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垂花门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着重要位置,我国传统的住宅、府邸、园林、寺观以及宫殿建筑群中,都有它的独特地位。垂花门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优美的建筑外形,各种垂花门既有精巧华丽的共性,又因所处具体位置和功能上的差别而具有多种构造形式。垂花门的构造艺术和技巧,是古建传统技术宝库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垂花门的种类、构造及其在造型、装饰等方面的规律和技艺,继承这方面的宝贵遗产,对保护和维修文物古迹,建造新的古建风景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山公园愉园垂花门为实例,具体介绍了丈尺作法;大木、装修作法以及瓦作、石作、油漆彩画作用料和做法。同时采用图表形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
亭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亭本是供人休息的建筑,还是一种重要的点景建筑。亭的种类很多,以造型分,可分为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亭、扇面、卷书、天圆地方等。各种形式中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还有各种组合式亭。仅以北方现存亭子形式粗略统计,就有四五十种之多。本文对各种六角亭的基本构造和技术要点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4.
亭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亭本是供人休息的建筑,还是一种重要的点景建筑。亭的种类很多,以造型分,可分为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亭、扇面、卷书、天圆地方等。各种形式中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还有各种组合式亭。仅以北方现存亭子形式粗略统计,就有四五十种之多。本文对各种六角亭的基本构造和技术要点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5.
大同民居垂花门张呈富出于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也出于对行将湮灭的大同传统民居之惋惜,特投书贵刊,为那些较有地方特色的大同民居垂花门,留一纸存照,以供借鉴。现存大同民居多为民国和清末年间的建筑。如同其他城镇建筑一样,因受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诸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徽州的古典园林建筑与民居建筑中,往往在屋面之上砌筑有屏风墙、封火墙。因为墙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它不但能起防火、防盗的作用,而且还弥补了屋面以上空间的单调,并以高超的雕刻和绘画艺术来增添建筑物的外型美,体现了徽州古典建筑的独特风格。这是历代建筑匠师在自然环境、乡土资源、宗教思想、风水观念和传统文化等各方面条件影响下不断创造的结果。本文对徽州古建筑中“马头墙”的种类、构造与做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装修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独特的含义,特指门、窗、户、牖、栏杆、楣子、室内隔断、板壁、博古架、书格等主体结构以外的部分。建筑表层的油饰彩绘虽有很强的装饰作用,但不包含在装修之内。本讲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传统园林建筑木装修的种类、特点、比例、尺度、权衡、构造及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8.
马炳坚 《古建园林技术》1986,(11):10-17转34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歇山式建筑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建筑形式。歇山建筑具有固定的形象特征,但构成这种外形的内部构架却有许多特殊的处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种构造形式。这些不同的构造与建筑物自身的柱网分布有直接关系,也与建筑的功能要求及檩架分配有一定关系。从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要求出发,通过分析不同的柱网分布及檩架分配,对歇山建筑山面常见的构造形式进行以下粗略的研究和分析,从中寻求其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亭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别。应用最广的是建在园林当中供游人观景、休息并点缀园景。亭用于园林当中,始于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历史各个阶段亭子在型制、造形、功能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亭一般体量不大,造型极为丰富,建筑形式变化多端。本文具体介绍几种亭的构造方式、构造规律以及一般亭子的设计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李岳荣 《古建园林技术》1984,(5):22-26转46
我国古代建筑是综合木、石、砖雕、砖细,以及彩画等艺术作为装修手段的,它们具有功能与美化环境的二重作用。由于砖质坚硬,重量较轻,施工方便,故在古代建筑上被大量采用装修外观和内庭。特别到了明代,砖雕和砖细广泛地被应用在民间住宅之中。在明代,东山人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且有专门营造技术的工匠队伍,形成了明代东山住宅中的砖饰与同时代的浮梁构造,具有徵州住宅不同的艺术风格及时代特点。本文具体介绍了东山明代住宅中砖饰的形式及艺术特点和砖饰的制作工艺及构造做法。  相似文献   

11.
杨锐  王广耀 《山西建筑》2005,31(15):159-160
介绍了防火卷闸门的控制要求,对控制器的原理设计作了分析,并对其软件设计进行了阐述,经在实践中使用证明,将单片机用于防火卷闸门控制器中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iveness of built heritag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aspects of building typology and urban canyon geometry.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two-story adobe buildings with lightweight timber projections,locally called sach-nisi,which are located on the first floor,above the pass-through space on the ground floor,locally known as portico.The field study reveals and maps a total of 246 sachnisi projections across the walled city of Nicosia,Cyprus,a typical Mediterranean area.This research is the first systematic attempt to integrate cultural,historical,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ur-ban-and building-scal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vernacular heritage.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rmal adaptive opportunities and passive cooling strategies,i.e.,natural ventila-tion,enhanced by aligning the portico axis with the prime wind direction and operating various openings of the sachnisis.The research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building orientation and the proportions of sachnisis and porticos are insensitive to the street geometry.Thus,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in addition to climatic parameters)are also significant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se architectural elements.The originality and academic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lie within th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y followed,which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urban heritage sites.The use of innovative,multidisciplinary methods and tools in heritage studies is also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3.
苏国  喻小勇  沈艳峰 《山西建筑》2009,35(12):307-309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应用杆式单元、板式单元、实体单元进行模拟,分析了门式桥墩空心薄壁盖梁的局部受力特点,得出了具体的结论,指出几种分析方法综合应用,可以使设计思路清晰,保证结构受力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为架,以土为墙,而这两种材料都是易潮、畏潮之物,所以,古代建筑很注重防潮。在长期的营造房屋过程中,古代工匠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潮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积淀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措施。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防潮措施比较系统,有城市和建筑群的选址以及地上地下的排水体系;也有防御天上雨雪、空气中潮气和地下湿气的具体构造。本文从建筑历史角度,总结出建筑防潮的一系列措施,并初步探讨了建筑防潮与建筑形式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用现代科技原理论证古代建筑防潮措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为架,以土为墙,而这两种材料都是易潮、畏潮之物,所以,古代建筑很注重防潮。在长期的营造房屋过程中,古代工匠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潮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积淀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措施。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防潮措施比较系统,有城市和建筑群的选址以及地上地下的排水体系;也有防御天上雨雪、空气中潮气和地下湿气的具体构造。本文从建筑历史角度,总结出建筑防潮的一系列措施,并初步探讨了建筑防潮与建筑形式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用现代科技原理论证古代建筑防潮措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郑力鹏  郭祥 《华中建筑》2002,20(1):42-45
该文针对广州了矣龙村清末民居群的现状和保护工作的难点,提出要对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现有理论与方法加以深化和创新,并就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和利用方式、保护资金的来源等问题,阐述了一些新的思路及其在保护规划和修复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要点,强调保护与利用并重。  相似文献   

17.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为架,以土为墙,而这两种材料都是易潮、畏潮之物,所以,古代建筑很注重防潮。在长期的营造房屋过程中,古代工匠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潮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积淀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措施。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防潮措施比较系统,有城市和建筑群的选址以及地上地下的排水体系;也有防御天上雨雪、空气中潮气和地下湿气的具体构造。本文从建筑历史角度,总结出建筑防潮的一系列措施,并初步探讨了建筑防潮与建筑形式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用现代科技原理论证古代建筑防潮措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亭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别。应用最广的是建在园林当中供游人观景、休息并点缀园景。亭用于园林当中,始于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历史各个阶段亭子在型制、造形、功能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亭一般体量不大,造型极为丰富,建筑形式变化多端。本文具体介绍几种亭的构造方式、构造规律以及一般亭子的设计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