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口诀是民间传统工匠口传手授营造经验的常见方式,是研究传统建筑营造思维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闽南溪底传统匠帮记诵的“五针”口诀解读入手,通过现场记录溪底传统大木作的施工过程,结合匠师口述并比对图纸、篙尺研究传统匠帮大木构架榫卯构造。系统梳理口诀中涉及的构件出榫做法,总结其中蕴含的交榫退让原则,进一步探讨营造过程中的构件合并及榫头调整方式,提出匠师口诀是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口诀是民间传统工匠口传手授营造经验的常见方式,是研究传统建筑营造思维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闽南溪底传统匠帮记诵的“五针”口诀解读入手,通过现场记录溪底传统大木作的施工过程,结合匠师口述并比对图纸、篙尺研究传统匠帮大木构架榫卯构造。系统梳理口诀中涉及的构件出榫做法,总结其中蕴含的交榫退让原则,进一步探讨营造过程中的构件合并及榫头调整方式,提出匠师口诀是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剑川地区为代表的滇西北传统建筑匠作体系,是云南较为成熟的匠作体系之一。由于历史、地域及人口分布等原因,使白族成为了滇西北剑川匠系中匠群的构成主体。论文全面解析了滇西北剑川匠系的历史成因、传统师承,列举了历代著名匠师及其建筑作品,同时厘清了当代滇西北剑川匠系的传承发展模式。这一传承上千年的古老匠作体系是汉族及白族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其营造技艺作为活体技术仍在城市及乡村的建筑营造活动中使用传播,至今维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建筑匠作体系中难能可贵的鲜活案例,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凌寒 《城市建筑》2024,(6):162-165
永顺县芙蓉镇一轩街“两进院子”,是以两座土家族高规格民居为主体进行改、扩建的一座合院式建筑。其改造设计合理融入了场地环境,依据土家族传统院落形制,立足于景区大门的各类功能需求,丰富其建筑空间形态,体现了业主和匠师处理问题的营建智慧与巧思。同时,该项目活化利用老屋旧料,使传统民居实物得以留存,改善了匠师生态,并提升了其大木营造技艺,是民间对土家族传统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造设计的自发营建活动优秀实例。  相似文献   

5.
刘泽渊  章玲玲 《城市建筑》2023,(15):129-132
在湘西地区实地调研中发现,传统穿斗架大木匠师基于长期营造经验以减省排扇枋材,而对于穿斗架“受力”问题缺乏理论支持。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三位湘西地区大木匠师的经验做法,将匠师的营造经验进行梳理,为溯源和传习穿斗架营造技艺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助力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非遗的完善、创新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民间大木工艺量多面广、异彩纷呈,然而其保护工作却异常艰难,其中匠师传承是一大核心难题。笔者探访了泰顺两位年龄相差近半个世纪的木拱桥(timber arch bridge)大木匠师,梳理他们探索编梁木拱桥的历程,解读其营造关键,分析他们的匠艺传承关系,从而提出断链的传统匠艺可以做到归去还复来,但必是一种伴随着探索和创造的传承之路。人永远是最核心的要素,睿智且有抱负的大木匠师是内在的发展动力,但政府、企业在政策、资本上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外部推手。  相似文献   

7.
胡骥骜  杨健 《城市住宅》2022,29(1):160-163
通过匠师访谈和实地调研,对武陵山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进行总结,以辨析武陵山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在设计层面的基本特点,以期对南方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整体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永顺县芙蓉镇一轩街“两进院子”保留了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营造技艺。本研究通过两次调研和匠师访谈,以一轩街两进院子为例,从平面布局和建筑构架两个方面介绍土家族传统院落型民居的建筑形制,对土家族传统建筑技术——升山和乍墨进行研究。同时,从建筑保护视角出发,简要说明传统建筑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传统建筑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珍藏有一件来自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古建筑教具模型,本文在对其进行测绘和研究的基础上,参阅历史档案、陈从周相关记述及苏州地方史志材料,查考模型制作者大木匠师贾林祥的生平经历与贾氏这一香山帮匠系的传续脉络。贾林祥与其父贾均庆不仅实践经历丰富,还曾入职高校,以其精湛的传统营造技艺助力传统建筑研究与营造法教学,是20世纪初中国建筑专业教育开创阶段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10.
川渝地区苗族、土家族木构技术中传承因袭的“丈八八”形制,是将“八”为尾数的数字运用于传统建筑尺寸设计的地方营造习俗。这种以简明易记的尺寸数字把握建筑空间尺度的营造习俗,是地方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经验积累和智慧总结,也是传统建筑模数制度的发展延续和重要呈现。本文以叙永木格倒苗寨及秀山土家大寨传统民居为例,通过详实的实地调研和匠师访谈,探究“丈八八”形制在传统大木 技术中的具体表达机制,分析不同地域间“丈八八”形制的关联和差异,并借此阐释川渝苗族、土家族传统建筑营造的一些重要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建园林技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光辉历史。我国古代工匠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和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中国古建园林建筑体系,在设计、造型艺术和施工操作技术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著称于世。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固有特色的古建园林传统技术,特别应该抢救古建园林老工人的经验,把古老传统技艺认真传下去。总结整理工程实录和设计施工经验,使之成书流传。并应进一步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继承祖国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苗族传统民居的构架形式主要为基于某些穿斗基本型的扩展类型,而其侧样设计可以说凝练了作为“能主之人” 的工匠群体的核心智慧,其工匠术语、构件名称、常用尺寸数据、找水方式、工艺流程等既具有在地适用性,又是区 域匠艺的集中代表。因此立足实地调查和工匠访谈,聚焦苗族传统木构民居侧样设计的关键技术,选样探讨苗族匠人 的在地营造智慧,探究其基于生活状况及环境差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Lianhuadang Farm Project, that is, from early-stage investigations to the completed construction, was documented. This project is a graduate designebuild course of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Dingshu Town, Yixing, which has a long handicraft tradition in eastern China, is the project site. Students and craftsmen constructed six viewing facilities and renovated a toilet and a management building. We explored ways of using bamboo and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by analyzing the main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the key technical issues in the project. We also studied contemporary methods to expand the construction in real environments.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bamboo construction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teaching was examined.  相似文献   

14.
岭南民间工匠传统建筑设计法则研究初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旻 《城市建筑》2005,(2):8-10
本文阐述了岭南地区民间工匠传统建筑技术的研究意义和地方性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研究的主要内容,综述岭南地方性营造中的营造尺尺制和营造尺尺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建造 新方法论驱动下的范式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烽 《时代建筑》2012,(2):74-79
文章认为,运用数字化方法设计并将传统材料进行手工建造的方式更近于在设计方法层面对传统建构思想的批判性延伸。随着建造操作主体从"手工"向"机械"、"数控机械"的转化,以及操作对象从"传统材料"向"多维材料"、"复合材料"的发展,新范式的转化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数字化建造方法正是使传统建构思想走向未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究湘南地区的传统屋面瓦作营造工艺。从技术角度研究传统民居屋面瓦作构造做法,主要以屋面坡度、屋面形式及铺设方式、屋脊构造、屋面曲线及屋面交接部位构造等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其相关的构件与构造做法及工艺特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场测绘及走访当地传统匠人,真实地记录传统建筑屋面瓦作技术构造方面的经验与手法,分析整理总结出湘南传统屋面瓦作营造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浩然  董璁 《中国园林》2022,38(1):64-69
面对大自然塑造的不同地理空间单元,人类为获得生存的话语权,不断探索出应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生存智慧,营造出各具特色的乡土场景。从营造的角度,首先界定乡土景观营法,分析其内涵与策略,以鄂西南土家族为例,探索在万山稠叠、坡多地少的自然条件下乡民创设出的满足自身生存所需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乡土景观营造方法,分述了地法、农法、水法、居法、匠法、礼法的具体措施、营建智慧和相关经验,总结其价值所在,以期让人们重新审视乡土景观营法,留住乡土景观营造之本,指导当前乡土建设,固守鄂西南土家族乡土特色。  相似文献   

18.
蔡凌张琼邓毅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9):31-33转下期
侗族工匠们在传统建筑营造活动中发展出了一套在无图样的情况下,获取、记录关键尺度信息,并指导施工的方法。它既满足无图样的木构建筑标准化建造要求,又解决了因木材自然属性带来的弹性尺寸问题。以穿斗式标准榀架营造逻辑、木材受力特征和加工、装配为基础,侗族鼓楼具备了完整的构件分类术语、空间定位方法以及字符标识系统,是逐一记录大木构件并确保装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翼角是古代工匠在长期建筑实践中为解决四坡顶屋面檐口转角问题而设计的特殊构造形式。古建筑翼角部分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翼角是古建筑屋檐转角部分的总称,它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椽、翘飞椽以及联系翼角和翘飞椽头的大小连檐,钉附在翼角椽和翘飞椽上面的檐头望板和垫起翼角椽的衬头木等附属构件组成的。聪明智慧的古代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制作和安装翼角的专门技术,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规矩和做法。本文分别就角梁、翼角椽和翘飞椽三部分,对清式建筑翼角的构造方式及制作安装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翼角是古代工匠在长期建筑实践中为解决四坡顶屋面檐口转角问题而设计的特殊构造形式。古建筑翼角部分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翼角是古建筑屋檐转角部分的总称,它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椽、翘飞椽以及联系翼角和翘飞椽头的大小连檐,钉附在翼角椽和翘飞椽上面的檐头望板和垫起翼角椽的衬头木等附属构件组成的。聪明智慧的古代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制作和安装翼角的专门技术,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规矩和做法。本文分别就角梁、翼角椽和翘飞椽三部分,对清式建筑翼角的构造方式及制作安装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