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简述了董峰万寿宫的发展历程及历史价值,结合其整体布局方式,从三教殿、东耳殿、山门等方面,分析了董峰万寿宫的组成特点与建筑形制,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的建筑营造水平和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2.
万寿宫起初是了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而建,明清时期又结合江右商帮的使用,成为江西会馆。它是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伴随着江右商帮的行商路线遍及全国。文章以江西本土会馆建筑抚州玉隆万寿宫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抚州玉隆万寿宫的空间形态,同时实地调研发现其独特的营造技艺,通过建筑本身空间形态和营造技艺揭示赣派建筑集大成者——万寿宫的建筑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休祆神楼     
介休祆神楼常亚平,马吉宽,柴玉梅祆神楼位于介休顺城关大街东端,是介休三结义庙前戏台、乐楼、过街楼三者相结合的一座楼阁式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一九七三年戏台塌毁,一九八二年乐楼西北角又倒塌,一九八五年开始由上级拨款县里主办对祆神楼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保护性...  相似文献   

4.
1.1南昌万寿宫火灾1993年5月13日22点7分~5月14日8点30分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万寿宫商城”发生特大火灾,32.4m高的9层钢筋混凝土大楼发生倒塌,13200m~2的建筑被毁,直接经济损失585.6万元.  相似文献   

5.
涉县娲媓宫     
娲媓宫位于河北省邯郸涉县西部索堡镇凤凰山上。娲媓宫为供奉女娲圣母的一组庙宇,初建于汉文帝时,齐文宣帝时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缮。明天启、嘉靖时进行了增建,清代又有增建和重修。现在建筑共分四组,各组建筑自成院落,各具特色。本文具体介绍娲媓宫的历史、建筑布局、三阁楼的建筑特点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6.
据史书记载,云居寺山门与天王殿原本为一体,构成古刹的第一座大殿。通过对出土的建筑构件和基座进行实测,以及参考民国初年出版的书籍中保存的原山门照片,完成了云居寺天王殿复原设计。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之一是以建筑为主。园林中的建筑有厅、堂、楼、阁、亭、廊、轩、榭、舫等。厅与堂常作为庭园中的主体建筑,建筑形式多采用歇山、硬山或组合形式。楼、阁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建筑,位于建筑群体的后部或作为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形式多采用歇山式、硬山式、攒尖式或组合式。轩是一种有特殊含义的建筑,园林建筑冠以轩的美称,典雅而别有情趣,它四面空透。榭与舫是中国园林中别具特色的建筑,榭多临水而建,造型多轻盈活泼,四面透空,建筑形式常采用歇山式。舫是仿船形的一种特殊的园林建筑,整体深入水中,这种建筑常采用组合形式,前部高起,中部较低,后部建成为二层楼房,供人登楼远眺。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有关园林建筑构造技术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寝宫楼位于浚县浮丘山碧霞宫古建筑群中轴线的末端。寝宫楼内檐的彩画,内容丰富,画工精细,既有官式画法,又结合了苏式彩绘的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木构建筑地方彩画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年久失修,陈旧画面已全部脱胶,彩画颜料层松散浮起。为保护原有彩画,制定了上胶加固,稳定画面颜色,并增添画面保护层的技术措施,有效地保持了彩画的原貌和完整。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戏场根据其功能特点,大致可分为民间信仰建筑中的戏台、宗祠戏台、会馆戏台、家庭戏台、流动戏台以及其它宗教戏台。文章以福州古戏台建筑傩庙戏台、神庙戏台、亚神庙戏台为例,具体论述了民间信仰建筑中戏台的兴起与衍变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这些戏台所处的地位。对弘扬文化遗产。保护福州古戏台这一类型的文化遗产起到资料证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行走边城     
正凤凰古城的神秘与秀美多年来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往探幽。2001年12月,凤凰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地政府结合凤凰古城本土资源优势,逐渐规划开发形成了著名的"凤凰九景":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陈宝箴老宅(古城博物馆)、崇德堂(江西富翁裴守禄老宅)、万寿宫(江西会馆)、杨家祠堂、东门城楼、虹桥风雨楼、沱江。古城中青石板街纵横交错。街两边布满了青瓦灰墙的江南民居。这里的每一道街巷都有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万寿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主要建筑万寿阁是 2002 年复建的阁楼式建筑,随着近年来关于万寿阁文献的收集补充,笔者发现复建的万寿阁与清代万寿阁建筑形制略有不同。本文将结合万寿寺第五次大修的部分出土石制建筑构件,通过照片比对、实物测量和法式推理等研究方法,考证了复建万寿阁与清代万寿阁月台及台明形制的区别,并绘制出平面图、南立面图、北立面图、东立面图和西立面图, 为还原原始建筑面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敦煌石窟保存下几方古代工匠施工场面的壁画。客观上再现了一千多年或几百年以前工匠操作的场景。北周第296窟窟顶上画有两处表现建筑施工的壁画,一者建塔,一者建屋。隋代第302窟有一伐木建塔图。初唐第321窟有两个施工场面,一建屋,一建塔。五代第72窟有一个修塑佛像的画面。北周和隋代两幅画里有工人手持矩尺的形象。这些壁画为研究建筑史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佛八宝     
“佛八宝”的八件器物分别为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它们不仅用于建筑装饰,也用作佛座前的供器。“佛八宝”有着明显的宗教意义,一般用于喇嘛教建筑,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14.
传乾隆母后朝五台山,回京于香山建宝相寺,到承德建殊像寺。本文从五台和承德两座殊像寺的建筑规模和使用情况,阐明两寺并无建筑方面的模仿和宗教方面的联系,供建筑史和清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文献资料,对内蒙古席力图召古佛殿的正殿属性进行了研究,从建筑角度得出其具有正殿属性,是明末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早期寺院的正殿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承德外八庙广安寺建于清乾隆盛期,建筑园林随山就势,包括各具特色的十字塔台山门、白台、定慧楼、戒台等建筑。本文收集广安寺陈设档、清宫热河档案、绘画、历史老照片作为史料依据,同时横向对比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现存藏式喇嘛庙建筑形式,对广安寺的平面布局、单体建筑、功能布置、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通过 CAD 制图、3D 数字建模、实体模型等方式展现全部建筑群,最大程度还原乾隆初建时期的建筑园林原貌,以期丰富清朝寺庙建筑研究,也对承德其他寺庙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普宁寺位于“避暑山庄”的北麓,寺内建筑布局特殊,寺内主要建筑大乘阁置千手千眼佛一尊,是我国最大的木质造像。1960年普宁寺大乘阁落架大修时,因大佛向前倾斜,需要同时进行加固修整,对大佛进行了详细的勘查、测绘。大佛由十五根立柱和四层搁板组成的木框架,在木框架的周圈钉二层至四层壁板,将整个木框架封闭在内,在最外一层的木板上再精工细雕而成。从大佛内部木框架做法,可以看出古代楼阁建筑的基本结构方法,被巧妙地运用在大型木造佛像上,此法充分显示了造像匠师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比较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大量投资兴建土木工程,形成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风格。但明代建筑彩画保留下来的却不太多,文字方面记载更是寥寥。明代建筑彩画经考查分析,基本分为两种图案形式。第一种为“金龙”彩画,此种彩画图案用金量大,在当时建筑彩画中属于高等做法。又称宫殿彩画。“金龙”彩画的次等做法就是“龙草”彩画,这种彩画一般画在皇帝敕建的庙寺建筑上。第二种“旋子彩画”,此种彩画用金量较小,图案简单,但施用范围较广,一般寺庙祠堂等建筑基本普遍应用,本文介绍其题材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周娉倩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22,38(3):139-144
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园林设计哲学和东方文化形式的缩影,作为皇家宫苑的典型案例,对诠释传统相度文化具有代表性意义.以颐和园万寿山山形、昆明湖水势及前山庭院布局为例,采用历史文献(图像)分析方法,即通过光绪朝文字史料与园林图景的比对,重点关注山水庭院中的图景相称,并提取其中所反映的图像符号,解读空间布局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玉泉寺是泰山东北麓佛教美景的典范。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理清其历史脉络、分析其相地选址艺术特色、复原其鼎盛期时的建筑格局。其选址位于返倒山山腰之上,符合风水学要求的“四灵”模式条件,巧妙地利用了有利的山水环境和位置,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寺院建造充分结合地形,巧夺天工。鼎盛时期建筑布局错落有致,与优美的自然环境交互融合,成为泰山地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古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