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古典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延续的历史最长、分布的地域最广。笔者认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传承特点、突显的时空特点和很强的集聚特点。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当注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影响和运用,积极地发掘和继承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精神实质,将它传承到我们当代的建筑空间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5)
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起源不同,中西方民族各自发展出有明显差异的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这些无形的因素内在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从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艺术风格、美学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为了改善自己的住宿环境以及在审美上得到愉悦而倾其自己的智慧在建筑上,使其建筑美轮美奂不仅满足人们的住宿要求,而且住宿人能够从心理上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建筑方面的艺术创作和审美都发生了变化,对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进行审视,人们发现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与现代社会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需要现代建筑设计者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古典建筑时要以后现代审美视域,既克服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局限的一面,又要吸收其精粹部分加入时代元素以丰厚其发展,最终使中华优秀建筑结晶继续发扬光大以彰显中华文化之魅力,之精华。  相似文献   

4.
西方古典建筑和中国古典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中的两大体系。西方古典建筑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可说是柱式之美,中国古典建筑则可说是屋顶之美。它们的产生是与各自特色的时代、文化意识、工程技术、建筑材料有关。西方古典建筑的原则直接源于古希腊的神话文化和雕刻文化,而古希猎的比例美学使建筑和柱式按人体比例造型。中国古典建筑的顶式特征则产生于原始艺术文化的乐舞文化——飞翔意识,它的特征是浪漫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建筑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传统建筑文化非常丰厚,兼具艺术形象和不同功能,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时代在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文化需求的增加,祖国的传统文化不能被割裂,中国古典建筑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在现代的应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同时我们也将它进行了创新,使中国古典建筑的应用能够更加的适应自身、环境以及时代的发展。本文将从中国古典建筑在现代的应用和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蔡军 《建筑师》2018,(2):51-56
《园冶》是我国乃至世界一部关于造园技术与艺术的奠基式专著。建筑是造园四大要素之一,该文献也不乏关于建筑的精彩论述,但目前学界对于其中建筑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作为《园冶》建筑研究的关键一环,通过分析《园冶》中关于建筑类型的记载内容,结合吴文化地域内古典园林建筑的调研,并与我国其他古典建筑文献进行比较,挖掘明代吴文化地域内园林建筑所着重表达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古典建筑发展脉络,特别是厘清吴文化地域传统建筑的源流及变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文化史的长河中,建筑总是以它那外显的物化形式向人们揭示着内隐的文化深层内涵。它的这种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使我们醒悟至:只有从文化形态上来把握建筑现象,只有对后者自觉地进行文化上的反思,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确立作为其内在生命的文化价值,从而理解和确立它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就是本文探讨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出发点。一、群体意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杰出的群体艺术,这一评价同时有两种意味:其一是当一座城市,宫殿、庙宇、住  相似文献   

8.
建筑不仅仅体现出一个民族当前风貌更加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底蕴,人本主义对古典建筑设计的研究启示我们在追寻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艺术的同时不应该忘记传统古典建筑。文章从明末建筑设计师计成编著的《园冶》出发,探索古典建筑设计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契合点,分析建筑设计的结构主义形式美和与古典林园结构主义审美,并从中得到对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有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西方建筑完全不同的建筑结构和艺术表现特征。中国古典建筑以榫卯结构为特点,斗拱和飞檐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系统中的核心构件,在中国古典建筑的演进中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斗拱和飞檐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的代名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文章结合其含义、历史演变过程,对它们的实用价值和应用研究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踏着民族腾飞的巨浪走向世界的时候;当西方现代建筑通过对外开放的窗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外来的尖锐对立。这给我们提出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典建筑传统的问题。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区,属黄土地带,便于穴居和原始农耕,所以成为文化发祥地。古代王朝多数建都中原,它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心,自然,也是建筑文化的发展中心。在漫长历史中,这一地域内的建筑逐渐形成具有特色和独立性的体系。这体系很集中,建筑量大,艺术和技术都臻上乘,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构成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核心体系。由于中建史上还没有相应概念,以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及各种文化层次的审美要求,建筑形制及其装饰形式总是随着时代和环境而不断变迁。伊斯兰教在中国漫长的传经布道过程中,其建筑装饰逐渐将阿拉伯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制完美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有力推动了中阿建筑的发展。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汉化的典型代表,其建筑装饰不仅体现了伊斯兰教教义,同时也融入了汉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与民俗内涵。本文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的砖雕为例,对伊斯兰教建筑中装饰符号汉化的特征及形成缘由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整个人类文化不是唯一模式,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不同。但是,由于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在建筑文化中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许多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已不满足于现代建筑的单一文化模式,而纷纷提出对本国、本地区文化的再认识。本文介绍了日本在发展现代化建筑的同时,如何实现不失其文化特点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迅速,人们对空间环境塑造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认真研究室内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具有高度的文化精神,蕴涵强烈的审美意境,表现出模糊空间特征和传统文化及美学精神。我们只有探寻其内在的空间规律、特征及精神内涵,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得到真正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冷热电联产系统(CCHP)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用于建筑楼宇的冷热电联产系统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为了研究适用于建筑的冷热电联产系统方案,结合一个工程样例,提出了三套发电功率不同的方案,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别,并从年运行小时数,天然气价格,电价等方面评价了这些因素对于冷热电联产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发现,联产系统年运行小时数越多,其经济性越好,而选择合适的发电功率可以减小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建构特征,技术风格和人文景观出发,分析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董勤铭 《中外建筑》2010,(10):82-83
纵观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和西方两大势力是最具有活力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主体,中国通过20年左右的改革,发展的趋势直追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些年的发展成就中最具有代表的是建筑业的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让西方世界目瞪口呆。但是我们发现建筑形式还是以西方美学形式主导我们的建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精品建筑少之又少,最具有代表和经典的现代建筑并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建筑是北京香山饭店。其设计师是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还有几个代表作中国建筑大师戴念慈设计的北京饭店等作品,让我们看见的具有民族亲和力的作品比较少,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中西古建筑的一些文化特征,作为我们建筑设计的参考,从中汲取美学、文化元素是作为一个建筑师应具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建筑的文化阅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畅 《山西建筑》2009,35(3):46-47
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基本观念出发,对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设计思想、建筑形制、建筑细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再分析,从文化视角阅读中国古典建筑,从而在当代的建筑中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艺术则是其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的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营建,以及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充分适应与巧妙利用,不仅体现了实用与审美、建筑与场所的完美结合,而且反映了土家人对于生活与美的理解。从鄂西土家民居的审美视角出发,通过对吊角楼建筑形态美学特征的研究和分析,试图揭示土家民居建筑中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品质,吸取其设计精髓,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制、数字构成、空间构成、色彩等方面对与中国古代建筑相关的文化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不仅表现在单体建筑上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影响,构成一种多元化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历史悠久,艺术风格与技术手法独特,不仅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美,而且蕴含深邃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本文通过研究传统建筑装饰题材通过特殊表现手法中所隐喻的文化意涵,为进一步解读装饰语义提供参考,以揭示传统建筑审美价值和生活哲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