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时间是乾隆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间。正是北京园林建设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大观园就是北京园林建设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大观园,是由六个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景区所组成,充分体现了曹雪芹的九大造园思想。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时间是乾隆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间。正是北京园林建设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大观园就是北京园林建设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大观园,是由六个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景区所组成,充分体现了曹雪芹的九大造园思想。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时间是乾隆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间。正是北京园林建设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大观园就是北京园林建设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大观园,是由六个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景区所组成,充分体现了曹雪芹的九大造园思想。  相似文献   

4.
陈兴 《安徽建筑》2012,19(5):30-31
《红楼梦》中描写的大观园是传统园林建造手法的一个总结,作者曹雪芹借鉴了现在的苏州、扬州、南京、北京等地多处园林,总结了江南园林和皇家庭苑的建筑特色,是一个南北园林艺术综合的概括。文章以传统造园理念和封建体制需求为立足点,分别从传统园林的选址、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配置等角度分析了大观园的造园经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中国文学影响着园林景致,从解读文学园林《红楼梦》大观园入手,通过空间序列描绘大观园的整个物境布局,归纳大观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价值成就,了解《红楼梦》中的造园艺术,以及曹雪芹的造园思想,并从中领悟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望本文对当代景观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对大观园的空间营造与当时寓画于园的宗旨息息相关,以山水画的空间法则解析大观园园林空间营造意匠,可以拓宽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画意内涵。大观园园林空间在动态游观法则下,从整体与局部、空间序列、景观集群三个方面推进了园林空间形态的完善;在气韵生动法则下,从风声、水声、动物声三种声景营造加强了园林空间结构的音韵流通;在象征隐喻法则下,从植物象征与文学象征引发了园林空间氛围的意境呈现。大观园园林空间的画意营造,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经典内核,又有园林空间形态、结构与氛围方面的创新和拓展,体现了诗意栖居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文人曹雪芹的经典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塑造的纸上园林——大观园,数百年来一直是红学家和建筑学家研究的对象。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故事情节展开的平台。虽然是作者在现实园林基础上想象的纸上园林,但是却没有  相似文献   

8.
缘起从大观园到刘氏庄园,仔细对比这两个话题,很有趣味,都是属于传统合院空间建筑。曹雪芹先生在书中用文字描绘的大观园,可谓是中国传统园林登峰造极的缩影,以我们今天的评判标准,他本人算是一个景观设计大师。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书店中淘到了一本名为《移步红楼》的书籍,作者为成都人的高级建筑师刘黎琼和黄云皓,他们根据曹雪芹先生对大观园的文字描述,用插画的形式复原了大观园的建筑、景观和园林,包含荣国府、宁国府和金陵十二钗的住所。  相似文献   

9.
彭凤 《园林》2006,(5):26-27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里,大观园是他在生活实践中吸收了当时园林的素材,通过加工改造,创造的园林艺术形象,比客观现实中的某一座园林具有更高的艺术魅力。大观园的"相地"艺术相地是中国传统园林创作极为重要的第一步,"相"有察看、分析和选择之意。相地即是对园林基地环境所作的综合调查、分析及最后的抉择。大观园园地是贾宅基地的一部分,位于宁、荣二府之间。在宁、荣二府中的空地上建造大观园,既可方便元妃省亲、免去贾母等内眷外出之弊,又可利用"会芳园"旧址。会芳园本从北墙角下引来一股活水,亦无烦再引,且可置"沁芳闸"控制水量。曹雪芹在为大观园"相地"时,主张近宅营建,经贾琏之口说"正经是这个主意,才省事,盖造也容易;若采置别的地方去,那更费事,且不成体统。"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对大观园的空间营造与当时寓画于园的宗旨息息相关,以山水画的空间法则解析大观园园林空间营造意匠,可以拓宽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画意内涵。大观园园林空间在动态游观法则下,从整体与局部、空间序列、景观集群三个方面推进了园林空间形态的完善;在气韵生动法则下,从风声、水声、动物声三种声景营造加强了园林空间结构的音韵流通;在象征隐喻法则下,从植物象征与文学象征引发了园林空间氛围的意境呈现。大观园园林空间的画意营造,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经典内核,又有园林空间形态、结构与氛围方面的创新和拓展,体现了诗意栖居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