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晋祠圣母殿为典型案例,讨论其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特点,并以此为线索,阐发古代重檐建筑的基本构成特点.通过调查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发现圣母殿殿身的简式单槽殿堂结构是宋金时期晋中地区祠庙建筑主殿常用的结构形式.圣母殿上下檐的结构形式、斗拱铺作数存在差别,反映了形制等级的差异.圣母殿扩大前廊空间采用梁栿抬柱式减柱法...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省平顺县九天圣母庙建筑历史久远,如圣母殿的宋代建筑形制被保存下来,献殿为清建明式建筑,梳妆楼等其它各殿皆为清代形制。庙内各种建筑形式争奇斗艳,如圣母殿为单檐歇山顶,献殿的单檐庑殿式在文  相似文献   

3.
开元寺观音殿是我国典型的重檐庑殿唐式建筑,室内少柱大空间,坡屋面中额枋斗拱相互穿插、形式复杂,建筑造型限制多.采用YJK软件分别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的周期、位移比等结果进行了详细对比,选择整体抗震性能好、截面满足建筑形制要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基于本项目坡屋面标高关系复杂且局部开洞较大导致竖向空间不连续,采...  相似文献   

4.
马炳坚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22-28转29
庑殿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是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庑殿式建筑成为皇家建筑中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本文主要研究庑殿建筑的基本构造、庑殿推山法、庑殿建筑常见的柱网排列方式及与构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周淼 《建筑遗产》2021,(2):50-58
唐宋时期,外檐补间斗栱出现并形成定制,引发了外檐斗栱形制的一系列调整,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建筑的立面构图形式.文章以晋中地区保存的五代宋金时期木构建筑为样本,展开对地方建筑外檐斗栱配置方式演变历程的研究,着重讨论结构形式与补间斗栱样式的匹配关系、外檐斗栱形制趋同、外檐斗栱假昂的出现与演变、斗栱配置的视觉考量等问题.文章认为,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地方建筑中补间斗栱逐渐成为必备的构造,但是,补间斗栱的出现并不是结构进化的产物,而是地方结构体系吸收外来流行形制样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砖在明代建筑上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不施木构梁架纯粹用砖砌筑的建筑,俗称为无梁殿。本文以明代无梁殿——峰峰玉皇阁为例,探讨明代无梁殿叠涩做法和形制特征。明代的砖砌无梁殿根据内部空间结构分为拱券型和叠涩型,峰峰玉皇阁为叠涩构造,是北方地区少见的此种形式的实例,其形式和构造特征体现了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叠涩建筑的营造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以及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利用数字技术对该建筑的结构、构造、形式及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建筑形制特征。期望为研究明代北方无梁殿建筑形制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形式延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提出对撒拉族宗教建筑古唤礼楼的屋顶形式的追问,并梳理古建筑中盔顶形式的来源。根据对撒拉族东迁历史溯源与其本土化的特征分析,推测撒拉族其唤礼楼屋顶为盔顶形式,并通过盔顶建筑的文献查阅论证撒拉族唤礼楼的盔顶特征。根据对循化地区撒拉族古建筑清真寺唤礼楼的大量调研及分析,总结其盔顶形制分为四角重檐与六角重檐两种形制;使用四柱通柱造与六柱通柱造两种建造形式,以期对撒拉族宗教建筑的保护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宝建筑之晋祠圣母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芳 《山西建筑》2008,34(18):62-63
简述了晋祠圣母殿的历史意义,对圣母殿的建筑手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圣母殿用材的特点及其梁子的用材,以挖掘宋代建筑的构造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宋代的建筑风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晋祠圣母殿的两进前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孤例,在结构和空间上都具有特殊性。本文采用定性力学分析方法,从节点性质、受力路径、荷载分布以及结构整体关系把握,重点对前廊空间的结构特性给予了重新深入地探讨。据此,结合建筑史学者相关讨论,从结构与空间的统一性角度认为圣母殿不属于副阶周匝式建筑。  相似文献   

10.
张国花  刘宝兰 《山西建筑》2022,(8):15-18,22
晋祠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我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彩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圣母殿作为晋祠内保存至今最古老、形制最完整的宋代木构建筑,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家到地方文物部门都对圣母殿的保护和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对...  相似文献   

11.
晋祠圣母殿的两进前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孤例,在结构和空间上都具有特殊性.本文采用定性力学分析方法,从节点性质、受力路径、荷载分布以及结构整体关系把握,重点对前廊空间的结构特性给予了重新深入地探讨.据此,结合建筑史学者相关讨论,从结构与空间的统一性角度认为圣母殿不属于副阶周匝式建筑.  相似文献   

12.
庑殿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常应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当中,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式建筑实际上已成为皇权、神权等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成为皇家建筑中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除皇家建筑之外,  相似文献   

13.
太原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五十华里,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从考证。圣母殿为该寺最雄伟的一座大殿,它与其他建筑构成庙观内主要的中轴线。圣母殿由外形上看,殿基柱额,是龙蟠螭绕,琉璃瓦顶吻兽相望,是极为华丽的一座大殿。殿内上下檐皆施斗栱。因位置及功用不同,结构各异。殿内装修虽经过历代重修仍保持古老的手法。塑像更具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普陀山观音法界正法讲寺工程的圆通宝殿为仿宋木结构建筑,其建筑制式为殿堂九间,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梁架形式为抬梁式,柱础及大尺寸木构件采用单点吊装的施工方法。木结构框架的拼装遵循"分段对称、分层同步"的原则,并通过移柱法完成梁柱榫卯节点的连接。经专项验收,圆通宝殿的施工精度满足各项规范要求,成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明代砖砌无梁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缮该类型建筑遗产,以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典型代表—苏州开元寺无梁殿为例,对该殿进行精确测绘,并对其空间布局、形制构造和结构体系进行分析;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获得砖砌体的材料特性,基于有限元软件建模并计算该建筑遗产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开元寺无梁殿的外观形式基本符合明代官式建筑大木作的形制特征;在静荷载作用下一层楼梯间顶部、各拱窗下槛墙和各拱顶的拉应力已超过砖砌体材料抗拉强度,与现状残损较为吻合。研究结论可为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保国寺大殿是浙江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宋代木结构建筑。保国寺大殿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历史悠久,是国内现存重要的木构古建筑。保国寺大殿建筑结构形制出于实用的目的,未减柱子,采取加大进深尺度的做法。殿中的柱子全部做成瓜楞形,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大殿前槽横置的三个斗八藻井,是保国寺大殿的精华所在,建筑形制与《营造法式》做法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17.
明代砖砌无梁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也是明清皇家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与结构构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本文介绍了明代砖砌无梁殿的源起与发展,以灵谷寺无梁殿、永祚寺无梁殿、开元寺无梁殿和隆昌寺无梁殿这四座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域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建筑形制与构造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明代砖砌无梁殿造型简约质朴、庄重雄伟,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风格,随着年代演进,无梁殿屋顶趋于陡峭,拱券由圆变尖,建筑风格更加精美,复合拱结构科学稳定;明代后期无梁殿建筑具有典型的明清官式木构建筑特征,研究结论可对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及其仿古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城南六华里的尧庙乡,俗称尧王庙。它所在地势平坦、建筑规模宏大。广运殿是尧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建筑形式奇特,重檐歇山式四周迴廊,前檐带彩楼三间,结构三层,建于唐显庆三年,经历多次修缮,解放前最后一次重葺为民国年间,1985~1986年落架重修。根据掌握的资料,笔者将广运殿落架修复前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故宫“前朝”的主要宫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组建筑排列在“工字形”的三层台基上。太和殿是在三台上又叠起一座O.98米高的须弥座,座长63.96米,宽37.17米。大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式屋顶。从庭院地面起到殿脊通高35.30米,建筑本身高从台明下皮至正脊上皮为26.19米。大木结构是“十三檩前后插金造重檐庑殿”。上层檐为单翘三昂九跴斗棋,下层檐为单翘重昂七跴斗棋,木柱排列成行,东西十二根,南北有六根。装修为前檐七间装“六  相似文献   

20.
尧庙在山西临汾市城南六华里的尧庙乡,俗称尧王庙。它所在地势平坦、建筑规模宏大。广运殿是尧庙内主体建筑,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建筑形式奇特,重檐歇山式四周迴廊,前檐带彩楼三间,结构三层,建于唐显庆三年,经历多次修缮,解放前最后一次重葺为民国年间,1985~1986年落架重修。根据掌握的资料,笔者将广运殿落架修复前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