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无线局域网(WLAN)IEEE802.11协议不能解决移动节点的三层漫游问题,介绍了WLAN与移动IP结合的解决方案。由于上述方案存在切换延时长、不支持微移动性等缺陷,研究了分层移动IP技术,并对分层移动IP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多GFA分层移动IP(MG—HMIP)模型,并详细介绍了MG—HMIP模型的注册机制和MN选择GFA的机制。最后,给出了MG—HMIP与WLAN结合的模型。这个改进的方案不仅解决了WLAN与传统的Mobile IP结合所存在的切换延时长、频繁切换等问题,而且增强了分层移动IP的网络健壮性。  相似文献   

2.
谢楠琳  邵时 《计算机工程》2005,31(11):130-132
介绍了Mobile IP机制在嵌入式环境中的实现方法,在1wip协议栈的基础上实现Mobile IP的客户端。首先介绍实现的软硬件基础;其次分析对协议栈的修改,包括设计多级网络接口和分层路由策略的方法;最后对Mobile IP协议栈的测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3.
应用于多层小区结构的移动IP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宏  安勇  陶京涛  王柏丁 《计算机应用》2005,25(6):1237-1240
给出了一种新的移动IP移动性管理方案,包括分层的FA拓朴、灵活的切换控制策略和两种COA方式,与其他的微移动协议相比,该方案更适合多层小区结构的网络。  相似文献   

4.
MobileIP的无线/有线网络通信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民  汤彬  孙亚民 《计算机工程》2006,32(12):107-108,111
采用NS对Mobile IP在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建立了含有5个有线结点、2个基站和1个移动结点的拓扑结构,对移动结点的通信路径和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在模拟中,可以通过修改参数,如TCP的数据包大小、网络队列的类型选择,来获得不同网络方案的对比资料。通过模拟反过来也能为系统的布置、配置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首先诠释在嵌入式环境下移动性的含义,分析并实现两种解决移动性的方案———Mobile IP(在IP层增加移动性)和Mobile SIP(在应用层增加移动性)。最后,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移动IP的实现不能离开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撑,但是目前移动IP的实现很少考虑具体的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尤其是对于目前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多层小区的网络结构研究更是如此。文章给出了一种新的移动IP移动性管理方案,包括分层的FA拓朴、灵活的切换控制策略和两种COA方式,与其它的微移动协议相比,该方案更适合多层小区结构的网络。文中还对方案中的两种COA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应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种改进的移动IP路由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IEFT提出的移动IP协议中有关路由解决思路,对目前几种已存在的Mobile IP改进方案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改进方案,此方案克服了以往方案的一些缺点,优化了通信路由,减轻了家乡代理的负担,能较即地支持对频繁移动节点的实时服务。  相似文献   

8.
Mobile IP解决了移动结点在不改变IP 地址的情况下在不同域中的漫游问题。移动结点在漫游时,外地域通过AAA 服务器对它进行认证、授权、记账。本文提出了一种 A A A 下Mobile IP的认证注册方案。在注册过程中利用公钥和对称钥实现移动结点和网络的双向认证。仿真表明该方案完全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引入移动IP技术的WLAN安全漫游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刚  杨波 《计算机工程》2004,30(22):47-49,139
给出了一种将移动IP技术融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案,该方案基于IEEE802.11协议,采用了专为移动网络设计的Diamcter Mobile IP应用协议来实现认证,授权和计费管理,在实现了跨不同管理区域的漫游功能的同时,提供了相互认证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同时尽量少影响现有的IEEE802.11系统。  相似文献   

10.
由于目前流行的Mobile IP切换都假定了IP层无法得到铁路层信息,所以,只能通过周期性地广播代理广告来实现位置移动检测,因而浪费了无线带宽,延长了切换时间,降低了TCP性能.一方面随着无线网络带宽的不断增高(当前的带宽已达到2Mbps),无线链路上的信息传输延迟将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在移动计算环境中,如果IP层能够及时获得一些无线铁路层的信息,那么上述的缺点就能被有效地克服.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链路层支持的快速Mobile IP切换算法,分析了快速Mobile IP切换算法和三个已知切换算法的切换时间,并在我们已完成的宽带无线IP网络中对上述切换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理论分析和对比实验均表明快速Mobile IP切换算法的延迟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且极大地改善了TCP性能.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无线局域网(WLAN)IEEE802.11协议不能解决移动节点的三层漫游问题,介绍了WLAN与移动IP结合的解决方案。由于上述方案存在切换延时长、不支持微移动性等缺陷,研究了分层移动IP技术,并对分层移动IP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多GFA分层移动IP(MG-HMIP)模型,并详细介绍了MG-HMIP模型的注册机制和MN选择GFA的机制。最后,给出了MG-HMIP与WLAN结合的模型。这个改进的方案不仅解决了WLAN与传统的MobileIP结合所存在的切换延时长、频繁切换等问题,而且增强了分层移动IP的网络健壮性。  相似文献   

12.
宽带无线IP(BroadbandWirelessIP,BWIP)是结合无线通信和Internet的新技术,其安全性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目前提出的许多安全解决方案对用户匿名性考虑较少。文中结合IPSec的ESP和AH协议,利用MobileIP中FA与HA的代理功能,提出一种基于IPSec的BWIP网络匿名方案,该方案可以提供双向、实时的宽带无线Internet匿名通信,可以有效地阻止宽带无线Internet中流量分析攻击。文中先给出匿名方案的实现原理和匿名通道建立协议,然后给出实现本匿名方案的数据封装格式。分析表明,该匿名方案在支持IPSec的IP路由器和IP网关上容易实现,可以作为BWIP网络匿名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移动IP(mobile IP,MIP)使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不需改变IP地址便可连续访问Internet,其主要缺点是主机在移动过程中需要频繁地进行绑定更新,产生的信令开销较大。为降低移动IPv6的信令开销,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提出了分层移动IPv6(hierarchical mobile IPv6,HMIPv6)协议。基于HMIPv6,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分层移动性管理方案。这种方案采用模糊逻辑,根据移动主机的移动次数及移动性管理代价,动态选取MAP(mobility anchor point)并调整MAP区域所管辖的接入路由器个数。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案的代价优于固定MAP区域的移动性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一种结合移动IP和SIP实现IP网络移动性管理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网络层和应用层相结合实现IP网络移动性管理的新方案。移动终端的固定IP地址作为数据传输的地址;当终端和所在子网使用的是不同的IP子网前缀时,使用转交地址形成隧道对数据进行收发;SIP地址作为用户帐号,是在应用层使用服务的地址,通过把它动态地和移动终端绑定来使用终端。方案中还提出了以SIP地址域的分级方式进行组织管理的用户数据库系统,定义了为子网中移动终端服务的区域代理。新方案能够对现役设备和协议改动较小的程度下,为下一代网络提供移动性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IP应用环境中,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特性和节点的移动性会给网络安全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而移动IP的注册则是安全管理的前提与基础,是移动IP协议能够继续执行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代理的移动IP安全注册协议,以解决移动IP安全注册的难题,提高移动性网络的安全性能.同时减少认证注册的开销。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移动网络中运用IP协议,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了MobileIP协议。移动IP技术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IP外地代理分层结构的注册方案,该方案对现有外地代理分层结构的注册方案加以改进,使得移动IP快速切换能力得以提高,减少了注册时延,并提高了移动节点注册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移动IP移动性管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型全IP网络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大趋势,采用移动IP解决无线IP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成为一种必然。移动IP v6作为网络层移动性管理的核心技术,其相关移动IP扩展技术是移动IP关于移动性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必须有更优化的微移动性管理协议处理本地移动性,层次型的移动性管理结构被大家所认同。分层移动性管理的策略对网络中位置代理的位置和层次进行规划,但是增加相应的管理机制引入切换管理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18.
对层次化移动IP网络层切换时延进行了研究,提出合适的网络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MIP-RR协议的路径更新时延,并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采用MIP-RR协议和只使用移动IP协议的情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IP-RR协议时的路径更新时延远小于只使用移动IP协议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