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岭南皇家园林在我国园林史上曾经辉煌却又昙花一现。随着岭南地区经济的逐步提升、文化与艺术发展和海内外文化活动的频繁交流,岭南园林以其浓厚的地方色彩被世人所关注。岭南园林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东汉以前。庭园作为岭南园林的核心,是以建筑空间为主的造园,其特点是追求自由布局,有较明显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2.
岭南传统园林造园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琦 《华中建筑》1999,17(4):119-123
本文认为岭南传统园林有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连房广厦的设计手法,通过船厅,高楼,连廓等园林建筑构成观景点,突出临水建筑并用各种叠石造影形成富有特色的石景艺术。  相似文献   

3.
岭南造园艺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琦 《新建筑》2003,(2):78-79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文化特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任何文化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产生、发展并受其制约和影响。岭南园林的产生及其特点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造园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已有造园的方法。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在秦、汉时期。城市绿化发展、寺观园林兴起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宫苑竞奢,私园崛起,诗画、山庄式园林兴盛在隋、唐时期。堆山叠石艺术的高潮、宫苑南北争丽在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晚期造园高峰在明、清时期。中国造园艺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丰富了世界园林艺术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建筑和园林研究者的重视,要保护和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傅嘉维 《园林》2015,(2):74-77
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是中国古代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代表。本文从园林意境、山水布局、植物组合和建筑装饰四大方面对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的造园要素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异同。  相似文献   

6.
吴凯  任健强刘磊 《山西建筑》2006,32(12):348-349
根据岭南文化的特征并结合实例对岭南园林中的园林布局、庭院空间、建筑形式以及环境小品四大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以促进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从而推动中国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山詹园是目前岭南地区最大的私家庭院,占地百亩.由北溪河从中分为前后两部,后半部是后花园,前半部是多组建筑群及水面组成的庭院,面积较大。在北溪河及前部庭园水面边多有连廊围绕,北溪河上有廊桥连接前后两部。詹园从苏杭聘请数百名园林能工巧匠历时5年而建成,其中参照苏杭园林并综合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但更强调岭南园林的水乡夼局脉络,结构简洁而凝重,风格古朴而洒脱,于天光云影间映衬出青砖灰瓦、粉墙绿树、斗拱飞檐、迥廊曲径、色嘲明朗、朴茂隽秀,构成一种通透典雅、轻盈畅朗的岭南风格。取材多为民问古旧材料.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遵照古制,处处透出历史的痕迹.宛若置身古时,不会想到这是现代建成的庭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时间是乾隆九年至二十四年之间。正是北京园林建设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大观园就是北京园林建设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大观园,是由六个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景区所组成,充分体现了曹雪芹的九大造园思想。  相似文献   

9.
封云 《华中建筑》1997,15(4):95-97
文章描述了“曲”在造园艺术中的多种妙用,并充分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之“曲”的审美情绪。  相似文献   

10.
浅谈岭南园林造园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私家园林最早见于汉代,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又称为园厅、山庄、别业等,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按照地域和特征,私家园林可分为北方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岭南私家园林和皖南私家园林四类。江南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最高,以亭、榭、楼、阁、回廊为主,典雅淡朴,小巧玲珑,重在创造意境,尤以苏州园林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1.
林广思 《南方建筑》2019,(2):99-102
学科或专业早期教育蕴含着的基本理念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通过文献整理,梳理了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早年课程设置和研究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和特色等。结果表明,1930年代初期设立的都市设计课程讲授了城市公园系统的知识,1949年开设的庭园设计课程属于该学科第一门独立设置的专业课程,1950年代至1960年代开展的岭南庭园的研究奠定了该学科的风景园林教育和研究的基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园林”的概念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做了初步的探讨。指出在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优秀成果的同时,更应该结合当前实际,努力使中国当代园林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云仙 《城市建筑》2014,(30):222-222
自古以来,为改善生活及局部小气候环境,岭南人都喜欢在私宅中设置庭院,使庭院与宅居融为一体,着重主人的生活需求和空间的实用性。因其独特的营造手法及受地理、气候和民间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地方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形式和完整成熟的技巧,更体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着的丰富美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但给中国古典园林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它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沛的源泉。因此,探寻这些美学思想与园林形式、造园技巧的关系,就成为了古典园林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为改善生活及局部小气候环境,岭南人都喜欢在私宅中设置庭院,使庭院与宅居融为一体,着重主人的生活需求和空间的实用性。因其独特的营造手法及受地理、气候和民间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地方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岭南宫苑园林是岭南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概念的形成,对于岭南古典园林理论体系的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学术界对于岭南宫苑园林研究还并不多,对于如何继续推动岭南宫苑园林的研究,仍处于开放讨论中。通过对建国后至1990年代中期岭南宫苑园林研究的文献梳理,厘清了岭南宫苑园林研究的早期历程。对这个研究历程中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结论进行回溯,从而明确岭南宫苑园林这个学术概念的生成。这对于继续完善岭南园林史的研究,推进岭南古典园林理论体系建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上青睐于规整式花园(后来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一直到18世纪自然风景园在英国和整个欧洲迅速蔓延开来.相比较而言,中国有着悠久的自然风景园林传统.建于1812年的慕尼黑的旧植物园刚开始也是一个规整式的花园.直到1890年才转型为一个自然风景园.城市扩张给花园造成很大的用地问题.因此1914年慕尼黑新植物园选址在城市的西郊.这20hm2的花园既有规整式的花园区域,也有自然式的花园区域.此外,园内还另辟场地,成立了一个主题花园——生态高山植物园.主题园自20世纪中叶以来越来越受欢迎.如今,主题花园为植物园提供了提高形象的重要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无疑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形式和完整成熟的技巧,更体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着的丰富美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但给中国古典园林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它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沛的源泉。因此,探寻这些美学思想与园林形式、造园技巧的关系,就成为了古典园林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9.
通常规划师、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环境规划设计时,重视的往往只是建筑环境的空间规划与设计,而忽视时间性设计。真正高明的建筑环境规划设计,除了要重视建筑空间的设计以外,还要注意时间性设计。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建筑环境永恒的魅力,体现对人的深切关怀以及符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十分注意对时间性因素的考虑,达到空间性设计与时间性设计的完美结合。本文介绍了古人关于古典园林时间性设计的若干论述,通过若干例子,归纳总结出古典园林时间性设计的一些成功经验,指出古典园林的时间性设计,应从宏观、中观及微观等不同时间尺度着眼,并注意从动植物的配置,天文、气象的变化,游览路线的安排和建筑布局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中国古典园林时间性设计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后我们在建筑环境规划设计中,注意时间性设计的维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