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4,(10):41-41
云服务和LTE带来数据流量的持续增长,从而催生了大数据传送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在规划下一阶段的光传送网络时,将会继续依赖OTN交换来提供云服务所不可或缺的扩展性、网络弹性、全方位的OAM以及业务的高速传输.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P2P应用的普及,对互联网带宽的占用情况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介绍了吉林联通利用P2P流量疏导与优化系统,运用先进的P4P技术和创新模式,有效缓释电信运营商迅猛增长的P2P应用流量压力问题,并最终使得运营商具备对P2P流量和业务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和运营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100Gbit/s光传送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懿 《通信世界》2008,(46):I0005-I0006
满足业务网络的传送需求一直是传送网所秉承的一个基本宗旨,随着IP业务流量的大幅增加,路由器高速接口的出现,40Gbit/s甚至100Gbit/s以上的传输需求逐步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新疆广电数据网络P2P数据流量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应用的大量出现对运营商的网络架构、运营模式、价值链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新疆广电为例,对P2P技术及其对新疆广电网络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对P2P流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性进行了说明,对P2P流量分析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应当采用疏堵结合的方法实现广电宽带数据网络P2P控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胡峰 《电信科学》2007,23(11):93-94
1 引言 光传送网经历了从链型到环型再到Mesh的变化.这种组网方式的变化,对光传送网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随着ASON技术的逐渐应用,经常会遇到环网和Mesh网混合的复杂结构、客户有区分级别的业务要求、网络业务量成倍增长的情况,这使得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网络拓扑和业务规划已经力不从心,因此部分厂商开始着眼于光传送网规划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域传送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本文主要针对城域传送网,讨论了PTN网络规划的条件,并对PTN网络规划方法进行研究,明确网络规划过程中设计的要点,为移动城域传送网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昊  霍晓莉  胡骞  丁一 《电信科学》2022,38(7):57-62
目前,不同专业设备的网络管控系统相对独立,如何快速恢复域间光网络故障是当下网络运维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域间光网络的故障定位方案展开研究,域间网络发生故障后,先通过链路自动发现协议和光模块调顶技术获取完整的链路信息和模块数据,再利用性能实时监控技术和根因分析功能找到当前故障的根告警。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通过开发的传输网络运行质量分析原型系统将光传送网络的管理域外延,从而形成包含远端客户侧在内的端到端的开放光传送综合管控系统。  相似文献   

8.
何庭宗 《电信技术》2005,(10):98-101
介绍了光传送网络的管理需求,并介绍了中兴通讯的光传送网络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波分复用(WDM)系统基于光传送网络(OTN)接口的互联互通技术,包括基于TCMi级联实现的跨域端到端性能监测,并对多厂商WDM系统基于OTN接口的互联互通测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光传送网络传统运维模式成本高、效率低、智能程度弱等问题,分析了知识图谱技术在电信行业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首先,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光传送网络智能运维系统架构,重点研究了网络状态感知、知识图谱构建、搜索能力开放等关键技术以及典型应用场景;然后,以智能割接在中国电信某市分公司的应用为案例,对其应用成效进行了分析,测试表明智能割接上线后,整体割接效率提升了约3倍;最后,对基于知识图谱的光传送网络智能运维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等网络流量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流量检测技术可分为基于流量特征的识别方法(TLI)和基于深层数据包识别方法(DPI)。TLI通过对传输层数据包进行分析并结合P2P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流量特征,来识别某个网络流是否属于P2P。DPI采用协议分析与还原技术,提取P2P应用层数据,通过分析其载荷所包含的协议特征值,来判断网络流量是否属于P2P应用。DPI由于具有准确性高、健壮性好、具有分类功能,是P2P流量识别的主要方法。如果能够结合TLI和DPI的优点,就有可能设计出一个准确、高效的P2P流量实时识别算法。  相似文献   

12.
Upcoming broadband commercial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are now demanding high bandwidth pipes across multiple domains with guarantee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cent research initiatives such as the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CE) framework are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alable multi-domain QoS provisioning frameworks, especially within the emerging carrier grade transport technologies based on layer-2 tunnels. QoS provisioning across multiple domains requires that QoS parameters for available transit paths inside a domain be advertised in the inter-domain routing algorithms, while the dynamic inter- and intra-domain connections vary the available resource, and hence require frequent inter-domain updates. The signaling load on the other hand hampers the scalability of the inter-domain routing mechanisms. We propose the use of an adaptive partitioning framework, which can effectively use network resources and at the same time stabilize the advertised domain topologies and thus path advertisements. Our method partitions network resources by pre-reserving resources for inter-domain transit traffic, and uses policies to modify the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available transit capacity between specified bounds. We show by simulations that the proposed mechanism can reduce inter-domain signaling load by 10%-20% and reduce overall blocking inside a domain by creating a trade-off between available resources for intra-domain connections and inter-domain transit connections. The reduction in inter-domain signaling and blocking can be used as a building block to design scalable QoS routing systems for carrier grade transport networks.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叠加互联网流量固有的突发性特点,使得网络流量不均衡现象日益加剧。传统BGP协议由于缺乏全网拓扑和全局流量观,只能遵循标准BGP选路原则,在解决流量调度和负载均衡方面存在不足。针对BGP协议存在的局限性,研发了基于RR+的互联网骨干网流量调度系统,并应用于ChinaNet骨干网的网内中继、网间互联出口、IDC出口等多个流量优化场景。更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基于SDN的互联网域间路由架构,通过在域间控制器之间交换BGP路由,无需在域内和域间运行BGP协议,极大地简化了网络协议,并能够实现灵活的流量调度和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14.
域间的流量工程策略有助于保证业务流的端到端QoS、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并实施跨域的快速恢复.本文介绍了域间流量工程的研究现状,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实现方法.最后指出了实施域间流量工程的困难所在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域间的流量工程策略有助于保证业务流的端到端QoS,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并实施跨域的快速恢复。本文介绍了域间流量工程的研究现状,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实现方法。最后指出了实施域间流量工程的困难所在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种P2P应用不断出现及演进,P2P应用正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但同时P2P消耗了Internet的大部分带宽,造成了网络技术服务商(ISP)接入网络的拥塞,从而使传统Internet应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从P2P流数量、服务器负载、网络瓶颈点分布、往返时间(RTT)的异构特性等方面可以看出,P2P流量消耗了巨大的网络带宽,影响了传统Internet业务的性能,增加了运营成本。利用P2P流量和Web流量的集成模型,可以量化分析P2P流对Web流的影响,使网络运营商可以在网络瓶颈点对P2P连接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P2P流量。NS2仿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P2P网络聚合流量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坤  陈庶樵  夏军波 《通信技术》2010,43(1):142-144
对等体网络P2P(Peer-to-Peer)应用系统中对等体主机的行为特征与P2P业务流量特征多样化、复杂化,使得单纯利用一种典型特征的P2P流量分类技术的识别精度不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P2P流量多阶段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P2P应用流量的一系列固有特征,可以从聚合网络流中识别P2P流量。通过实验表明,丈中所提出的方法P2P流识别精度可达99.7%,同时错误分类精度0.3%。  相似文献   

18.
於建华  徐艳萍  吴素芹 《通信技术》2007,40(11):247-249
首先介绍了流量识别相关技术和P2P流量识别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流传输特性的P2P流量识别模型,此模型的创新点在于不需要检测数据净荷就可以识别P2P流量:最后对P2P流量识别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链路管理协议(LMP)单域故障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域间节点故障定位的新型方法.基于网关节点跨域通信的域间节点故障定位机制,利用ASON分布式控制平面完成故障定位功能,可以不依赖于传送平面的编码方式和网管人员的参与,并在各种域间节点故障情形下分别阐述了定位机制的工作原理以及定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