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南垣是我国近代造园大师之一,尤其在古典园林叠山艺术上造诣颇深,他又是一代知名的实践家,有很多珍贵的作品留传给后人。为纪念他诞生四百周年,我们请曹汛同志撰写了《造园大师张南垣》,内容有:一、张南垣的生平事迹,二、张南垣的造园叠山艺术;三、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四、张南垣造园叠山艺术的传人和影响等部分,文章将分期登出,以供读者研究、学习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曹汛 《建筑师》2007,(5):96-103
张熊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造园叠山大师张南垣之子,南垣有四子能传父术,次子熊、季子然最为知名。张南垣生于明万历十五年,至迟在万历末泰昌初已因造园叠山巧艺知名公卿间,张南垣卒年不详,大约在康熙十年前后卒去。张南垣应该是明末清初的造园叠山大师,旧日的记载和园林史专书及论文,多称张南垣为清代造园叠山家,殊有误,由于我多年的考证和论文的发表,现  相似文献   

3.
张轶凡为造园大师张南垣之子,其事迹仅见于《祁彪佳日记》。祁氏在日记中对与张轶凡的交往及其在寓园的改造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张轶凡改造寓园对于了解和研究张氏叠山造园的内容、风格、工期,及张氏风格在越中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研究案例,从实例角度总结并印证张氏叠山造园的特点、内容与工期,并对张氏叠山造园风格在越中的传播和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造园大师,张南垣的出身与家世尚未得到详细研究。通过梳理历史材料,对张南垣父、祖及以上的家世进行了详细考证,并对张南垣后人进行了考查,得到张南垣家族基本的世系表。张南垣出于上海龙华张氏,累世以诗书进身,在当时的松江文人圈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家族提供的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社会交际网络对张南垣的造园活动起到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邵星宇 《建筑学报》2021,(11):116-123
通过回溯明末至清代有关张南垣造园风格的文人记载,在对关键文本——吴伟业《张南垣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背后所包含的清初文人遗民的主观意图,辨析了其所反映出的张氏之山的实际面貌,认为传统文献中出现的对张南垣造园风格进行"多样画意"解读存在两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张南垣自身所体现出的造园活动的高度职业化、造园风格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直观地反映了传统文人主动运用文人画论构建有关"园林"的艺术话语体系的意图.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园林的历史和遗存的认识中,以"九狮山"为代表的动物象形叠山所受评价颇有争议。进入历史与文化语境进行理解,"九狮山"等叠山与源远流长的动物象形赏石密切相关,是一种关注动势的叠山传统,重点在于从动势中获得生命感。而差异的观念则溯自晚明时出现的画意叠山,以张南垣的"张氏之山"为代表,注重自然真山的整体效果,同时也有内在生命活力的追求。后者在明末成为主流,其后成为另一种叠山传统,影响直至今日;但在清代仍然有多样性的存在,"九狮山"这样的动势叠山仍然活跃。对动势叠山传统的了解,以及2种叠山传统的差异及关联的认识,将有助于对历史多样遗存的合理理解和评价,进而为遗产保护及营造实践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7.
晚明造园名匠张南垣以其独特的造园风格,引领了以吴中为中心的江南文人造园的新风尚,张南垣与其子一同形成的张氏造园风格对晚明乃至清代的园林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越地文人祁彪佳在建造寓园的后期,延请张南垣之子张轶凡为其改造寓园,并将此事记录在日记之中。这是如今发现的有关张氏在越中造园实践活动的唯一文献记载。在此以寓园为例,探究张氏造园之法对越中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晓  刘珊珊  秦绍楹 《风景园林》2020,27(4):118-125
造园大师张南垣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论著。乔莱《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提供了张南垣研究的核心材料,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采用史源学和年代学方法,根据《张处士墓志铭》提供的线索,考证了作者乔莱与张氏家族的交往,推断张南垣名“琏”而非“涟”,祖籍为松江华亭县,梳理了张南垣的家学传承与造园历程、张南垣的先辈与子孙谱系、张南垣的交游等内容。有助于深入认识张南垣的造园成就,完善更新张南垣研究的框架,进而剖析古代造园背后的家族、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顾凯  查婉滢 《风景园林》2022,29(8):12-18
对中国传统园林假山营造技艺的深入认识需要从整体性和过程性2个视角来进行研究。明末清初江南造园大师张南垣所开创、当代扬州叠山匠师方惠所进一步归纳的“以少胜多”为核心的造园叠山技艺,是传统叠山技艺的重要成就。以在小型庭园中的运用为例,从总体布境、具体造景、叠造技法3个层面详细探讨假山叠石技艺。在布境上,技艺重点在于确定“主山”定位以及主观赏点与大面主景,并布置出生长势、环抱势与延伸势;在造景上,以山洞与山峰、山脚与岩面、水景与山径为关注对象探讨其中技艺要点;在技法上,识石与选石、拼叠与造型、层次与呼应为叠山匠师从基础到高阶的能力要求,贯穿于整个构思与叠造的过程之中。这一技艺研究可为当代叠山提供理论指引,并可继续发展延伸,为传统园林营造技艺的实践传承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叠山因其独特的美学风格与精湛的营造技艺成为中国造景艺术的特色之一,在当代仍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在现代公共环境中叠山、造园,矛盾更加尖锐。因此,文章试图以一公共环境中的叠石造园作品为例,尝试探讨其弥合传统园林与现代环境的创造性方法;并希望以此类在特殊条件中造园的案例,反观中国传统园林的真正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良年《书张铨侯叠石赠言卷》中铨侯,即为著名造园叠山艺术家张然。李良年对张然的叠山艺术极为推崇。从张然开始的“山子张”的叠山手法,曾经是乾隆后期以前北京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叠山艺术的主流,现在北京之叠造或修整假山,正需要继承和发扬“不问而知张氏之山”的高超风格。  相似文献   

12.
<正>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历史上的扬州曾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北造园、建筑匠师得以交流,因而扬州园林兼南北之长,具有"北雄南秀"的特点,在我国造园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扬州园林的叠山置石(扬派叠石)为中国三大叠石流派之一,享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  相似文献   

13.
孙佳琪 《住区》2021,(3):135-139
中国古典园林中掇山是造景要素之一,逐渐发展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红楼梦》中关于掇山的描写,结合同时期造园大师张南垣的掇山手法,以及同时期造园家计成的造园专著《园冶》,对大观园掇山的营造手法和意境营造进行梳理.大观园中的掇山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大门处障景的翠嶂和探景的曲径通幽处,另一处是园中部与花溆结合的萝岗石洞和...  相似文献   

14.
正《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撷取各园之长,展园林之风采,因它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历史上所占的地位与声誉,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的解析,可以展示我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的魅力。叠山理石,造园之根所谓七分山三分田,山石向来是古典园林的造园之根本,古典园林善用"师法自然,巧于因借"来借用自然形成的高山流水。北方皇家园林常以自然的高山峻岭来形成巍峨的气派之色,江南园林巧用假山堆石造景来达到小巧与婉约的效果。在《红楼梦》中的山石本事静态之物,经过人工的处理,才构成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所谓"无石不成园",叠山置石是造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骨架。扬州园林起源于西汉,极盛于清乾隆年间,其中又以私家园林为主。因扬州地处平原,园林中本无山,但在南北交织的经济、文化熏陶下以及南北叠石匠师的相互交流中,扬州私家园林叠石艺术手法自成风格,有法无式,变化万千,自此扬派叠石与北派、苏派并列为中国园林掇山置石的三大流派。扬州何园有"晚清第一园"的美誉,关于何园的造景艺术分  相似文献   

16.
曹汛 《风景园林》2018,25(11):14-16
寄畅园是张南垣一派造园叠山的重要作品,是张南垣及其传人作品中时间最早的一例,传承了张南垣造园理念的精华,营造出真实山林的境界。寄畅园由张鉽主持改筑,他与秦氏后人秦松龄合作,将其打造为一座一流的名园。如今政府部门应与秦家共同研究和保护寄畅园,秦氏的家族精神是寄畅园的核心之一,是值得复兴的中华文化。寄畅园在保护管理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恢复明清造园盛期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7.
沈瑶  黄晓  鲍沁星 《风景园林》2020,27(2):38-44
杭州飞来峰与中国园林叠石假山(简称叠山)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依靠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从图考园林的角度和方法解读古人眼中的杭州飞来峰视觉形象特征:山体露骨、洞窟玲珑、奇石累累,并不是从字面上认识的置石立峰,而是把飞来峰作为一个整体。结合飞来峰相关文献、实物遗存等资料,探究古人是如何具体参照杭州飞来峰叠山造园,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以南宋都城临安为中心的造园活动鼎盛,以临安为中心的浙北地区曾经出现大量名园,在叠山、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时代特色鲜明的造园体系,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杰出代表,杭州周边至今尚有部分遗迹留存,具有极高的价值。本课题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调研、现场测绘和文献图像考证,分析和总结浙北地区南宋名园的历史源流、造园意匠、艺术特色和设计手法,以及传统造园艺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9)
<正>《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撷取各园之长,展园林之风采,因它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历史上所占的地位与声誉,通过对《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的解析,可以展示我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的魅力。叠山理石,造园之根所谓七分山三分田,山石向来是古典园林的造园之根本,古典园林善用"师法自然,巧于因借"来借用自然形成的高山流水。北方皇家园林常以自然的高山峻岭来形成巍峨的气派之色,江南园林巧用假山堆石造景来达到小巧与婉约的效果。在《红楼梦》中的山石本事静态之物,经过人工的处理,才构成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园林叠山的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劲韬 《中国园林》2008,24(1):91-94
叠山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叠山技术的成熟和专业化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园林的意境。北宋营建的皇家园林——艮岳,促进了园林叠山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叠山师这一新的职业。这种叠山专业化的趋势加速了园林叠山技巧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后期园林叠山的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下降,出现程式化等发展趋势。探讨了叠山专业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如北宋和明清时代,分析了叠山专业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