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祝贺《古建园林技术》公开发行。中国古建筑应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进行系统研究。《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正是以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建与园林传统工艺、技术为主要宗旨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建园林,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维修遗存的文物建筑,二是传统建筑和风景园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要加大力量,不断地深入研究和继承发扬我国古建筑的传统技艺,还要充分利用《古建园林技术》,将研究、整理的技术成果、新的设计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法等公诸于众,与外界进行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2.
王世仁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7-12转42
“近代建筑”指的是伴随着十八、九世纪以来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新形式的建筑。建筑形式要满足新功能,运用新技术,又要符合民族审美观念。现今,民族形式逐渐成为近代建筑创作的新命题。中国近代建筑的民族形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一开始立足于如何继承旧形式,改造旧形式,最终以新形式取代旧形式。现在对民族形式的探索,不但要注意传统建筑外部的形式特征,同时也注意研究民族形式内在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古建园林学术讨论会,交流了论文三十七篇,举行了四次学术讲座,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学者、专家在大会和分组讨论会上,畅谈了继承、发展、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会提出要发挥专业学术团体的优势,在传统建筑风格继承、古建文物保护、建筑理论研究等方面集中力量啃下这几块“硬骨头。同时应加强古建维修工程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是创造以景自天成的风景园林为特点,园林中的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它以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和精巧的装修,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表现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外,又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造就了深邃的意境,达到了所谓理想美的境界。“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代表着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充分发挥木构建筑灵巧多样的特点,结合山水景物,组成丰富多姿的园林胜景。正确地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使之更好地为今天服务。在保护文物古迹及继承古典园林艺术传统的同时,逐步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型的中国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5.
曾忠忠  张波 《建筑师》2023,(5):31-37
“非线性建筑”充分体现了数字建造的先进性。本文以“伞亭”的设计建造过程为例,讨论了数字建造在更大量性的“线性建筑”中的实践潜力,在基地信息数字化、多方案比较、发展方案确定性、结构深化、细部设计、工厂预制、现场装配七个阶段中,讨论了数字建造平台、设计师、设计成果之间的互动关系,验证了数字建造广度、深度、精度、效率四方面的优势,也发掘并记录了设计师的能动工作和有效身份。在数字建造中,数字技术工具重塑了设计媒介、工具与人的关系,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互适应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依明 《建筑师》2024,(3):104-113
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继承了其跨海峡旅游和调研的巴洛克传统,并将其延伸至测绘废墟、收集古物、形成组织和建立学院的活动中。文章以约翰·索恩爵士及其壮游、建筑师俱乐部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教授的经历,从单个建筑师及其个人、社会和教育方面与建筑学的关系,去探讨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凯 《建筑师》2022,(4):70-78
“建造”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研究和建筑评论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本文尝试从话语史的角度做一个历史性 的回顾,追溯当代中国建筑学中“建造”观念在“言说”中出现的时刻。以当代中国建筑的经典作品、冯纪忠先生设计 的上海松江方塔园和何陋轩为例,本文通过系统分析40多年来中文文献中对这一作品谈论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建构” 话语的引入所带来关键性的改变,讨论并揭示“建构”话语在当代中国建筑学科和观念史中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炳坚 《古建园林技术》1985,(6):33-41转60
中国古建筑的牌楼(又名牌坊),它的产生、演变、种类、用途,老一辈建筑学家们曾作过详细考证,对牌楼的权衡、比例、尺度及营造要领已有文字记叙。刘敦桢先生编成《牌楼算例》,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古牌楼营造方面的重要技术典籍。现以雍和宫“福衍金沙”坊的测绘资料为主,并结合其它牌楼的考察资料,对木牌楼的建筑特色、主要构造特点和关键部位的技术处理进行分析研究。并用图录的形式记载下来,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建筑技术。  相似文献   

9.
闫超  李特  袁烽 《建筑师》2023,(5):4-11
文章从建筑形式的具身性本质出发,分析了多重身体维度下行为规律与建筑空间几何的关联性。文章进一步聚焦计算性几何的范畴,通过对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行为研究进行综述,对行为规律的“几何化”路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实践案例,总结出从行为规律逆向推导建筑空间几何的计算性设计方法,并讨论了基于“行为几何”的设计应用场景,拓展了基于建筑与身体关系的形态认知和操作边界。  相似文献   

10.
赖德霖 《建筑师》2023,(6):108-114
作为一篇史学史读书笔记,本文试从《营造法式》研究诸多议题之中选择四个争议较大且持续较久者,通过比较阅读揭示学者的自我反思和修正,不同学者之间观点的争鸣和砥砺,以及他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这四个议题是:1.“以材为祖”如何应用?2.《营造法式》是否规定了建筑的一切尺度都受材份制约?3.“材分八等”的依据何在?4.《营造法式》的编纂是否受到了南方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装饰园林建筑的苏式彩画,为设计者提供了广泛的设计题材。苏式彩画是陶冶人们性情的作品,较少受约束,在内容、格式上均可按人们的意愿设计,只要体现一定的历史风格,被欣赏者、绘制者、行业接受即可。以金琢墨苏式彩画为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与大多数苏式彩画比,其特征有:(1)段落清楚、构图工整,严谨对仗,具有端庄稳重的效果。(2)枋心构图采用夔龙、卷莲草为装点,画在深色枋心内,具稳重大方的特点。(3)局部设计有许多独到之处。从以上这些方面共同体现出设计的新颖别致。  相似文献   

12.
宗琮  周向频 《中国园林》2024,40(4):134-138
《红楼梦》中园林的塑造及女性园林活动描写影响了清代女诗人顾春的园林创作。通过对她在《红楼梦》续书《红楼梦影》中塑造的5座园林的分析,以及参与家族园林营建情况的梳理,总结其园林创作成果并解析文化背景和园林思想,借此探究清代女性具体参与造园的情况,并揭示《红楼梦》与女性园林活动的内在联系,梳理女性参与造园背后的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扎伊尔是友好国家。1985年5月,中国专家正式接受邀请并进行了考察。同年八月,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后,我们提出了建造园林的方案,拟定了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和各组成部分的初步设计图。1985年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设计所和北京古建园林设计室共同完成了施工图的技术设计。1986年4月,北京市第五住宅建筑公司和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联合施工,于1987年5月竣工。这是出现在非洲大陆上的第一座中国古建筑园林。整体设计综合考虑了园林规模和位置,总平面布置以及建筑形式和装修特色。园林的施工方面采用了国内和国外相结合的方法,从材料方面、技术工人方面解决了一些列问题。该项目建成后,受到了扎伊尔及其他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参观的人源源不断,都对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水平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4.
顾凯 《中国园林》2019,35(7):124
清初寄畅园的改筑奠定了今日园林山水的格局,对当时园主人秦松龄"园成,向之所推为名胜者一切遂废"表述的理解,要进入17世纪明末清初江南园林山水营造转变的具体历史情境,尤其是结合"张氏之山"的认识,并通过改筑前后的对比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从"知夫画脉"的山池经营和"如入岩谷"的谷涧体验两方面认识清初寄畅园山水改筑的具体做法,从而深化对寄畅园的山水营造特色及园林史上"张氏之山"杰出成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与技巧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丁向刚 《山西建筑》2010,36(6):341-342
针对园林景观建筑在园林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园林景观建筑的特征及与其他建筑类型的不同之处,详细介绍了园林景观建筑在设计方面的特性,并总结了一些设计体会,以完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零能耗"建筑因其对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异的绿色生态性表现已逐步成为国内外节能建筑的发展方向。但我国对"零能耗"的基础研究才刚起步,而真正建立起来的"零能耗"建筑更是较少;通过对比国内外多个"零能耗"住宅的实际案例,论述了在相同设计条件下,各国对达到"零能耗"标准的设计策略的差异性;同时,探讨了其从设计前期决策,设计阶段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对能耗控制和设计策略的思考,为我国在"零能耗"住宅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强 《江苏建筑》2012,(2):29-30
方案以"融于自然的花园小区"为设计理念,通过简洁高效的交通组织,丰富均好的景观布置,紧凑舒适的套型设计以及新古典主义外立面的运用,开辟了盐城市花园住宅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继华  陈琼琳  尹勇 《山西建筑》2010,36(5):342-343
通过对目前园林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从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内部的有用资源和内在潜力出发,借鉴新中式建筑的创作手法,提出了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气息的园林建筑的践行途径,从而丰富了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拓展了园林建筑的研究领域,为新中武园林建筑设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住区园林景观的创作中,以传统文化为源的新中式园林风格反映出国人对于现阶段居住理想模式的认同与追求。本研究以苏州桃花源项目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及图示分析,对“香山帮”非遗营造技术的传承应用和现代材料、技术的创新形式进行归纳,指出项目通过摹写古法布局、替代传统构造、凝练装饰意象等手法,充分满足工程营造及审美层面的各项建构要求,创作出高效、集约的新中式园林住区模式,也是将非遗传统技艺与现代商业开发有效结合的成功运作案例,期待为我国新中式园林景观的产业化推广提供案例借鉴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宋西京大内后苑是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虽不再拥有隋唐洛阳和北宋东京皇家御园的盛世局面,而超然物外的神仙意境仍未使其失去帝都陪京之尊位和皇家气势。根据宫城内考古和历史图文考证出大内后苑的整体范围,整理了描写大内后苑内景物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宋画、《营造法式》、相关建筑遗存和考古发掘报告首次对大内后苑的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进行推理和复原想象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对其造园意匠展开分析,将其造园意匠归纳为“九曲通苑定乾坤”,主要体现在园林理水、空间和活动3个方面:园中理水采用了方中有曲的处理方法,阴阳相嵌,互相融合;园林空间北部呈现出规则形态,南部仍以自然式为主,体现道家、儒家和佛家意境;园林活动展现宗教性和文化性,整体上呈现较为鲜明的中原地区的造园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