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蔡杰  陶金陵 《微波学报》1992,8(2):50-53
利用微波能在高温下焊接陶瓷,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技术。微波焊接具有接头强度高、升温速度快、局部加热、易于控制温度等优点。本焊接系统磁控管工作频率为2.45GHz,可调节谐振窗大小、短路活塞位置及功率来保持最佳加热功率。本微波焊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对Al_2O_3/Al_2O_3的直接焊接,从接头处的扫描电镜(SEM)照片上已无法区分焊接前后的显微结构,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使用真空焊接技术焊接微波功率芯片可以降低焊接空洞率和提高焊接可靠性。微波功率芯片由于其表面存在空气桥,增加了焊接夹具的设计与制作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操作难度,因而研究微波芯片的真空焊接很有意义。阐述了采用金锡共晶焊料真空焊接微波功率芯片的相关问题,重点介绍了真空焊接原理和真空焊接工艺设计,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和分析了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罗红媛 《电子工艺技术》2013,(3):167-169,186
射频微波模块中,涉及复杂的各种射频基板、射频部件、器件和I/O等的安装,由于高频微波电路对射频接地和散热等有特殊要求,故微波组件采用的传统螺装方式已无法满足高频微波射频电路性能要求。针对这种工程应用需要,探讨了多温度梯度焊接工艺技术,介绍了梯度焊接不同温度焊膏的选择依据和多温度梯度焊接的前期准备工艺,并对多温度梯度焊接的工艺过程进行了描述,通过实验,论证了多温度梯度焊接工艺的优势及对微波电路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有限元法在电子束焊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微波组件的电子束焊接过程,采用有限元法对焊接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是完全吻合的,增加焊接电流或降低速度会加大焊接变形.该法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波学报》2020,(1):156-156
本编辑部于2011年启用网上投稿系统。为便于稿件管理、处理和查询,请作者使用《微波学报》网上投稿系统在线投稿。1.投稿内容范围(1)微波场论及数值计算;(2)微波网络;(3)微波元件及电路;(4)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5)微波天线与散射;(6)微波集成电路;(7)微波CAD;(8)微波电磁兼容;(9)微波测量;(10)微波生物医药;(11)微波在军事领域及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2)有关交叉学科。2.来稿要求(1)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正确性。要求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象清晰,表格规范。  相似文献   

6.
结合微波T/R组件更小、更轻、更可靠的发展方向,对微波组件壳体材质、气密性焊接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激光焊接密封的关键技术,并通过铝合金壳体的激光焊接试验对影响铝合金焊接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用80Au20Sn焊料对微波GaAs功率芯片的焊接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共晶焊接设备与真空烧结设备分别对焊接时气体保护、焊片大小、真空工艺过程的施加和夹具设计等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以上参数对微波GaAs功率芯片焊接均有显著的影响,在保护气体流量为1.5L·min^-1的氮气保护下,通过施加适当的夹具静压力和金锡焊料熔化时的抽真空应用,AuSn焊料能够充分和快速润湿,实现较高的焊接质量。X射线检测结果表明,微波GaAs功率芯片焊接具有较低的空洞率,焊透率高达90%以上,焊接过程主要通过夹具装配完成,人为影响因素少,成品率高。  相似文献   

8.
芯片共晶模块是微波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芯片共晶模块到壳体封装质量直接影响微波组件的电学性能和可靠性。采用真空回流焊接技术对芯片共晶模块进行低温焊接,通过优化压块材质、温度曲线和真空制程参数等方式,实现芯片共晶模块焊接钎透率达90%以上、单个空洞率低于5%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微波器件的无整形焊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精密焊接技术在微波器件制造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提出了无整形焊接的概念、解决办法及关键技术 ,给出了应用实例 ,预测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微波混合集成电路一般是指利用薄膜技术在陶瓷基板上集成电阻、电感、传输线等元件,然后表面贴装有源芯片、器件而制成的电路。随着集成度的提高。离散的金属图形愈来愈多,这种图形受微波传输趋肤深度和焊接的要求,要具有一定的厚度(通常4-10μm)和良好的焊接性能,电镀技术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有效方法。本文对三种电镀技术即先电镀后光刻成型、带光刻胶电镀技术、及利用陶瓷板上打底层作图形电连接的电镀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铬打底层作电连接的电镀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批生产性,制作的电路焊接性能优良,能够较好地满足批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两种ZrO2增韧陶瓷的微波连接,开展了对连接界面特性的一系列研究,包括连接实验参数、界面的显微结构、界面元素的扩散情况等,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参数,包括基体的制备方法、连接相浆料的固相含量、升温制度等,均对连接界面产生显著影响;基体和连接相的元素在连接界面处发生一定的互扩散是形成良好连接界面的基础。连接试样均在1000~3000W低功率下实现成功连接,用时较短,体现了微波连接节能省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由于单个微波源的功率值有限,工业上往往采用多源微波加热以满足大功率需求。然而,额外 的微波馈口将增加端口间耦合,可能引起微波源损坏。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变换光学的新型超表面,使微波在 进入加热腔体的方向上正常传播而在相反方向被阻挡,从而减少功率反射和耦合。在二维数值模型中,采用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化了超表面的介电性能,使得单源和双源微波加热的能量效率分别提高了42. 2%和53. 3%,且 均具有较好的加热均匀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超表面可工作在2. 45 GHz 频率,具有60 MHz 的带宽,工业应用前 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微波加热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加热方法相比,微波加热具有高效节能、选择加热、清洁无污染等特点。多源微波加热结构是实现微波均匀高效加热的有效手段,也是微波加热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工业应用的多源微波加热腔体中,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如何提升加热均匀性始终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在现有微波加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端口双频微波加热模型。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5.4设计了一种915 MHz和2450 MHz的双频微波加热模型,通过端口之间的正交和缝隙滤波器的设计减少了两个端口之间能量的互相耦合,在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工业上固体材料在微波加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能量不集中、效率低、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提 出了一种管道式固体材料微波加热装置的设计方案。利用多物理场仿真对固体材料微波加热均匀性影响因素进行 分析,并优化了微波馈入装置的分布和管道结构,仿真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加热均匀性和较高的效率。基于优化 后的设计,计算了褐煤在微波加热时的温度分布情况,其温度场的变异系数COV 值达到0.166,表明温度分布具有 良好的均匀性。该装置实现了对褐煤的微波均匀加热,对固体材料微波加热的工业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微波能的应用在食品、化工、医疗等方面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微波加热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微波加热机理的基础研究并不多,而且相对较为深奥,难于理解掌握。因此,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简易微波加热模型,以水为被加热对象,研究了其在微波作用下的电场及温度分布情况,并通过计算分析了其中的能量转换关系,使得对微波加热机理的阐释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6.
微波能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首锋  梁海曼 《微波学报》1998,14(3):264-270
本文综述了微波能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着重介绍了微波技术在作物生长调节、防治病虫害和农产品加工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井展望了微波能的农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微波作为新型的清洁能源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微波选择性加热导致的加热不均匀和微波场中温度难以准确实时测量的问题限制了微波工业设备的高效设计与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单片机技术的微波加热温度测量系统,该系统以STM32作为微控制器、CC1101作为无线收发器组成星型无线传感器网络,...  相似文献   

18.
Relationships for calculation of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of reactors with microwave heating of chemical reagents are presented: the coefficient of absorbed microwave energy distribution in the reactor (in the cavity between the resonator walls and reagents) and the efficiency of transformation of microwave energy into heat of the reagents. The range of variation of microwave properties of the reactor during variation of reagent properties is estimated, and the coupling parameters of the resonator with the external line that provide for a high efficiency a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9.
The change in resting birefringence of crab nerve coincident with propagation of the action potential was used as a measure of peripheral nerve response to microwave radiation. Birefringence indicates membrane permeability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ionic currents of the action potential. The use of an optical dependent variable has the advantage that no field perturbations are introduced by sensing electrode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pulsed microwave energy degraded the birefringence amplitude a greater amount and more rapidly than did either continuous wave (CW) energy of the same average power or commensurate heating. CW energy and heating caused no changes from the control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