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端于汉代的中国私家园林,在明清两代得到了极大的繁荣。我国著名的古代造园理论家——李渔,生性巧慧,又博览名园、胸有丘壑,且有亲身实践,是一个多方面的艺术家,更是一个美学家,他在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构筑起虑周而精深的美学体系。他对造园艺术的特性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把握,对造园的美学法则作了高度的概括,对加强园林审美功能的许多基本手法作了系统的研究,李渔在中国造园美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时间是乾隆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间。正是北京园林建设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大观园就是北京园林建设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大观园,是由六个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景区所组成,充分体现了曹雪芹的九大造园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形式和完整成熟的技巧,更体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着的丰富美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但给中国古典园林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它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沛的源泉。因此,探寻这些美学思想与园林形式、造园技巧的关系,就成为了古典园林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时间是乾隆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间。正是北京园林建设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大观园就是北京园林建设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大观园,是由六个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景区所组成,充分体现了曹雪芹的九大造园思想。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时间是乾隆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间。正是北京园林建设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大观园就是北京园林建设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大观园,是由六个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景区所组成,充分体现了曹雪芹的九大造园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形式和完整成熟的技巧,更体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着的丰富美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但给中国古典园林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它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沛的源泉。因此,探寻这些美学思想与园林形式、造园技巧的关系,就成为了古典园林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张羽新 《古建园林技术》1986,(12):41-43转44
避暑山庄之所以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能够独树一帜,园林用水之妙,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山庄的园林用水主要有三方面:一、引武烈水入园和疏泉导流。二、丰富多采的艺术形式,如湖沼、溪流、瀑布。三、水景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座古建筑都可以从建筑物上追溯许多往事。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点,同时建筑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建筑的发展,增进了各国的友谊,各国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们应坚决反对建筑的简单化、一律化,提倡多样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7)
苏珊·朗格(1895-1985)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她继承和发展了她老师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是符号论美学的极大成者。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了舞蹈究竟是什么。在她看来,舞蹈是一种知觉而存在的艺术,然而这种形象却是一种幻想,是一种"虚幻的力",而这种"虚幻的力"是想象的情感,并不是真实的情绪状态。由此切入,以符号学的视角,分析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的舞蹈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马炳坚 《古建园林技术》1989,(23):22-29转17
梁思成先生所著《清式营造则例》自出版至今,已经三次再版。它不仅是大学生学习建筑史和古建筑测绘的主要参考书,而且是古建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重要参考文献。任何著述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其中图版中的问题较为集中。本文按照《则例》图版的顺序,分“斗拱”、“木构架”、“装修”三部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物保护工作是相对于破坏而言的,要针对各种不同的破坏方式采取不同的方法制止其被破坏,才能达到保护的效果,这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物破坏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是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的破坏两种。对于防止自然的破坏,主要的采取的手段是用一系列科学技术来加以解决。在本次亚太地区历史文物保护会议上,各国与会者对于具有普遍性的古建筑修缮原则和在修缮工作中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Rem Koolhaas famously highlighted the uniformity of Chinese cities with his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neric cit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the 1990s. Here Jiang Jun , Editor-in-Chief of Urban China magazine, and Kuang Xiaoming highlight the ‘unified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contemporary urbanism through his own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14.
Like a phoenix rising from the ashes, Amanda Levete Architects (AL_A) is taking up where Future Systems left off. Led by Amanda Levete, previous co-director of Future Systems with the late Jan Kaplicky', the practice retains its unique sensibility with its emphasis on new technolog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art, design, fashion and the organic. Mark Garcia visited AL_A's Notting Hill-based studios to review the current projects of this 40-strong team and to talk to Levete about the underlying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behind the office's work.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Robert Harbison describes how the upgrading and extension of the old East London Line, which connects the city east and south, enables new explorations and insight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Much of what is currently regarded as ‘green’ is predicated on a pre-modern, even Romantic, notion of nature; with sustainable design often overtly seeking to readdress the balance in nature by countering man's destructive forces. Here, Fabiola López-Durán and Nikki Moore pursue a more nuanced view of sustainability and architecture through a lineage of ideas, embedded within Lamarckian eugenics - the early 20th-century movement that sought the advancement of the human race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