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私家园林中的植物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原因,北京私家园林的植物栽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很多私家花园却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乔木在园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以槐、榆、枣、柳等树种为主:灌木和花卉推崇丁香、海棠、牡丹、芍药,对于一些南方花卉只能采用暖窖盆栽的方式进行培植.此外,藤蔓、蔬菜、花卉、竹子、荷花等也都是园中的常见植物.庭院中经常对称种植乔木或灌木,另有很多花木与假山、水池、建筑形成密切的呼应关系.结合文献考证和实例调研,对北京私家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北京私家园林中建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拥有厅堂斋馆亭榭轩楼台等不同形式,以及模仿江南的画舫,此外还经常设置戏楼和各种祭祀性建筑,并且拥有多种样式的门、廊、桥、墙等设施。这些建筑均采用典型的北方官式做法,用料考究,造型端庄,色彩相对浓烈,与山水花木景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与南方园林迥异的特色。结合大量具体实例,对北京私家园林的各类型建筑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整体的风格特征作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匾额和楹联是中国古典园林塑造意境的主要手段。历代北京私家园林非常重视匾联的设置,佳作极多,对其园景做出非常准确的描绘和渲染;很多题额出自古代诗词典故,显示出很深的文化背景;还有一些匾联强调祈福纳祥的寓意;一些王公贵族的府园往往拥有皇帝、太后所赐的匾额、楹联,带有较重的荣宠性质。在长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北京历史上一些著名私家园林的匾联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文化内涵以及与造园意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相对缺水,但元明清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以水景见长的私家园林,一些水源丰富的大型园林拥有大面积的水面,而一些无法引取活水的宅园则通过打井和收集雨水的方法来获得水源。其理水手法十分丰富,能够形成池塘、湖泊、河流、泉水、瀑布等各种摹拟自然的水体形态,既受到江南园林的影响,也能够因地制宜,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结合大量文献描述和实例调研,对北京私家园林的理水手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掇山是北京私家造园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著名的假山实例,清代以来一些江南叠石名家也曾经在一些京城私园中留下自己的作品。掇山材料除了推崇湖石以外,主要大量使用青石或以土带石,可以表现出山麓山坡、悬崖峭壁、峰峦叠嶂、洞穴深邃、山涧峡谷、叠石花台等各种丰富的峰峦景色,手法雄健大气,不同于江南园林假山的柔美秀丽之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结合大量文献描述和现有实例,对北京私家园林的假山堆叠手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北京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是其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在清初.清中叶和清末分别出现过三次建设高潮.涌现出很多名园胜景。本文在大量历史文献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清代北京私家园林的发展脉络、经典实例以及选址、建筑、掇山、理水、花木等具体造园手法进行全面的探讨.并对其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元明时期的北京私家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北京造园史上的重要时期元代和明代北京私家园林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列举其中的名园实例,并对这两个时期的造园手法、风格特征以及文化内涵作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松柏文化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松柏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现代园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松柏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诗词、绘画、民俗等领域,在园林品题领域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以历代私家园林中的景点名称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籍文献查询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历代私家园林中的松柏景点、景点题名中的常见意象、松柏景题所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唐代及以前私家园林中的松柏景题记载较少,题名意象也非常单一;2)宋元时期虽然记载的松柏景题仍然不多,但是题名意象已经非常丰富;3)明清时期松柏景题的数量最多,题名意象也最为多元;4)历代私家园林松柏景点除直接以松柏名称题名外,以松风意象题名最多,其次是数量意象、岁寒意象、松阴意象等;5)松柏景题的精神内涵主要表达了历代文人对隐逸理想的寄托、高洁人格的追求、佛理禅思的寓意和对健康长寿的企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0)
北京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城市,但元明清以来却又出现了很多见长于理水的私家园林,在项目进行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对于皇家大型园林水源丰富并拥有大面积的水面,私家园林通常无法引取活水,通过打井和收集雨水等方法来获得水源的做法对当今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京西郊私家园林的理水方法进行总结,同时提出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北京私家园林是重要的生活场所,其主人和其他游客在此举行的游观、宴乐、赋诗以及日常居住等各种活动体现了园林的复杂功能,并对园林景观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该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考证,对历史上北京私家园林中的人的活动形态进行研究,分析园居生活与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其地域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13.
清代北京外城地区修建了大量的会馆,作为各地同乡或商业行会的聚会、住宿、祭祀场所,其中部分会馆设有专门的园林,园内营造用于宴饮的厅堂,布置亭轩楼台等建筑,并堆叠假山、开辟池沼、种植花木,形成一种独立的园林类型。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对清代北京会馆园林的主要实例进行记述,并对其造园意匠做进一步的分析。总体而言,这些园林的格局较为方整,建筑形式以厅堂、亭、轩为主,假山多以青石叠置,水景简单,植物多为易于维护的品种,匾额、楹联富有文化寓意并反映其故乡特色。 相似文献
14.
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型的动因是中国近代园林研究的重要论题。对无锡近代园林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这一转变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许多城市通过建立公园来满足公共绿地的需求不同,无锡的民族资本家兴建了大批向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承担了城市公众休闲空间的功能。结果表明:无锡民族资本家通过将私有休闲游憩空间转变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实现了其塑造阶级身份,确立社会地位,进而改良社会的3个目的;揭示了近代时期私有空间向公众空间的转化背后深刻的社会思想与文化动因,以及其对园林空间、园林风格和园林功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