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InCl3·4H2O为原料,经水解、胶溶、凝胶、煅烧得到了纳米级In2O3.利用XRD,TEM,TG-DTA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级In2O3的晶粒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平均晶粒度增大,而平均晶格畸变率则随着平均晶粒度的增大而减少.表明粒子越小,晶格畸变率越大,晶粒发育越不完整.应用相变理论计算得温度低于500℃煅烧1h,晶粒生长活化能为4.75kJ·mol-1,高于600℃时,晶粒生长活化能为66.40kJ·mol-1.TEM分析表明:加入适量形貌控制剂,可使颗粒的粒径和形貌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锆酸锂(Li_2ZrO_3)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Li_2ZrO_3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热重分析仪测试Li_2ZrO_3材料的高温CO_2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Li_2ZrO_3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CO_2吸收性能.在CO_2分压为0.05 MPa、550℃、20min内吸收容量可达20%(质量分数);45 min内可达吸收平衡,平衡吸收量达27%(质量分数).经3次吸收解吸循环后其吸收性能没有明显下降,表明Li_2ZrO_3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邬恒前 《广东化工》2011,38(1):105-106
文章介绍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水溶胶-凝胶合成与非水溶胶-凝胶合成的一般工艺过程和影响合成工艺的主要因素,总结了常见合成反应的类型与简单反应机理.并对作水合成中的表面活性剂控制与溶剂控制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制备Fe2O3/Al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真空干燥法制备了Fe2O3/Al纳米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RD)、BET比表面分析仪对原料和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的宏观粒子平均粒径为2μm,纳米铝粉均匀分布在Fe2O3凝胶体系中,平均粒径为40nm。空白Fe2O3干凝胶比表面积达64.6m2/g,填充铝粉后样品的比表面积为1.1m2/g。撞击感度试验表明,Fe2O3凝胶与纳米铝粉复合后,特性落高由30.5cm提高到100.3cm,表明FeO凝胶可降低纳米铝粉的冲击感度。  相似文献   

5.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微观体视学图象分析系统研究冶金V2O5溶胶中V2O5颗粒的微观形貌,以及制备工艺参数对其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V2O5颗粒形貌呈现出多样性,既有针状,又有近球状和球状,还有“短棒状”和“椭球状”;近球状V2O5颗粒非常接近于球状;V2O5颗粒的团聚方式也呈现多样性,且团聚时效较快。随着水的体积与冶金五氧化二钒质量之比[简称水钒比,V(w)/m(V)]的降低,V2O5颗粒形状由针状、近球状逐渐过渡到球状。当V(w)/m(V)在40mL/g以下时,颗粒基本上呈球状。熔化温度升高,则V2O5颗粒直径增大。恒温时间延长则V2O5颗粒直径减小。  相似文献   

6.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考察了不同温度、pH值、催化剂对制备纳米SiO2的影响。并运用了TEN表征了纳米SiO2的粒径大小、分散度以及粒子性状,得出了制备纳米SiO2较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CeO2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硝酸铈和柠檬酸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 (sol gel)法制备了纳米CeO2 对反应温度、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凝胶烘干温度、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产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所得CeO2 粒子为立方晶相系 ,呈球形 ,平均粒径达到纳米级。并初步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微波加热的方法可以缩短反应时间 ,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8.
以硼酸正丁酯为前驱物,无水乙醇为溶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纳米B2O3粉体,主要考察了加水量、pH值和煅烧温度对粉体的形成过程和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XRD,TE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得的纳米B2O3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加水量影响醇盐水解缩聚物的结构,煅烧温度对粉体的形貌和晶粒大小有较大的影响.当硼酸正丁酯为4mL,无水乙醇为20mL,乙酸为1.5mL,pH值为5,加水量为0.4mL,PEG2000的量为1g时于80℃保温形成湿凝胶,最后经450℃煅烧后获得分散性好、团聚少、颗粒尺寸为50nm的纳米B2O3粉体材料.  相似文献   

9.
V2O5薄膜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全固态“灵巧窗”器件中候选锂离子储存材料之一。本研究采用熔融淬冷法成功制备了V2O5溶胶;利用提拉法在ITO玻璃片上制备了表面均匀和无裂纹的V2O5干凝胶薄膜;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将Li+离子嵌入到V2O5干凝胶薄膜中。本文着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Li+离子嵌入V2O5干凝胶薄膜前后的化学组成及钒、氧、锂离子的化学状态。  相似文献   

10.
徐宪云  李翰祥  周迎春 《辽宁化工》2007,36(10):663-665
以廉价无机盐八水氧氯化锆为原料,用氨水作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锆。讨论了不同干燥方法、焙烧温度、凝聚方式等对二氯化锆粒径、比表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纳米V_2O_5/TiO_2-SiO_2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剑峰  徐铭  李澄俊 《精细化工》2006,23(11):1048-1051,1055
以高比表面多孔纳米TiO2-SiO2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纳米V2O5/TiO2-SiO2复合材料,考察了其抗菌性能,采用TEM、FTIR、XPS、XR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不需紫外光照射即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产生透明抑菌圈,直径达11~13 mm。复合材料中V以V5+和V4+形式存在,部分V5+已进入TiO2晶格取代Ti4+,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电子转移,形成了新键;O1s电子结合能和Ti2p结合能增大;掺杂促进TiO2-SiO2从锐钛型向金红石相转化,抑制粒径的长大,使复合材料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TiO2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V2O5负载量的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V2O5/TiO2催化剂。利用BET,SEM和Ⅺ①,对不同V2O5负载量的催化剂组成、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不同V2O5负载量对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多的中孔和微孔,催化剂中V2O5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催化剂的表面积;V2O5含量为2%的V2O5/TiO2催化剂样品比表面积最大,但是其活性非常低;V2O5含量为4%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NOx脱转化率高;V2O5的负载量小时,V2O5主要以等轴聚合的钒基型式(V3O7和V6O13)存在,这些钒基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当负载量超过6%,V2O5主要以结晶相存在,占据大量活性位,降低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聚吡咯对五氧化二钒干凝胶插层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澧  陈文  朱泉峣 《陶瓷学报》2004,25(3):157-160
本文采用分散直接插层法使聚吡咯(PPY)嵌入五氧化二钒(V2O5)凝胶层间。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I-IR)和多点氮气吸附法(BET/N2)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证明了PPY确实进入了五氧化二钒(V2O5)干凝胶的层间,为不溶性导电高聚物的插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溶胶凝胶法制备V2O5,采用球磨法将V2O5与石墨进行固相混合,经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分析,得出石墨可改变V2O5电极的微结构和组成;由20%V2O5/C复合材料和石墨组成的非对称电化学电容器,以1 mol/L LiClO4(EC:DEC=1:1)有机溶液为电解液,比能量可达到18.3 W.h/kg,比纯V2O5提高56.8%,循环400次后复合材料的容量衰减为25.68%,比容量和循环性能较掺杂前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工业钛白粉作为烟气脱硝催化剂的载体原料,通过添加助剂M对其改性,研制出了一种V2O5-WO3/Ti O2烟气脱硝催化剂,并确定助剂M的最佳量为质量分数10%;同时考察了焙烧温度对该催化剂比表面积及脱硝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焙烧温度为500℃;最佳活性组分钒含量为质量分数1.5%,稳定助剂钨含量为质量分数8%的催化剂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溶液微乳体系成功制备了纳米V2O5。先采用反相微乳法分别制备碱性偏钒酸铵微乳液和稀硫酸单相微乳液,再将两种微乳液混合得到V2O5前驱物,经陈化、洗涤、干燥、焙烧得到纳米V2O5。通过测定电导率分析了微乳体系的稳定性,采用FTIR、XRD、TEM对纳米V2O5的结构、成分、晶形、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的纳米V2O5为球形、分散性较好、颗粒粒径为6~20nm。  相似文献   

17.
基于钒钛基SCR法废脱硝催化剂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烟气脱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硝。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催化剂的成分、失效机理及再生情况,分析了SCR法废脱硝催化剂处理的几种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钒钛基SCR法废脱硝催化剂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实现工业固废的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从而促进催化剂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失活的SCR脱硝催化剂,回收再利用技术有着重要的社会、环保和经济价值。目前,燃煤电厂用的最多的商用SCR脱硝催化剂为V_2O_5-WO_3/TiO_2脱硝催化剂。介绍了对废V_2O_5-WO_3/TiO_2脱硝催化剂中的钒元素的回收工艺及原理,并对SCR脱硝催化剂回收再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杨娟娟  强敏  雷晶晶  李维  王欣 《化学工程》2014,42(10):6-10,24
以质量分数20%硝酸改性后的柱状活性焦(AC)为载体,通过负载水热法合成的带状纳米V2O5,制备出了带状纳米V2O5/AC催化剂(SV/AC)。将SV/AC和传统浸渍法制备出的V2O5/AC催化剂进行脱硝催化性能测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烟道温度为200℃,空速为6 000 L/(kg·h),体积分数φ(NO)=0.05%,φ(NH3)=0.05%,φ(O2)=5%,N2为平衡气体,V2O5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的条件下,SV/AC的脱硝率可达45.36%,较AC,NAC,V2O5/AC分别提高了39.5%,23.07%,8.04%。SEM和EDS发现SV/AC催化剂的表面孔隙结构较V2O5/AC,NAC,AC更为发达,BET显示SV/AC的微孔率可达61.9%,较AC,NAC,V2O5/AC分别增加了39.6%,4.3%,14.0%。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添加Cu,Fe,Mo,Ce的金属氧化物对带状纳米V2O5/AC催化剂脱除NO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Fe2O3后的带状纳米V2O5/AC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最佳,在Fe2O3和纳米V2O5的负载量均为1.0%时,催化剂的脱硝率达到最大值,为49.72%,比SV/AC提高了4.36%。  相似文献   

20.
方立才 《广州化工》2011,39(18):112-114
简要介绍了含钒废渣生产五氧化二钒的工艺,阐述了沉钒废水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分析了某钠化焙烧沉钒废水的成分,选择制定合理的废水处理试验方案,包括去除钒、铬污染物,除氨,除氯根及除硫酸根试验。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