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晓亮 《山西建筑》2010,36(31):361-363
根据某工程的水文资料及水力计算结果,对工程消能方案作了比较,并将光面溢洪道和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原理及消能率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得出台阶式溢洪道方案更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板溪群五强溪组Ptbnw2复杂地质条件下,在高薄拱坝设计研究中大胆采用有闸控制的大孔口泄流方式,消能方式得到模型试验验证,溢洪道安全性经"2010.6.17"超百年一遇洪水实践证明,方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前消能减震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都比较关注于消能器的力学性能,提供的附加阻尼比以及减震效果等方面,对于消能部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是否能够保证消能器能正常发挥效果等研究探讨相对缺乏,尤其是消能部件面外承载力的问题。本文以某工程采用消能减震技术为例,介绍实际工程中如何考虑消能部件面外承载力的问题,以保证消能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够发挥应有的消能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加劲消能器性能试验与工程实际安装情况的对比,指出了两种工况下消能器所受约束条件的差异。选取典型加劲消能器,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消能器,对比分析了初始刚度、滞回性能和极限位移等消能器主要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工程实际约束下,消能器耗能片的塑性应变发展速度明显大于试验约束条件下;试验约束下消能器的极限位移为60 mm,而工程实际约束下仅为40 mm;试验误差达50%。这将对消能器在强震下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加劲消能器性能试验应尽量模拟工程中实际受到的约束,以正确评估消能器性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5):573-581
溢洪道出口挑坎体型的设计会依据工程的需求而有所不同.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将常规的斜切式挑坎与加贴角的斜切式挑坎的水舌形态、水舌挑距、挑高、水舌及下游紊动能和紊动能耗散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加贴角后斜挑体型的新的特征.对于狭窄河道大交角溢洪道,加贴角斜切式挑坎能够使挑流翻转偏向一侧,有利于挑流的归槽,减小了入水宽度和对单侧岸坡的冲刷,且挑流在空中运动时紊动剧烈,砸落水垫时紊动能耗散迅速,有利于下游消能防冲.  相似文献   

6.
瑞典新的洪水设计及大坝安全指南对全国水库大坝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南对每一条河流情况进行了复核并找到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即储水和提高溢洪道泄洪能力相结合的方案。为了符合指南的要求,瑞典全国上下都在实施一个大坝安全计划,对大量的水库大坝提高其安全性能,以满足更高的洪水设计(及其它方面)的要求。技术方案包括大坝加固、溢洪道泄洪能力提升和临时储水设施。Stenkullafor 水库大坝设有一个 2 闸控制的敞开式溢洪道。该水库修改后的设计洪水将比现有溢洪道泄洪能力提高 40%。根据成本效益分析,提高溢洪道泄流能力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其中一个闸门顶高程,以适应需要提高的泄洪能力。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一方面优化溢洪道顶部轮廓,另一方面降低溢洪道顶部改造和新闸门的成本。溢洪道右侧闸门底高程降低 4.3 m,并新安装一扇更高的闸门。现在,大坝的安全性能已得到提高。对水工模型试验和施工时的洪水风险,施工过程及其遇到的困难进行了介绍,并对坝体加固、上游坡新的侵蚀防护、下游消能及下游行洪渠道等工程措施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项目对促进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也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如溢洪道消能和护岸工程都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除险加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险加固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水平,还能够提升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这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黎明 《山西建筑》2012,(33):243-244
结合野外实地勘测工作资料,对恋思水库溢洪道工程进行了选址及设计,具体分析并计算了溢洪道的设计洪水基准面高程,并就溢洪道的结构设计作了详细的介绍,从而选择合适的溢洪道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消能技术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讨论了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及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参数选择、布置方式、消能结构构件设计方法等问题。根据不同加固方案的对比分析,在抗震加固工程中采用消能减震装置可明显减小地震力,并减小新加支撑附加给既有结构的地震力。消能减震设计宜根据建筑功能要求、结构变形形式布置消能装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消能减震基本原理和消能减震技术的相关规范研究现状,将各种消能器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为消能减震器在实际工程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消能减震器更广泛的推广使用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1.
贾佰科 《山西建筑》2008,34(8):100-101
介绍了消能减震结构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阐述了结构中消能装置的布置方法及消能减震结构抗震设计要点,以促进消能减震技术的发展,为消能减震体系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蒋向东  秦增平  陈刚 《山西建筑》2010,36(7):357-358
阐述了实施岳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该水库除险加固的工程性措施为增建第二溢洪道,对增建第二溢洪道工程占地移民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补偿政策及补偿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伟 《居业》2021,(9):96-97
溢洪道施工对于水利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有重要影响,能够有效的抵御洪涝灾害,同时还可以起到泄洪的作用,对于提升水利工程安全性有重要作用.安全科学的设计溢洪道工程能够有效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甚至可以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造价.本文基于此,首先对水利工程中溢洪道施工常见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溢洪道施工技术要点做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4.
水库工程泄洪建筑物洞线的选择是一座水库工程前期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在洞线出口与下游河床存在较大夹角的情况下,消能形式的选择及消能工体型的设计思路,并结合模型试验对拟定的消能工进行验证及优化调整,最终确定出较为合理的消能工体型。  相似文献   

15.
廖大榜 《建造师》2009,(7):77-78
文章通过新田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工程实例,根据该工程的加固设计,从主副坝溢洪道除险加固,新建防汛交通桥和管理房三个部分阐述了通过除险加固消除了安全隐患。也为新田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大学综合实验楼工程,采用消能减振技术解决了结构设计中的薄弱层问题。通过合理设计消能支撑来弥补结构薄弱层在正常使用和小震作用下的侧向刚度,利用消能支撑屈服后所具有的耗能能力来提高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消能减振技术实现了既定的设计意图,保证了结构安全,同时节省了工程费用。  相似文献   

17.
近四十年来,我国建筑消能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能器,设计方法和设计标准日趋成熟,已在新建和既有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从消能器的研究与开发、消能减震结构创新体系、消能减震设计方法、消能减震标准化、国内典型消能减震工程应用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消能减震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成果,指出我国消能减震技术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及未来需重点研究的方向,为下一步消能减震技术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苏雨  孙钦杰  王伸远 《四川建材》2014,(1):73-74,77
本文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介绍了消能减震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消能减震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消能减震结构体系、消能器以及在抗震设计和加固中的应用,并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说明其消能减震作用,从而为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建筑结构消能减震的概念,探讨了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从层剪力与层间位移角两方面,对比分析了设置消能器的结构和原结构的抗震性能,指出消能减震设计能够增加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消能减震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加固工程中,该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消能减震装置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简要介绍了传统抗震技术和消能减震技术的区别,详细介绍了黏滞阻尼器的力学理论及计算方法。通过SAP2000进行数值仿真,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加固设计,阐述了消能减震加固设计的一般流程,对比分析了结构加固前和加固后的工况。结果表明,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加固后,有效地降低了结构的地震响应,达到了国家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