这一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应进一步研究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南漳县作为汉江流域湖北段非常重要的地域,其境内的文化与传统村落及传统民居都是湖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而南漳县板桥镇传统民居又最具代表性。本文主要选取板桥镇几处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的传统民居在营建方式和营建技艺方面的特点,从建筑平面布局到建筑细部的处理进行探究,以便于更深入的发掘和传播偏远山区的传统建筑文化和建造技艺,并有助于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  相似文献   

14.
卢群 《中外建筑》2013,(4):69-72
传统民居院落蕴含中国数千年的民俗文化、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民居院落墙更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设置院落墙可以改变内部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层次,引导人的视线和行为。以萧山朱凤标故居为例.从其反应的思想观念到空间功能组织再到构造工艺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代民届院落以及园林景观墙的建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庄寨类防御性乡土建筑是闽东山区封建时期社会动荡的特殊产物,具有鲜明的血缘与地缘结合的特征。受社会治安和地理条件影响,庄寨从唐朝始建到明清持续发展,几百年间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文化环境,而其防御性要求催生出独具特色的营建方式。以永泰庄寨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庄寨的地域空间分布、聚落形态要点和防御选址特征,进而剖析庄寨防御工事构造做法、材料工艺,描述相应的防御性行为,解析其在防御性方面的营建智慧。  相似文献   

16.
生态价值观是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高原实践过程中基于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民族价值取向,其中包括生态观、时空观、防卫观。文章以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为出发点,对其在社会组织之间的同构关系以及所反映的生存智慧进行诠释,总结凝练出“被动适应、主动作为”的中心思想,并研究该思想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及碉房民居等方面的体现。研究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对于保证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流域自然环境、加快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以及实现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水环境是传统村落营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水环境也极易遭受破坏。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大贺庄村为例,从山水环境、空间格局、微观要素三个层次总结其水环境营建智慧,并针对河道损毁、生态污染、传统工艺缺失、水文化衰落等现状危机,从保护传承、活力再生的角度提出系统的复兴策略,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周芸 《中外建筑》2013,(7):81-82
内乡县吴垭村石板民居具有比较典型的豫西南山区传统石板民居形式。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及历史文献研究等方法,从单体建筑、院落组合、空间处理、结构体系、阁楼及屋面等方面、对豫西南山区传统石板民居的院落空间及建筑特征进行研究。针对这一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应进一步加以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是我国生态脆弱区的代表,其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两屏三带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格局。自上世纪 40 年代起,国家就对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治理活动,但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依然严峻。陕北米脂县高西沟村作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的成功典型,其领先于国家政策的景观营建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基于“T-P-C”途径,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源 - 汇”、“群落演替”、“物质循环再生”、“村镇人类生态系统”理论,对高西沟村农田景观营建、林草景观营建及用地格局优化实践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解析,验证其生态性和科学性,为陕北乃至黄土高原生态治理下的景观营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