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边精一 《古建园林技术》1988,(21):18-19转20
在中国建筑彩画中,人们常将用于不同形式的建筑上并形成不同风格的彩画分为殿式与苏式两大体系。前者包括各种和玺彩画和各等级的旋子彩画,主要装饰于庄重、体量大的建筑上。苏式彩画与殿式彩画并立,用于以观赏为主的建筑。苏式彩画在固定的格式下,对个别部位的图案做法作适当的调整。其中金琢墨苏式彩画便是诸苏画中最精致、华丽的一种,从构思到表达方式诸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明善堂     
明善堂,在江苏省吴县东山上湾村,是一座具有高度建筑艺术的民间住宅。该堂何时始建,无资料可查。通过对该堂的建筑结构、砖雕、石刻、彩绘等艺术特点与同类型的厅堂比较,以此相互印证,断定其应属明代后期建筑。  相似文献   

3.
苏式彩画(一)蒋广全第一章苏式彩画概述第一节苏式彩画名称的由来据传,北京地区的官式苏彩画(简称苏画),是由我国苏州地区传来,但于何时,何原因尚难考证。单从字意方面理解,苏式彩画应是苏州地区式样的彩画,但从文献记载及北京地区清代苏画遗存看,这种苏画与...  相似文献   

4.
“鲜花天花”,即今通称的“百花图天花”或“四季花、百花百果天花”。百花图天花多与“苏式彩画”配合使用,采用的等级与外檐大木彩画等相对一致。其特点为花卉题材多样,每块天花图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官式建筑彩画发展的一个辉煌阶段,其中由江南民间引进皇宫及花园的苏式彩画,经过宫廷彩画匠师的规范后,形成活泼灵动的皇家苏式彩画,时至今日,仍有清中、晚期的苏式彩画留存于世,为官式彩画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而这些珍贵的清代真迹遗存,自身携带着大量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笔者期望以典型的宫廷苏式彩画实例分析其形式美的表现模式以及传统吉祥祈福内容,试图探究宫廷苏式彩画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受北海公园管理处委托,我古建研究设计室对团城承光殿进行了测绘。承光殿是北海团城的主要建筑,也是北海公园的重要建筑之一,是一座典型的清式建筑。本次测绘的主要内容是承光殿的木构架及其组合特点,承光殿的装修、彩绘及其他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彩衣堂是常熟翁氏家族故居的厅堂,其梁架结构所采用的草架技术具有代表意义,梁、枋、檩上所绘彩画为苏式彩画精品,是明末清初时期江南民居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第一节海墁苏画纹饰概述海墁苏画是苏式彩画基本表现形式之一。清代早期,海墁苏画做为一种独立的苏画形式,已广泛用于装饰建筑。如《工程做法则例》即载有:“海墁葡萄米色地仗”、“百蝶梅洋青地仗”、“寿山福海苏式彩画”、“福缘善庆苏式彩画”等多种不同做法的海墁...  相似文献   

9.
作为装饰园林建筑的苏式彩画,为设计者提供了广泛的设计题材。苏式彩画是陶冶人们性情的作品,较少受约束,在内容、格式上均可按人们的意愿设计,只要体现一定的历史风格,被欣赏者、绘制者、行业接受即可。以金琢墨苏式彩画为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与大多数苏式彩画比,其特征有:(1)段落清楚、构图工整,严谨对仗,具有端庄稳重的效果。(2)枋心构图采用夔龙、卷莲草为装点,画在深色枋心内,具稳重大方的特点。(3)局部设计有许多独到之处。从以上这些方面共同体现出设计的新颖别致。  相似文献   

10.
会馆是同乡人在异乡修筑的聚会联络和办事的馆堂,兴起于唐代。天津会馆的兴起在清朝康熙年间。广东会馆是现存装修最精美,规模最大的一座,后成为全国第一家戏剧博物馆。天津广东会馆采用我国传统的砖木结构体系,融合了北方和南方建筑手法,瓦顶和墙体为北方风格,内檐和兴修又具广东潮州建筑的特色,为我国稀有的会馆建筑。会馆的装修,采用重点装饰的处理方法,以木雕为主,辅以砖、石雕刻,无一不精。广东会馆戏楼的伸出式舞台,符合各国现代剧场舞台设计家所追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常熟保闲堂遵循礼乐的建筑布局形式进行了介绍,分析研究了保闲堂梁架的结构特征及富有创新的传统技艺,指出保闲堂布局规范,梁架结构形制宏阔,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是我国现存明代江南建筑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2.
明代砖砌无梁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缮该类型建筑遗产,以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典型代表—苏州开元寺无梁殿为例,对该殿进行精确测绘,并对其空间布局、形制构造和结构体系进行分析;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获得砖砌体的材料特性,基于有限元软件建模并计算该建筑遗产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开元寺无梁殿的外观形式基本符合明代官式建筑大木作的形制特征;在静荷载作用下一层楼梯间顶部、各拱窗下槛墙和各拱顶的拉应力已超过砖砌体材料抗拉强度,与现状残损较为吻合。研究结论可为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龙兴讲寺大雄宝殿是湖南现存最早的地面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梁枋彩画丰富,兼有官式和民间彩画的特征,为其他地方所不常见。通过实地调研与测绘,将大雄宝殿梁枋彩画式样与明清时期官式彩画进行比对,同时对不同纹样逐一探源,推断出大雄宝殿梁枋彩画的起源与变迁过程。以龙兴讲寺大雄宝殿为切入点,探究明清时期湖南地区旋子彩画由官式向民间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明代北京故宫、大殿、后宫都安装天花板,清代后宫居住用房多改用裱糊做法。裱糊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绫、绢、纱、缎、丝绵、丝线、布匹、棉花、秫秸。每种材料质地不同,品种多样,产地不同、尺寸规格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南海神庙位于广州珠江北岸之上,是四大海神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由于寺庙内大部分建筑物因年久失修而损毁,因此,在1984年对其进行了修复。修复方案的制定遵循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 “恢复原状”的修复原则。通过对其遗址现状、梁架体系进行分析,推定南海神庙为明初时期建筑,并确认该大殿木构架是由北方抬梁式结构与南方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南海神庙位于广州珠江北岸之上,是四大海神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由于寺庙内大部分建筑物因年久失修而损毁,因此,在1984年对其进行了修复。修复方案的制定遵循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 “恢复原状”的修复原则。通过对其遗址现状、梁架体系进行分析,推定南海神庙为明初时期建筑,并确认该大殿木构架是由北方抬梁式结构与南方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南海神庙是四大海神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它位于广州珠江北岸之上。由于寺庙内大部分建筑物因年久失修而损毁,因此,于1984年对其进行了修复。南海神庙修复方案的制定遵循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 “恢复原状”的修复原则。通过对遗址现状、梁架体系进行分析,推定其为明初时期建筑,并确认该大殿木构架是由北方抬梁式结构与南方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砖在明代建筑上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不施木构梁架纯粹用砖砌筑的建筑,俗称为无梁殿。本文以明代无梁殿——峰峰玉皇阁为例,探讨明代无梁殿叠涩做法和形制特征。明代的砖砌无梁殿根据内部空间结构分为拱券型和叠涩型,峰峰玉皇阁为叠涩构造,是北方地区少见的此种形式的实例,其形式和构造特征体现了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叠涩建筑的营造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以及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利用数字技术对该建筑的结构、构造、形式及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建筑形制特征。期望为研究明代北方无梁殿建筑形制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形式延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星 《南方建筑》2011,(1):72-76
浙江兰溪市自古以来田园富庶,经济繁荣,其传统民居类型丰富、用材考究、雕饰精美,被誉为明清建筑的“富金矿”。在众多的民居中,有一类被称为“楼上厅”的民居建筑,其特点是楼下相对低矮,楼上高敞,楼下雕饰简单,楼上雕饰华丽,多作待客宴筵之所,规格较高。楼上厅为干栏式建筑的演变和发展,又有兰溪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九华山寺庙建筑卓著,它是我国四大佛教重地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山上寺庙最早建于东晋,到明清极盛时期,大小寺庙有二三百座。现存寺庙56座,大都在明清时期重建,其中主要寺庙有肉身宝殿、化城寺、祗园寺、地藏禅林等。九华山寺庙众多,建筑风格独特,寺庙虽规模不大,确庄严雄伟。在建筑造型上采用宗教建筑气氛与地方格调色彩相结合,很有皖南建筑独特的风韵。九华山寺庙建筑,以它的灵活布局,建筑与自然的结合,丰富的皖南格调,而独具一格,名列于世界佛教寺庙建筑之林,成为中国寺庙建筑的光辉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