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我国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特点和中水处理的常用工艺流程,介绍了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示范工程,并论述了我国城市住宅小区中水回用事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十五”以来,加强中水回用工作已日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被列入《节水型城市目标考核标准》。但是,仅靠政府投资兴建中水回用工程,会给政府背上新的包袱,同时也制约了中水回用事业的发展。中水回用应模拟市场机制的运作,通过政策引导,使水资源危机的解决与经济增长目标的冲突以及解决水危机的成本和代价降至最低,利用经济杠杆推动中水回用市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贡市中水回用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兵 《四川建筑》2006,26(1):12-13
通过对全国部分城市中水发展的状况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国外中水回用状况的分析,并对自贡市中水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发展自贡市中水回用发展的战略性初步思路,对自贡市中水回用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程永伟  施永生 《山西建筑》2006,32(5):169-170
介绍了我国城市中水的应用背景、现状,并剖析了中水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中水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效益显著,最后对未来我国城市中水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浅析城市中水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必须大力发展中水利用。文章介绍了目前城市中水利用的状况,提出并分析了大中型城市建立中水系统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水系统与最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中水回用现状及城市中水系统的组成,并应用系统论原理对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系统进行分析,以便能动地加以控制和协调系统,从而实现最优化,为中水回用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水回用技术及其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承鸿 《山西建筑》2010,36(23):203-204
阐述了国内外中水回用发展状况,从中水回用的意义入手,对中水回用技术作了分析,探讨了处理成本和规模效益两个制约中水回用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为城市中水回用系统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厦门的中水回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市是个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城市,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中水回用相当于是开辟新的水源,但在厦门刚刚起步,我们应采取措施,促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几年城市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住宅小区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住宅小区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结合西安市某住宅小区中水回用项目的开展,对中水回用在城市住宅小区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其经济可行性,指出中水回用技术在城市住宅小区的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上海作为一个水质型缺水城市,随着自来水厂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客观上形成了上海应用中水回用系统条件。文章介绍了中水回用系统的处理工艺,分析了影响住宅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经济成本的因素,及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鲍财胜 《山西建筑》2002,28(10):84-85
阐述了洗衣废水与屋面雨水合用排水管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废水回用技术进行了投资估算和费用效益分析,指出废水回用是环境保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杨平平 《山西建筑》2009,35(34):193-194
对城市污水的回用背景、途径、技术展开了综述,分析了回用所产生的效益,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前景,以促进城市污水回用技术的发展,缓解我国的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北京市已投产的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运行及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调研对象包括商业楼宇、高等院校、居住小区.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今后的设施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Urban Water Journal》2013,10(3):137-148
This simulation study, based on experimental and literature data, evaluates the influence of onsite greywater reuse on domestic waste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For this, three scenarios were studied: no reuse; reuse for toilet flushing; reuse for toilet flushing and garden irrigation. Light greywater reuse reduced the daily household wastewater flows by 25–40%. These reductions mainly occurred during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peak wastewater generation. Although daily loads of all pollutants decreased, their concentrations in the discharged wastewater increased owing to exclusion of potable water from the wastewater and replacing it by treated light greywater. The proportional concentration increase of most pollutants was lower than the decrease in wastewater discharge, due to degradation during treatmen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increase occurred during the morning peak, coinciding with the highest flow reduction. This study is a first step towards quantification of the effects of onsite greywater reuse on sewer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相似文献   

15.
结合污水回用网络的优化模型设计,介绍了两个较简单的用水网络中最优污水回用网络设计实例,从而使污水得到最大程度的回用,并满足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试论开发利用污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文英 《山西建筑》2003,29(5):157-158
介绍了污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及太原市水资源缺乏现状、国内外污水资源化利用情况,分析了太原市污水回供的可行性,最后说明了污水回用的途径及效益。  相似文献   

17.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在传统的污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R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污水土地处理技术,阐述了其定义、发展背景、运行方式、作用机理、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指出CRI系统对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乙烯化工废水处理回用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石化茂名乙烯厂目前废水处理量约为1 000 m3/h,处理出水综合合格率连续多年达100%.为实现节水减排的目标,对出水进行适度处理后回用为循环水的补充水,以进一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二级生化处理出水采用内循环BAF/高效纤维过滤器工艺进行处理,充分利用现有构筑物和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实际运行表明,出水水质达到了设计标准,并已回用为循环水的补充水.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宋正光 《山西建筑》2007,33(26):215-216
介绍了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概念,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方法,对它们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简单概述,并阐述了近年来这些深度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从而使城市污水作为新的资源得以循环利用,提高了城市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以水量短缺、水质恶化为核心的城市水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城市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上述水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建立新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战略的科学依据。首先建立了城市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潜力的基本概念,进一步设计了刺激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的政策目标和基本原则,给出了激励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潜力升级和转化的政策体系框架,并对主要的政策方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