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清时的北京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旧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近方形,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内城共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北京的每一座城门的外侧都设有瓮城,在瓮城的前端设箭楼。内城九门除正阳门的箭楼设有券洞门并在瓮城两侧设闸门,其它八门的箭楼都不设门。现城门已经被拆除了一部分。本文具体介绍了内外城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历史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东南角楼,筑于明、清北京内城东墙和南墙交角处,突出于城墙外的巨大墩台上。建筑平面为曲尺形,内侧做抱厦,抱厦两侧设大门,门上装直棂窗。屋顶为重檐七檩歇山顶,单翘单昂五踩斗栱,旋子雅伍墨彩画,现存构件基本为清制。1935年对角楼进行了一次大型修缮,但修缮中未按原规制施工,尚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南海神庙位于广州珠江北岸之上,是四大海神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由于寺庙内大部分建筑物因年久失修而损毁,因此,在1984年对其进行了修复。修复方案的制定遵循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 “恢复原状”的修复原则。通过对其遗址现状、梁架体系进行分析,推定南海神庙为明初时期建筑,并确认该大殿木构架是由北方抬梁式结构与南方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日本桂离宫在日本建筑史、造园史以至文化艺术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位置。是日本的超国宝级文物。为了使桂离宫能长远流传,日本总理府宫内厅从1976年到1982年花费了六年的时间对桂离宫御殿进行了大修。桂离宫的庭园属于典型的江户时代迴游式庭园。大修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原状”。在大修之前,对御殿的全面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其中包括建筑物情况调查、建筑材料调查、病害的调查和装修情况调查等内容。修缮过程中,为了保存其原有风貌上,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做了很多研究。整个修复工作取得了比较完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史上,琉璃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装饰材料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文献的记载和近代考古发现,表明它起始于北魏,形成于唐宋,发展于元明。和砖瓦的历史相比,起步虽晚,发展速度甚快。特别是在明代,这种传统的工艺和技术的应用达到空前的地步,对清代以及近代的琉璃技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主要的明代琉璃产地和实物进行考察,具体对琉璃瓦的历史发展、产地分布、类型、制度以及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琉璃业有悠久的历史,琉璃生产遍及祖国南北,琉璃瓦件和建筑饰物丰富多采,风格各异。本文就我国古代建筑琉璃技术的发展、明清屋面琉璃瓦件的形状与规格、琉璃瓦屋面(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的构造、屋面琉璃工程的操作工艺及琉璃构筑物(影壁、牌楼等)的构造与施工要点作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刘大可 《古建园林技术》1989,(22):7-12转13
本文以北方地区常见的明、清官式建筑为研究对象,介绍古建筑石作的传统作法,内容包括常用石料种类、挑选方法及常用工具;石料各加工面名称、各种手法;表面的加工要求和石料加工的一般程序;石料搬运、起重及安装方法;台基、门石、槛石、栏杆、台阶、墙体、地面、石券等部分的构造、施工作法、比例关系、细部作法及尺寸、材料的性能和规格等。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基础灰土技术的普及时期是在明代,成熟完善时期是在清代。土作技术的传承一直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本文试对明、清时期的灰土技术的原理进行探讨,并将简要介绍土作的灰土分类及一般概念、土作常用工具、灰土作法、灰土强度及其原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宗教,从东晋到清朝,其盛衰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建筑亦然。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早期形制是一种楼阁式的茅屋,其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细部装饰,即雕刻与绘画。本文详细介绍了江南道教建筑的明珠——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用以对南方道教建筑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4):37-44
清代时,皇家到处建造戏场建筑。这些戏场的规模差异很大,其中戏台(舞台)的形式有三层大型戏台、二层中型戏台、单层室内戏台等。由于特殊的观演关系,皇家戏场也有非常特殊的建筑形式。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北京清代皇家戏场建筑的历史背景、总体情况、建筑形式、典型实例、空间特征及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西城区旧城高度控制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旧城西城区内的文物建筑保护状况、视线走廊、对景和建筑高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西城区旧城高度控制规划的原则、构想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论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北京城市交通现状,提出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必须从城市交通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蒋跃庭  卢银桃  甄峰 《华中建筑》2010,28(8):116-119
该文引入色彩心理学理论,试图建立城市色彩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历史文化区色彩规划的新方法,将传统城市色彩规划中某些较为空泛的原则(如与历史文化相协调原则、以人文本原则等)落到实处;并以南京明城墙及其周边区域为例,通过对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据,结合对研究区色彩现状及市民认同度的分析,确定研究区的城市色彩总体定位和强度分区色彩控制。  相似文献   

15.
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是清朝的两个皇家宫殿建筑群,同属于中国古典木建筑的后期作品。但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的不同点。本文从五个方面加以论述。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古建筑高潮时期的作品受封建王朝的更迭以及历史的变迁、不同民族建设带来的影响。通过不同点的对比来发觉内在的历史价值,供现代建筑借鉴。  相似文献   

16.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3):134-141
该文论述了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戏场类型相比,形成并兴盛于清代的戏园具有室内性、商业性、独立性等明显的特征,并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清代戏曲活动的中心之一的北京戏园的历史沿革、区位分布、空间格局、演出文化等内容,认为其戏园建筑数量众多,格局完整,功能完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原住民旧城意向回忆的调查,总结人们记忆中繁荣时期大栅栏地区的意象特征,进而归纳出旧城各要素对城市区域认知建立的影响。在旧城风貌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补充和建议,以增强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以及更好地实现居民对历史区域感知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戴俭 《规划师》2003,19(3):18-20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历史城市它应担负起整合过去与未来的职责。文章以北京为例,着重探讨了前期历史研究的角度、层次及范畴,提出了具体研究内容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