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沈林兴  刘英 《科普研究》2011,(Z1):66-70
电脑等数字化物件及其网络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化时代,其深远的影响力源于将现实世界蕴涵的信息进行了数字化(以数字0和1的组合来表示信息),并经过快速广泛的传播,形成虚拟世界。正是由于数字化以及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导出了数字化时代的种种特征。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是比由语言、符号所形成的模拟化的抽象世界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促使现实世界发生更深刻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求真欲,对科普有更高的要求。数字科普由于其突出的优势,必将成为科普的主流。传统科普也将与数字科普相配合而呈现崭新的面貌,在许多场合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沈林兴  刘英 《科普研究》2011,6(7):66-70
电脑等数字化物件及其网络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化时代,其深远的影响力源于将现实世界蕴涵的信息进行了数字化(以数字0和1的组合来表示信息),并经过快速广泛的传播,形成虚拟世界。正是由于数字化以及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导出了数字化时代的种种特征。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是比由语言、符号所形成的模拟化的抽象世界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促使现实世界发生更深刻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求真欲,对科普有更高的要求。数字科普由于其突出的优势,必将成为科普的主流。传统科普也将与数字科普相配合而呈现崭新的面貌,在许多场合发挥不  相似文献   

3.
赵军  王丽 《科普研究》2015,10(4):91-96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也快速发展,科普模式也亟待创新。本文系统总结了传统科普模式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微时代的特征及其对科普工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微时代科普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惠婷  魏景赋  郭健全 《科普研究》2016,11(1):22-24,32
移动时代的到来使得科学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高效的科普传播应当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注重对场景(情境) 的感知及信息(服务) 的适配。本文结合媒介场景理论,从场景四大要素(空间与环境、用户实时状态、用户生活惯性以及社交氛围) 入手,分析了科普信息传播中如何实现场景适配,提出科普信息的表现形式应当与移动场景相适配,并取得标准化适配与个性化适配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刘峰 《科普研究》2013,8(5):53-57
电视科普节目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开始面临收视下滑的压力,探索新的传播方法、提高节目传播效果成为电视科普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传媒生态发生了改变,电视媒体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利用大数据技术使电视科普节目具备了创新发展的可能,但是目前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注定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视科普节目传播方式探索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邓丽丽 《科普研究》2011,6(2):12-16
本文认为当下现代人已经逐步进入了快速阅读的时代,用一目了然的内容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已经逐渐成为目前科学知识普及的趋势。动漫游的表现特质高度契合了科学普及的诉求,拥有表现形式通俗、直观,受众范围存在大面积交集的特点,是科普活动的天然盟友。伴随着泛在时代、读图时代、多屏时代的到来,伴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普内容与动漫游表现形式的结合,将作为相关产业发展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7.
汤寿根 《科普研究》2011,6(4):62-64
1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新世纪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学校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部分,而科普作家则要担负起社会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9.
科普教育在社会发展和提高全民素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所做项目(山西移动科普展馆)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普教育中的研究与实现,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于科普教育中的可行性,然后介绍了虚拟现实的具体实现过程,并描述了一个虚拟人工交换的实例,最后展望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浩达 《科普研究》2014,9(1):12-19
从传统的科普概念到数字传播时代的科技传播行为,是数字技术在期间造就了数字传播的概念。通过对数字科普概念的再定义,我们认识到:社会的体制文化层决定数字科普的发展;观念文化层影响数字科普的内容;而物质文化层则是数字科普的需求动力。担当数字科普工作的机构与个人在将科学艺术引入数字科普的同时,也为数字科普的发展描绘了广阔前景。文章对基于数字技术的科技传播即数字科普文化观念进行了比对、研究,希望在抛砖引玉的同时与大家共同推动数字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模式和实施过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的意义,从科研人员的角度对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项目、科普任务和合理经费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借鉴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模式,提出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初步模式和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社区科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居民客体化"模型实施的结果,因此,科普思想由"居民客体化"向"居民主体化"转变,是从深层次上消解社区科普问题的先决条件。科普思想转变,首先要求科普工作者积极主动地转变科普观念,其次要培养社区居民的科普主体意识,最后需要构建信息流通顺畅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何丹  胥彦玲 《科普研究》2011,(Z1):26-28
数字科技馆将是数字化科普资源的集散中心,具备为全国科普产品开发、创作提供资源支撑的功能,以及面向公众开展网上科普宣传教育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数字科技馆建设发展迅速,出现了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代表的一批多方共建全面共享的全国性跨系统数字化科普资源平台。本文介绍了数字科技馆的发展及特点,重点分析了我国数字科技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数字科技馆科普形式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创新数字科技馆科普形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我国科普政策、管理机构的发展,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科学技术普及研究及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当前国内科普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政府应加大科普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实现科普项目产业化、市场化运营,加大科普人才培养,优秀科普产品宣传以及建立科普发展检测系统,为科普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撑等发展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钱贵晴 《科普研究》2009,4(4):16-23
从科普的自然属性理解,科普是非学科科学技术教育与传播的集合。作者综合应用脑科学及创新教育理论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对科普进行研究,提出了“科科普环境信息场”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以人为本的宗旨来理解科普,并从这一新视角对科普的定义、内涵、属性特征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现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现状,指出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已远远落后世界科技发展要求,与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不相匹配。建立我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机制是增进我国国家科技发展后劲、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现我国国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科普法》颁布实施之前,我国部门科普法制建设在诸多领域逐步展开,地方科普法制建设也广泛开展。《科普法》颁布实施十年来,我国科普法制建设全面深入发展,部门科普法制日渐系统和完善,地方科普法制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深入展开,科普关键领域和新兴领域的科普法制建设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8.
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发展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平衡发展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从资源共享、政策与管理规范、科普人才及理论研究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体系、管理机制、新媒体的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