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中山公园蕙芳园位于公园内坛西北角,占地7300㎡,是一处以观赏兰花为主的幽雅、封闭的小园林,它是中山公园又一组园中之园。蕙芳园的建筑是以四合院为主体,根据根据周围环境,设计时确定蕙芳园的特点是:茂林修竹、空“谷”山幽、屋简路曲、花木葱茏,由此,全园分为四个小区。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无锡市和日本兵库县明石市是一对友好城市。1983年无锡市将赠送给明石市一座具有中国民族形式和江南地方风格的亭子“明锡亭”。整个亭子的设计结合了梅花的形象,突出以梅花为主题,它的平面呈梅花五出之形,座落的位置有四面迎对园路,使该亭成为园路交会之枢纽中心,与园路有机地结合起来,更与园内各部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3.
曹汛 《古建园林技术》1984,(4):52-54转38
许缵曾于康熙十一、二年,建造了莱园。莱园内假山在十年后倒塌。莱园后为同里张维煦购去,改名塔射园。当地口碑相传,塔射园为张南垣所造。张南垣“尽变前人成法”,极力反对“小中见大”,竖向构图的全石假山。莱园假山倒塌,证明了这种说法的正确。莱园假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地基处理不好。(2)山体结构不合理。(3)山顶种树太高、太大、太多,树根下扎旁伸等。  相似文献   

4.
“三山五园”在北京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不仅因为它是“东方园林的经典”,更重要的是围绕它,成为北京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缩影,演绎无数的历史事件,影响着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走向。对“三山五园”的研究与对它的保护同样重要,有的园林失而复建与保留目前的现状同样重要,这主要是从其现有的价值而言,没有掺杂其他潜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倩 《现代装饰》2006,(9):20-21
万科第五园的横空出世给人们的感受是震撼的,“骨子里的中国情节”恰到好处的唤醒了中国人似乎曾经迷惘的一段人文感情。人们发现,原来在被所谓的“洋房”和当代风格冲洗过大脑皮层之后,最本土韵味的新建筑具有如此的亲切感,某中情怀被建筑调动起来。更为巧妙的是,第五园没有任何一处装饰着直观的传统元素,但整个感觉,灵魂都十分清晰的传达着“中国”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6.
姚承祖是继“香山匠人”明代工部左侍郎蒯祥之后的又一名建筑匠师,他出身于木匠世家,毕生从事建筑行业。经他设计建造的众所周知的四处建筑物分别是:苏州怡园的藕香榭、吴县光福乡香雪海的梅花亭、灵岩山的大雄宝殿以及木渎镇的严家花园。姚承祖晚年曾在苏州鹰扬巷6号筑有“补云小筑”,也是一座绝世佳作的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7.
徐怡芳  王健 《世界建筑》2005,(11):115-116
万科第五园的社区书院,位于公共区北部主入口的东侧,经过风来池上的卧虹桥和得真庭院便可到达。建筑的内部功能定为社区图书馆,同“书院”名实相符。与“五园”文脉相依。而设计者将这个新的建筑冠以用“万科书院”的名字,更带有文化的主动性和历史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访谈从建筑师、教师王宝珍的专业学习开始,接着由师徒式的建筑实习,“因园工坊”与建筑实践,教学工作 等多方面展开,探讨了这位青年建筑师从学习思考到实践摸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艺圃园林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文衙弄五号。艺圃自建园以来,历经朝代变迁,损毁极为严重。1982~1984年对该文物建筑进行了修复。通过查阅文献和历史照片,以及对现场的勘察,明确了该建筑形制为明式。根据这些信息最终确定了具有明末清初建筑特色的修复方案。在严格按照修复方案完成修复后的艺圃园林,保存了建园初期的规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以年号命寺名,唐代高僧鉴真曾为该寺住持,宋以后寺院逐渐荒废。紧邻大明寺西侧的平山堂,初建于宋,为时任扬州知州欧阳修的私家宅院。平山堂西侧为西园,清乾隆元年汪应庚筑。清初为“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大明寺几经兴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寺、宅、园”一体的佛寺园林,这种特色及其艺术特征在园林营建方面,对于传统园林的营造传承与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统乡土园林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乡土园林较之城镇中古典园林更具率真性与自然性,其归真返璞的意义更高于其他类型的园林,也更贴近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对传统乡土园林环境进行专题研究,总结其理论精华,在继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现代村镇园林与环境规划设计的新理论体系,对正确和科学地指导现代村镇园林环境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克明  陈武 《规划师》2008,24(3):42-45
对于墨池公园这样具有历史和公共双重属性的园林来说,保护历史遗存是基础,更新生存环境景观,使其更具特色则更具现实意义.墨池公园规划以"现在十过去=未来的历史"的时间理念,以及"园中园、园中院、园中庭"的空间理念,针对区域空间塑造,历史遗存保护、公园建筑规划等制定策略.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家园—花园城市和花园住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园城市”运动已有百年历史,它在中国产生了影响,高楼林立的深圳获得“花园城市”称号,说明花园城市具有多种模式。让多数城市居民家庭有一个私家花园,仍然是新世纪家园追求的目标,中国地少人多,Town house具有比较省地、安全、独户独院等优点,适合在中国城郊兴建。  相似文献   

14.
虽然同为东方园林,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和韩国园林却大相径庭。本文通过从自然环境与历史演变着手,分析中国园林如何在意境与实用,神性与人性间达到恰如其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王鑫 《华中建筑》2011,29(11):149-151
何园是19世纪末期扬州城中规模最大的园林建筑群落,这一时期的扬州城日渐衰落,然而在建造何园的过程中并没有排斥某种文化,也没有刻意的逢迎,体现出一种整合与包客的态度.该文通过跨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城市园林在异质文化和地域性建构双重语境下的特点,对于理解园林在本体层面上的特点、梳理城市园林之于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具有独...  相似文献   

16.
庭园研究是岭南建筑学派早期较为关注的领域,对庭园空间持续深入的研究构成岭南建筑学派设计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庭园研究与设计实践的相互促动以及岭南建筑师群体汇聚的接力式工作,助推了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现有研究对岭南庭园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设计作品有比较全面的介绍,而对岭南建筑师的庭园设计研究则缺乏相对系统的梳理,通过对岭南建筑师1950~1980年代的庭园设计研究文献的发掘,补全历史残片,明晰历史脉络,以助系统认识岭南庭园设计研究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察看岭南建筑学派敢于吸收、务实创新的精神,以及自觉协作、自由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羽婷 《园林》2020,(2):34-38
日本东京新大谷酒店拥有一座有着400年历史、面积达40 000 m2的传统日式庭院--大谷庭院。大谷庭院作为新大谷酒店的附属庭院,在设计中除了运用传统日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及园林要素,还为了充分满足顾客需求,服务于酒店功能,通过地形、水景、植物、建筑、灯光等多个方面营造了丰富的空间与景观,让这座有着400年历史的传统日式园林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魏真  朱钟炎 《城市建筑》2014,(26):138-138
豫园是明清园林的典范,其造园艺术妙不可言。本文从建筑布局、结构构架、空间序列、植物配置角度,重新审视了一代名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程嘉敬  王昕  步梦云 《中国园林》2022,38(6):139-144
纵观留园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整体轮廓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而作为园林内外交界处的界墙则在此过程中逐渐内化为各部分之间的分界线,并持续调整和改变,仿佛自身具有生长的力量,而最终赋予游园线路以改变之实,继而影响园林的整体格局。以留园为例,通过分析其边界变迁过程,尝试梳理园林边界与游线及园林整体格局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北宋西京大内后苑是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虽不再拥有隋唐洛阳和北宋东京皇家御园的盛世局面,而超然物外的神仙意境仍未使其失去帝都陪京之尊位和皇家气势。根据宫城内考古和历史图文考证出大内后苑的整体范围,整理了描写大内后苑内景物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宋画、《营造法式》、相关建筑遗存和考古发掘报告首次对大内后苑的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进行推理和复原想象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对其造园意匠展开分析,将其造园意匠归纳为“九曲通苑定乾坤”,主要体现在园林理水、空间和活动3个方面:园中理水采用了方中有曲的处理方法,阴阳相嵌,互相融合;园林空间北部呈现出规则形态,南部仍以自然式为主,体现道家、儒家和佛家意境;园林活动展现宗教性和文化性,整体上呈现较为鲜明的中原地区的造园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