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调研洛阳市新安县的甘泉村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样式,结合该地区的经济环境与历史文化环境,探讨作为陶瓷生产工具的匣钵用作墙体材料的营建特色。文章以分析废旧匣钵的材料特性与筑墙形式为主要研究点,总结出匣钵筑墙大多以砖接匣与匣接匣为主要砌筑形式,以期揭示出在特殊的生产形式下用村民的智慧营建出别具匠心的建筑美学,为当地营建特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各个农村地区景观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每个特色村落地区的景观都有着当地独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性。文章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石圳村的旅游产业、自然与文化景观等进行实例分析,探究地域文化在石圳村中的体现与景观营建方法,促进具有地域文化特性的特色旅游村落景观建设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极强的文化传承价值,也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近年来,快速的乡村建设使得部分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特征消失,文脉断裂.文章以银圳古村为例,从"文化资源挖掘和提炼—文化要素重构和整合—文化景观传承和再生"三个层次提出了传统村落景观营建理念.通过文化和景观的结合,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文脉的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宁夏隆德县红崖村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环境等因素,从村落选址规划、单体建筑设计以及民居建构智慧三个层面从出发,对民居绿色营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取其中蕴涵的绿色营建智慧,以期为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宁夏隆德县红崖村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环境等因素,从村落选址规划、单体建筑设计以及民居建构智慧三个层面从出发,对民居绿色营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取其中蕴涵的绿色营建智慧,以期为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晋东南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古村内祠庙建筑种类繁多。文章以金代遗留的屯城村东岳庙为代表,试图以点触面,实现对晋东南其他传统村落内村庙建筑认知的触类旁通。文章首先简述东岳庙背景概况,并以碑刻史料和实物为依据,对屯城村东岳庙进行特征研究,总结了屯城村东岳庙在建造过程、历史沿革、选址原因和场所记忆等方面与村落之间存在历时性、共生性、统一性和复杂性的基本特征。由于村庙的修缮营建与村落演变中的人居环境建设、宗族结构演变、心理精神需求等有关,故而在一定范围内村庙的修建发展史可视为村落的变革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袁玉康  黄凯  雷华 《城市建筑》2023,(14):108-112
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广府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考察及民居测绘对紫坭村民居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对紫坭村民居的平面形制、外观形态及建筑装饰等方面开展调研分析,以求更加深入地探究广府传统建筑的特色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王劲  陈健  谢超 《中国园林》2022,38(3):56-61
中山市南朗镇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里,其从宋代珠江口外的海岛隙地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民主革命的摇篮,经历了漫长的移民开拓与环境改造,即人化自然的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二龙戏珠"景观.通过文献考证,在GIS系统中复原了南宋至民国时期南朗丰阜湖小流域聚落及风景格局的演变过程:1)海湾时期,早期移民形成福佬与广...  相似文献   

9.
谢晓玲  李亚红 《华中建筑》2022,40(4):160-165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盲目收缩现象开始凸显,乡村固有的特征急剧弱化,传统村落的文脉信息逐渐模糊.该文基于文化生态学,以甘肃省天水市街亭村为例,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等要素的相互演进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整体保护研究、规划发展及文脉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坑院村落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村落类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基于村落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的双重需求,地坑院村落在千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区域环境,积累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人居生态智慧.文章以三原县柏社村古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分析法,分别从宏观层面村落选址布局、中观层面村落空间...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是传统村落营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水环境也极易遭受破坏。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大贺庄村为例,从山水环境、空间格局、微观要素三个层次总结其水环境营建智慧,并针对河道损毁、生态污染、传统工艺缺失、水文化衰落等现状危机,从保护传承、活力再生的角度提出系统的复兴策略,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乡建热潮政策背景下,建筑师们形成多维驻地营建的创作动向。本文从乡建创作范式与问题出发,对创作范式进行梳理与提炼,归纳出布景式、陪伴式、工匠式创作范式。进一步展开思考,分析建筑师群体的现实境遇,提出“兼容并进”的驻地协调创作模式,以期为当下乡村建筑创作发展做出实验性探索,为未来建筑师“乡建”提供多维语境支撑。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智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揭示"道法自然"思想对传统村落营建的方法论意义,以渝东南农耕型传统村落为实证,通过对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从传统村落的选址格局、要素梳理及择居形态等方面解释其营建手法中所蕴含的顺应天道的世界观与万物平等的关系论等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14.
吴敏  项珏  吕晓倩  耿萌萌 《园林》2024,(1):38-47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认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以建成环境为投资对象的“空间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空间被视为最理想的空间生产对象,在资本的运作下持续遭遇侵占和割裂,日渐淡化了服务大众的公共属性。文章提出将生态网络作为一种捍卫城市空间特色的“空间工具”,超越当前“空间生产”的局限性,站立更广阔的时空维度进行理性思索与科学建构,引导一种内涵式的特色空间“生产”方式。结合安徽省域范围内的山地型、丘陵型和平原型三种类型城市(宁国市、淮北市、淮北市),基于历史层积回溯城市变迁脉络,探寻城市长久以来的“自然记忆”与生态适应性,进而通过积极的网络演进策略与自然建构手段,在生态自组织与空间他组织的交互演替中构建由多元生态空间共同构成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并阐述了利用该体系积极干预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塑造特定类型城市空间特色的基本逻辑。研究探索了一种从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建设用地的良好结构与形态的空间增长方式,以促进城市整体形态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刘鹏  张群  魏友漫  何林泰 《世界建筑》2020,(6):112-116+144
白马藏族是处于低温高寒山地气候环境中的典型少数民族小族群;为了理解其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选取四川省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伊瓦岱惹村为典型研究对象,从居住生活空间、生产作业空间、公共交往空间、宗教祭祀空间4个方面对村落空间构成进行解析,归纳总结其多功能复合状态下的村落空间特征及极致气候环境下的营建方式;从而对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的保存及发展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浙江斯宅村的"传统村落声景观",对其进行调研与分析。利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数据测量等研究方法,解读斯宅村"传统村落声景观"的特点。从自然声景观、生活声景观、历史文化声景观,以及联想声景观等切入点出发,得出:此地的"村落声景观"优美悦耳,能为人们带来情感享受和精神愉悦。以"传统村落声景观"为指导,制定的村落保护策略具备可行性,亦为村落保护提供新的方向。此外,探索"传统村落声景观"还可为声学研究引入生活、社会、文化等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7.
于伟  黄少宏 《城市建筑》2022,(16):147-149+178
汶川地震之后,中央决定易址建设北川新县城。新县城的居民包括老县城迁居而来的市民和新县城选址占地安置的村民两个群体,为他们建设安居工程是首要任务。在南北两个安居片区的规划中,打破传统居住区规划模式,运用“社区营建”的理念,按照“社区”而非“小区”的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本文结合北川新县城安居工程十周年回访,聚焦当初“社区营建”的关键空间策略,在理念和现实之间再次对“社区营建”的经验与不足进行总结,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位于我国山西中部的霍山,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古代山体崇拜和宗教祭祀的圣地。霍山南麓的广胜上寺,其选址与布局皆蕴藏着古人因借地势地貌的营造智慧。因此,文章以广胜上寺建筑群为例,依据中国古代山地建筑营建的空间格局理论,梳理寺院的历史变迁及布局发展,对其“合形辅势”的人工营造理念与山水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进行可视化论证。运用GIS技术建立三维地形图,通过三维地形建模、视域分析等方法,对其选址及营建特征进行探索,并对建筑群的空间关系模式进行可视化解读,从而探寻并佐证中国古代山地建筑选址营建活动中所蕴含的先进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乡村地区发展步入提质转型新阶段,特色保护类村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梳理了特色保护类村庄发展面临的建设主体空心化、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等问题;引用“文化自觉”理论,将“文化自觉”解析为“文化自知”“文化塑造”“文化传承”三个维度,并从创新特色文化产业、重构公共服务体系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三方面提出了特色保护类村庄的有机更新路径。以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巴园子村为例,从“文化自觉”的三个维度,将巴园子村发展面临的困境归纳为文化认同意识薄弱、空间文化属性趋同以及文旅宣传力度不足,并围绕营造文化空间、完善项目清单、构建长效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文化自觉”驱动下巴园子村文化延续与有机更新策略,以期为同类村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宇  郭佩艳  王亚平 《华中建筑》2022,(12):115-118
乡村是中华民族根脉所系,更是中国下一步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依托。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最美田园”视角下,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基于石嘴子村的实际情况及特有资源与优势,提炼出空间格局、建筑风貌、景观绿化、民俗文化四类要素,构建美丽乡村营建体系,打造最美田园综合体,探索一条具有全国示范意义以旅游为导向的村庄发展模式。期待对提高乡村规划编制及理论研究水平,增添美丽乡村新内涵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