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许迁  温绍国  刘宏波  王继虎  沈艳 《中国涂料》2011,26(1):19-21,39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为核,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壳,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乳液;根据凝胶率、膜吸水率和乳液的黏度对乳液的影响确定功能单体的加入量为总单体的1.5%;讨论了核层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核层单体与壳层单体的质量比对乳液力学性能的影响;核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核层单体与壳层单体的比为40:60时所得的核壳乳液的力学性能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任建华  万平玉  任孝修 《涂料工业》2006,36(10):8-11,15
研究了核壳纯丙乳液聚合中乳液结构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以及单体种类、核壳比、核壳设计Tg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还通过TEM、AFM研究了乳液颗粒形态及核壳乳液成膜后的表面形态。  相似文献   

3.
涂料用纯丙乳液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观察不同的聚合工艺、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纯丙乳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纯丙乳液是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三元共聚乳液的简称,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产品或原料。常规的乳液聚合制备的纯丙乳液,性能较差,不能满足纯丙乳液的实际应用要求。综述了纯丙乳液在微量功能单体的引入、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及聚合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获得性能优良纯丙乳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2阶段方法合成了高亲水单体含量的核-壳结构醋丙乳液,第1阶段以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核,第2阶段以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在核表面引发聚合成壳。并对乳液形貌、结构及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乳液具有凝胶率低、稳定、力学性能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半连续三阶段乳液聚合法,用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和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叔碳酸乙烯酯(VV-10)、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作为共聚单体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羟基丙烯酸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羟基单体用量以及聚合工艺对乳液聚合和性能的影响。将制备的羟基型叔丙烯酸乳液同水性固化剂配制成双组分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清漆,并测试了其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7.
选用过硫酸钾(KPS)、甲醛合次亚硫酸氢钠(SFS)和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044)为复合引发剂,在低温下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生成凝聚物少的硅-丙核/壳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有机硅用量、丙烯酸羟丙酯(HPA)用量对硅-丙核/壳乳液转化率、接枝率的影响,并借助透射电镜(TEM)、粒度分布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乳胶粒形貌、粒径分布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1000mg·kg-1、乳化剂用量为0.8%、有机硅用量为15%、HPA用量为8%时合成的硅-丙核/壳乳液最优,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有机硅的加入提高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8.
核壳型醋-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醋-丙乳液,研究了聚合过程中软硬单体比例、乳化剂含量及其在核壳阶段的比例以及功能单体比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质量比为65∶25,乳化剂用量为3%[并在核壳阶段的比例为(1.5~2):1),功能单体(HEMA/N-MA/AA)质量比为2∶1∶5,可以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核壳型醋-丙乳液.  相似文献   

9.
核壳型醋丙乳液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勇  王平华  张奎  张健堂 《化学与粘合》2010,32(1):54-56,78
乳胶粒子形态控制是聚合物乳液研究的重要领域,几十年中在聚合物材料、涂料、胶黏剂等诸多领域的成功的应用使得核壳结构聚合物复合粒子备受关注。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采用复配乳化剂体系合成了以醋酸乙烯酯为核,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壳的乳液,并重点研究了单体滴加速率、SDS与OP-10质量比、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乳胶粒子核壳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结构及不同配方的纯丙弹性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并配制了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及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讨论了不同结构、不同Tg和不同引发剂、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及乳液 /水泥混合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磊  陈群  穆颖  周铭 《上海涂料》2012,50(6):30-34
丙烯酸酯乳液以其优良的耐候性、耐碱性、耐氧化性、耐臭氧性、耐光性和气味小的特点,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何提高这类乳液的低温成膜性、高温时的抗回黏性及力学强度等始终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分析了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机理和制备方法,并阐述了当前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2.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甘孟瑜  刘娟  杨治国 《涂料工业》2005,35(6):5-8,62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软硬单体配比、引发剂、乳化剂及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比例为1∶1.25~1∶1、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分别为0.5%和3%~4%、聚合温度为(80±1)℃时得到的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采用FT-IR、TEM、DSC对聚合物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核壳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单体质量比m(MMA)∶m(BA)=45∶55,核壳单体质量比为6∶4,含氟单体质量分数为7%,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4%时,制备得到的含氟丙烯酸乳胶粒子具有软核/硬壳结构,粒径为120 nm,乳胶膜吸水率为7%。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乳液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氟单体参与了有效聚合;差示量热扫描(DSC)和热重分析法(TG)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存在两个玻璃化温度(-10.2℃和58.4℃),且热分解温度比不含氟的聚合物提高了59℃;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当w(HFMA)≥7%时,乳胶膜正面与水的接触角为98.2,°说明所合成的核壳结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中有机氟富集于壳层,涂膜的耐热、疏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核壳比例、乳化剂种类与用量、种子乳液的稳定时间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以及对乳胶粒子的多分散指数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结果发现加入特殊单体能够改善成膜物的耐水性,并因此确定了特殊单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丙烯酸为单体,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种子聚合法制备核壳型苯丙乳液.考察了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以及聚合温度对乳液粒径大小和综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异辛酯为壳,MMA为核,MMA和有机硅偶联剂(A-151)为官能性单体,合成了内硬外软的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官能性单体、核-壳单体结构、引发剂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步半连续滴加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双层和三层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弹性乳液。采用FT—IR确认了聚合物的结构,研究了乳胶粒子层数、各层单体的种类及用量对胶膜性能及应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高固含量(不挥发物质量分数≥50%)丙烯酸酯乳液。采用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仪(LPA)、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乳化剂的用量及复配比、引发剂、交联剂以及核单体中软单体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软﹑硬单体发生了共聚反应;乳液粒径分布较窄,核层聚合时适当加入少量BA,乳液的稳定性能明显提高,复合乳化剂m(SDS)∶m(OP-10)为2∶1且质量分数为3%,引发剂KPS质量分数为0.5%,交联剂EGDMA质量分数为2%时可制得性能较好的乳液。  相似文献   

19.
核壳型丙烯酸酯木器面漆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出性能优良的丙烯酸酯木器面漆乳液。考察了软硬单体配比、甲基丙烯酸(MAA)加入量、核壳比以及交联单体的加入方式等因素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液聚合体系中,MAA加入量为3%、软硬单体配比为28:72、核壳比为40:60,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分别以核层、壳层方式引入,乳液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