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浮选药剂制度对煤泥浮选的影响,以水峪选煤厂的煤泥为研究对象,基于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建立浮选效果与药剂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考察捕收剂和起泡剂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捕收剂在一定的用量范围内,煤泥浮选效果只与起泡剂用量存在相关关系; 最佳的起泡剂用量为75 g/t,适宜的捕收剂用量为130 g/t; 与现场药剂用量捕收剂257 g/t和起泡剂143 g/t相比,在保证精煤灰分不变的情况下,浮选精煤产率提高0.49 %,可燃体回收率提高0.50 %,浮选完善指标提高0.17 %,捕收剂用量降低127 g/t,起泡剂用量降低68 g/t; 当捕收剂用量在一定范围内时,起泡剂用量是影响浮选效果的关键因素,适宜的起泡剂用量可显著提高煤泥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煤泥的分选,提高赵庄选煤厂的煤泥浮选效果,采用改变浮选条件和加药制度对赵庄选煤厂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浮选条件对其浮选效果作用明显,在矿浆浓度为80 g/L时,捕收剂用量为1 000 g/t、起泡剂用量为120 g/t时,精煤产率高灰分低;分段添加捕收剂可以不同程度提高精煤产率,5∶5的效果较理想;煤油的捕收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高硫煤的灰分和硫含量,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质量分数)为97%、磁通密度为1.45 T、脉冲为25次/min的条件下,对破碎、磨矿后的原煤进行磁选;然后在煤浆浓度为80 g/L、抑制剂用量为1 500 g/t、捕收剂用量为1 700 g/t、起泡剂用量为90 g/t的条件下,对磁选精煤进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破碎、磨矿后的原煤在最佳磁选-浮选条件可获得产率为69.98%、硫含量为2.02%、灰分为9.98%的精煤,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杨晓晶 《煤炭工程》2023,(8):165-169
针对孝义市难选煤泥表面官能团多、可浮性差、产率低和浮选药剂消耗量大等问题,研发了新型捕收剂B-H,并采用两因素多水平浮选试验分别探究了传统捕收剂柴油、新型捕收剂B-H与起泡剂仲辛醇的最佳药剂用量,并对最佳药剂用量做了煤泥可浮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浮选精煤灰分15%左右时,B-H捕收剂最佳药剂用量为700 g/t、仲辛醇用量为250 g/t,浮选精煤产率为80.42%;柴油捕收剂最佳药剂用量为1100 g/t、仲辛醇用量为250 g/t,浮选精煤产率为50.76%。新型捕收剂B-H相比较常规捕收剂柴油,精煤产率提高了30%左右,浮选完善度提高了18%左右,提升了煤泥可浮性,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阶煤浮选困难的问题,以复配药剂配比、捕收剂用量和起泡剂用量为影响因子,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响应曲面法优化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研究了不同复配捕收剂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捕收剂和起泡剂用量对浮选效果影响显著,在复配药剂-Span80质量分数为20%、捕收剂用量为3 600 g/t、起泡剂用量为770 g/t条件下,浮选精煤产率为83.06%,精煤灰分为11.62%,尾煤灰分为67.99%,精煤可燃体回收率达到93.12%,较未采用复配药剂时的浮选效果显著提高。通过对药剂作用前后试样的XPS测试结果和接触角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复配药剂的加入,可减少煤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大接触角,提高疏水性,从而促进煤样与煤油的作用,提高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钊  张红鸽  张伟 《煤矿安全》2014,(10):17-19
为了有效解决现场煤泥灰分偏高影响最终出厂精煤灰分指标的问题,对赵庄选煤厂煤泥的浮选柱浮选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高斯-米杰里法研究充气量、矿浆浓度、起泡剂用量3种变量对浮选柱浮选试验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变量在利用浮选柱分选赵庄选煤厂煤泥时的最佳值分别为充气量1.8 m3/h、矿浆浓度60 g/L、起泡剂用量200 g/t,在最佳分选条件下的精煤分选指标,产率为75.11%、灰分为10.89%。  相似文献   

7.
使用新药剂提高煤泥浮选工艺指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吕家坨煤泥浮选系统精煤产率较低,灰分较高的问题,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即采用新型捕收剂TH102,用量900 g/t;吉化GF油做起泡剂,用量66 g/t,得到了精煤产率75.46%,灰分11.58%,回收率83.53%的较好的工艺指标,并对原煤泥及新药剂作用下精煤做了粒度分析,说明TH102捕收剂对粗煤粒有较好的捕收性及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不黏煤煤泥浮选捕收剂的用量,探索不黏煤 表面改性后的最优浮选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小筛分、小 浮沉等方法,得到了不黏煤煤泥的红外光谱、粒度组成、密度 组成;进行多因素逐项试验、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佳的浮选条 件、各因素的主次顺序等.结果表明,不黏煤煤泥经司盘80 进行表面改性后,可以在较低捕收剂用量的条件下,获得较 高的精煤产率和较低的精煤灰分;最优浮选条件为:捕收剂 用量13kg/t,司盘80用量5kg/t,起泡剂用量195g/t,矿浆 浓度60g/L;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捕收剂 用量>司盘用量>起泡剂用量>矿浆浓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七台河铁东选煤厂浮选精煤灰分高的问题,分别选用复合药剂MB2和MB25、捕收剂THT92和煤油、起泡剂仲辛醇进行浮选药剂选择试验和浮选速度试验,确定最佳浮选药剂种类及其用量。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捕收剂选用THT92,起泡剂选用仲辛醇,且其用量分别为120、24.60 g/t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此时,浮选精煤产率为59.50%,灰分为6.92%,浮选完善指标为67.73%,浮选精煤可燃体回收率为80.82%。该研究可为铁东选煤厂的煤泥高效浮选和精煤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爱鹏 《煤》2021,30(4):95-97
为了解决高灰细粒难浮煤泥浮选精煤灰分高、药剂用量大等问题,采用煤油、煤油与油酸二乙醇酰胺(ODEA)复配作捕收剂进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煤油-ODEA捕收剂能改善煤泥浮选效果,当矿浆浓度为90 g/L、起泡剂用量为150 g/t、煤油-ODEA捕收剂(复配比10∶1)用量为250 g/t时煤泥浮选效果最佳,精煤产率为68.36%,尾煤灰分为60.24%,可燃体回收率为83.26%,相较于煤油捕收剂分别提高了13.9%、14.61%、18.03%,复配捕收剂用量减少56%左右,实现了提高煤泥浮选效果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高效利用贵州某高炭粉煤灰中的未燃尽炭,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矿浆浓度、充气量和磨矿细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捕收剂WZ用量1 800 g/t、起泡剂YC用量200 g/t、矿浆浓度25%和充气量0.3 m3/min条件下,在浮选前增加磨矿,磨矿细度从未磨矿时原灰-0.075 mm粒级占42.20%提升到-0.075 mm粒级占97.40%时,浮选完善指标从35.84%提高到45.69%。采用一粗两精一扫、中矿再选试验流程,可获得可燃物含量60.87%、可燃物回收率77.64%的精炭,以及烧失量分别为4.57%和9.55%的两种尾灰。磨矿不仅能够使颗粒变细,还可使未燃尽炭内部新鲜表面暴露,提高其疏水性,强化浮选。  相似文献   

12.
某铜选厂尾矿试样中铋品位为3.94%,铋主要以自然铋的形式存在,其次为黄铜矿、方铅矿中铋。针对试样性质特点,采用浮选工艺流程回收铜尾矿中的铋。为进一步优化浮选指标,首先以乙硫氮和丁基黄药用量为自变量,铋的回收率为因变量建立混料模型,确定组合捕收剂乙硫氮和丁基黄药的最优配比。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心复合设计进行响应曲面设计,以磨矿细度、硫化钠用量、碳酸钠用量、组合捕收剂用量为自变量,铋的回收率为因变量,建立4因素5水平数学模型。然后按模型设计试验进行1次粗选浮选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最后依据响应曲面法确定的最佳浮选条件进行“1粗3精2扫”浮选闭路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氧化钙用量为4 kg/t、硫化钠用量为150 g/t、碳酸钠用量为900 g/t、25号黑药用量为100 g/t、组合捕收剂总用量为200 g/t的条件下,组合捕收剂乙硫氮和丁基黄药的最优配比为4∶1。②方差分析模型的P<0.05,磨矿细度和硫化钠用量对铋的回收率影响显著;响应曲面法确定的最佳粗选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 mm占86%、硫化钠用量140 g/t、碳酸钠用量750 g/t、组合捕收剂用量250 g/t,预测铋的最大回收率为83.77%,实际铋的回收率为83.85%。③根据响应曲面法确定的最佳浮选条件,采用“1粗3精2扫”的闭路浮选试验,获得精矿铋品位24.47%、铋回收率79.25%的铋精矿,铋回收率较原浮选闭路流程提高近2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混料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可用于优化铋浮选的工艺参数,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陈阳  解维伟 《煤炭工程》2020,52(9):143-146
针对氧化煤浮选效率低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捕收剂C-1。首先,将表面活性剂(酯类表面活性剂、Span80)和单馏程非极性烃类油按不同比例混合,通过浮选试验结果确定最佳质量比为5%。然后,将C-1应用于氧化煤浮选试验,对比其与传统药剂的浮选效果,得到最佳药剂使用量,利用红外光谱和润湿热测量等手段研究了C-1对氧化煤浮选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C-1通过化学吸附与氧化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结合,提高煤粒表面疏水性,使煤粒与气泡结合更稳定,从而提高精煤产率、可燃体回收率及浮选完善指标。当C-1用量1200g/t,仲辛醇用量150g/t时,精煤产率为 64.51%,精煤灰分最低为 11.96%,浮选完善指标为 37.87%,此时氧化煤的浮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某闪速炉缓冷铜渣含铜1.01%,主要有用矿物为斑铜矿、辉铜矿和黄铜矿,主要脉石矿物为辉石、玻璃质和磁铁矿等。为了实现其中铜的高效回收,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浮选选铜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2次粗选(一次粗选直接获得高品位铜精矿)、3次精选、2次扫选流程,其中一段硫化铜粗选的捕收剂BK-908用量为20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20 g/t,二段硫化粗选的捕收剂EP用量为40 g/t、矿浆pH调整剂石灰用量为500 g/t、硫化剂硫化钠用量为250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30 g/t,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17.77%、铜回收率为89.38%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望峰岗选煤厂精煤产率,从煤泥的粒度组成、可浮性两方面出发,对望峰岗选煤厂入浮煤泥进行全面试验分析,并对浮选药剂进行选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矿浆浓度为100 g/L时,以柴油为捕收剂、ZA21为起泡剂,且用量分别为800 g/t、60 g/t时,浮选效果最好。采用柴油、ZA21复合药剂比单纯使用CMC降灰效果更好,且经济适用,有效简化了望峰岗选煤厂浮选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缅甸高品位白铅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缅甸高品位白铅矿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确定采用两段粗选一段扫选的浮选流程,。通过磨矿细度,硫化钠和捕收剂的用量,硫化时间,捕收剂种类的探索研究,确定了最佳的药剂制度,在磨矿细度为85%-0.074 mm,硫化钠总用量为1250 g/t,各段硫化时间均为5 min,使用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总用量为1500g/t,2#油为起泡剂,总用量为100 g/t时,闭路试验得到品位为59.48%,回收率为91.69%的混合铅精矿。  相似文献   

17.
炼焦中煤磨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屯兰矿选煤厂-3mm粒级重介质分选中煤为试验煤样,采用MiniFlex600 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OLYMPUS BX51显微镜研究了煤样的矿物组成与嵌布特征,并对磨矿后的产品进行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0.074mm 粒级含量为67.32%时,在捕收剂用量200g/t和起泡剂用量50g/t的条件下,通过一粗一精浮选可回收产率为34.75%,灰分为11.64%的合格精煤。   相似文献   

18.
浮选方法提高三水铝石铝硅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印尼的三水铝石型铝土矿为原料,氧化石蜡皂和塔尔油作为捕收剂,碳酸钠、水玻璃、六偏磷酸钠等作为调整剂,通过磨矿细度、捕收剂和调整剂用量、浮选浓度等多因素条件试验,探讨正浮选方法提高三水铝石铝硅比的影响因素和适宜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75%-200目时,碳酸钠用量4 000 g/t、水玻璃2kg/t、六偏磷酸钠250 g/t、捕收剂用量700 g/t、浮选矿浆浓度28.57%,精矿回收率达到63.49%,精矿铝硅比达到11.18。  相似文献   

19.
纪振明 《现代矿业》2018,34(11):103-105
为给云南某难选赤铁矿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在对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先正浮选再反浮选的流程进行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90%,正浮选分散剂Na2CO3用量为3 000 g/t、捕收剂(氧化石蜡皂与塔尔油用量比为1∶1)用量为700 g/t,反浮选抑制剂淀粉用量为1 200 g/t、活化剂CaO用量为1 200 g/t、捕收剂RA-715用量为400 g/t、NaOH调整pH值为11.5的情况下,采用1粗1扫的正浮选与1粗1精3扫的反浮、中矿顺序返回的联合流程,最终可获得铁品位为60.50%,铁回收率为80.95%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