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在常规检验过程中 ,发现某厂纯净水在菌落计数的营养琼脂平板上出现未曾见过的异常菌落 ,该菌落呈雪片状或花朵状 ,呈 5~ 8个边不等的多边形 ,5mm~ 7mm大小 ,中心圆形 ,有与边数相等的轮状辐射线直达边缘中心 ,表面光滑湿润 ,灰色带有浅绿色荧光 ,闻之有僵蚕味 ,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短小杆菌 ,菌体中心染色稍浅。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菌落计数分离菌株。18~ 2 0g昆明小鼠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批准文号 :京动许字第 990 0 1号 ,分 3组共 9只。1 2 方法参照《卫生防疫细菌检验》方法进行 ,应用Bi o…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岳阳市售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掌握本市近年来包装饮用水及天然矿泉水的质量安全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食品监管方案和靶向抽样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岳阳市水质安全,按照GB 8538-2016(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对岳阳市市售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验,统计分析2016~2022年岳阳市市售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按照年份、饮用水的类型、生产季节及厂址地域对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2年,共计检测水样485份,其中55份有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11.34%;其中2022年市售饮用水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率最高,为14.58%;纯净水和矿泉水中均存在部分污染,但在其他饮用水中的污染最严重,检出率为15.51%;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为20.98%;云溪区检出率高达3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实施以来成都市内生产和销售的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统计2015~2018年成都市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情况, 按照瓶装饮用水和桶装饮用水、饮用水的类型(纯净水、矿泉水、其他饮用水)、生产季节及厂址地域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994批次, 检出率为8.8%; 瓶装饮用水检出率0.6%, 桶装饮用水检出率达12.9%; 各类型桶装水均有检出, 纯净水、矿泉水及其他饮用水的检出率分别为2.0%、5.4%、15.5%; 分季节统计, 第三季度的检出率最高, 高达22.1%; 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包装饮用水厂址地域主要分布在成都市西北(属于邛崃山脉)。结论 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非常严重(尤其是桶装其他饮用水); 三季度污染情况最严重; 地域主要集中在邛崃山脉一带。  相似文献   

4.
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及溴酸盐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国标《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实施前后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溴酸盐污染情况,分析其污染原因,采用国标GB/T 8538-2008/54滤膜法和GB/T 5750.10-2006离子色谱法对样品中PA和溴酸盐进行分别检测。结果发现,在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水源水和成品水中PA超标率分别为11.43%和35.42%,成品水中溴酸盐超标率为42.12%。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水源水和成品水PA超标率分别为30.30%和7.65%,成品水中溴酸盐超标率为18.10%。国标实施前后成品水PA污染主要原因分别在于加工过程的污染和水源水的污染。因此国标实施后矿泉水中仍存在PA和溴酸盐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徐州市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2018年徐州市抽检的包装饮用水按照GB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结果 2018年共抽取包装饮用水310批次,总计48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5.5%。生产环节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要高于流通环节,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瓶装饮用水。结论徐州市包装饮用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风险隐患,相兲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市生产与流通环节中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状况,为其安全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B 8538-2016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对某市2016~2017年生产与流通环节中的矿泉水(a)、纯净水(b)、其他包装饮用水(c)进行抽样监测与数据分析。结果共抽样228批次,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2.3%,各类包装饮用水间的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s Exact Test);矿泉水的检出率比纯净水高(P_(a-b)0.0125,Fisher’s Exact Test),矿泉水与其他包装饮用水、以及纯净水与其他包装饮用水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_(a-c)0.0125、P_(b-c)0.0125,Fisher’s Exact Test)。各类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蓝/绿色素表型无明显差异(P0.05,Fisher’s Exact Test)。同时发现分离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耐药(耐药率均为100%)。结论纯净水卫生状况相对矿泉水较好,但各类包装饮用水均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及出现耐药株,应对包装饮用水产品加强生产管理、改进生产工艺,加强水资源监测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超标是桶装饮用水中常见的不合格指标。为了解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对本地生产的82批次桶装饮用水采用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核糖体分型。其中有18批次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2.0%。对分离出的36株分离株进行核糖体分型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 MS)分型分析,并对两种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两种分型都将分离株分为2大群,分别包括16和20个分离株,但每个群内的分离株不同。利用分型结果可以进行污染情况分析并建立数据库,从而为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溯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类水体环境中,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引起急性肠道炎等各种疾病。本文主要阐述了5种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点和具体应用,可为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飞 《食品安全导刊》2023,(19):122-124
目的:调查研究桶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问题。方法:选取我国某省份2020—2022年共计22个监测点对辖区内的桶装饮用水进行样品采集,通过分离实验、药敏实验、污染水平界定标准方法展开实验调查,采集样品数量共计1 901份,分析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水平及耐药性。结果:1 901份样品中有112份样品呈阳性,占比5.9%;污染水平> 100 CFU/250 m L的阳性概率达21.4%。结论:该地桶装饮用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问题,应该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进行水质监管,为当地居民创造良好饮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广东地区2018年市售的包装饮用水及天然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及检测。方法 采用国标《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对实验室2018年抽检的包装饮用水及天然矿泉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项目检测及分析。结果 275份包装饮用水及天然矿泉水中23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总阳性率为8.36%; 包装饮用水、天然矿泉水的阳性率分别为9.87%、1.92%; 包装饮用水中桶装水的阳性率为100%, 共检出76株阳性菌株, 菌株形态主要为蓝绿色。结论 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比天然矿泉水严重, 且集中在桶装包装饮用水中。建议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采取控制措施, 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瓶装饮用纯净水细菌数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群飞 《食品科学》2000,21(9):52-54
对瓶装饮用纯净水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某生产厂家采集5加仑和600ml塑料瓶(桶)装纯净水保存于室温。自生产后3h,每24~56h检验菌落总数,至保存35d止。保存过程中,所有600ml瓶装水试样的细菌数量均急剧增加,在5~7d内达到高峰,菌数范围在<1~1.53×105ml-1之间,之后,生长曲线呈现双峰。同样情况也出现在5加仑桶装成品中。  相似文献   

12.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经过长时间的人类活动,社会已赋予水以新的概念和功能,也就有了瓶装饮用水的市场。在新旧概念交替的过程中人们从不同角度来看水,自然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和讨论。1 瓶装饮用水的概念 1996年12月17日发布的《软饮料的分类》国  相似文献   

1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纯净水中邻苯二甲酸二己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东  陶然  徐强 《食品科学》2012,33(16):237-240
目的:为建立饮用纯净水中的邻苯二甲酸二己酯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正己烷萃取饮用纯净水中的邻苯二甲酸二己酯,氮吹并用甲醇定容,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方法标准曲线方程为y=1.5347x+0.0266,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0,该方法连续测定精密度为0.644%,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0.5742%,加标回收率为88.89%~97.73%。结论: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瓶装饮用纯净水中邻苯二甲酸二己酯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瓶装天然矿泉水霉菌菌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群飞  王榕 《食品科学》1997,18(2):49-52
对瓶装天然矿泉水霉菌菌相进行了研究分析,335份样品霉菌检出率为65.4%,检出24属7166株霉菌中,产毒菌属占有较大比例,优势菌群为头孢霉属,曲霉属和枝孢霉属,它们是土壤,空气和植物体中的常见菌,也是通常造成瓶装矿泉水成品发生霉菌性沉淀的主要原因,结合菌相分析,讨论了优势菌属的自然分布及生态特性,导致污染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包装饮用水生产工艺中微生物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在A、B、C、D四个市的包装饮用水产工艺中的微生物进行调查,获得微生物污染的基础数据,评价企业生产工艺中微生物污染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全面对四个工厂生产工艺过程中原水、过程水及成品水进行微生物检测,利用传统和分子方法对优势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33份样品霉菌和酵母计数、大肠菌群检出值均1 CFU/mL,砂滤水和碳滤水的菌落总数均有检出,且检出值较高。过程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均未检出,其中碳滤水有检出粪链球菌,反渗透(Reverses Osmosis,RO)水有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共分离到34株细菌,优势菌包括食酸菌属、假单胞菌属、分枝杆菌属和芽胞杆菌属。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工艺对微生物的控制较为有效,微生物危害风险较低。议包装饮用水企业建立生产现场微生物识别系统,加强微生物监控,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风险,为合理有效地控制生产工艺中微生物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改良克氏 (Pringsheim’s)液无机盐组分中 ,添加适量的土壤提取液、微量元素、抗生素等 ,通过比较小球藻、栅藻等藻类的生长情况和实际样品的测试 ,研制出藻类 2 # 培养基。采用液体大样法或琼脂平板法 ,2 5~ 2 8℃光照静置培养 5~ 10d ,可对饮用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中污染的藻类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北京市西北部城区近3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等4类饮用水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以便及时消除隐患。方法于2009—2011年对北京市西北部城区的20家单位生产、销售或饮用的瓶(桶)装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净水及生活饮用水,依据相应的卫生或质量标准进行监测检验。结果共检验50件饮用水样品,总体合格率为50.00%,其中饮用天然矿泉水及生活饮用水样品均为合格,瓶(桶)装饮用纯净水样品合格率为36.67%,饮用净水样品均不合格。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不合格指标为pH值、电导率、高锰酸钾消耗量、氯化物、菌落总数及霉菌和酵母菌,饮用净水不合格指标为色度、pH值、总硬度、铁、硫酸盐、耗氧量、铅及细菌总数。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的pH值超标率为66.67%,且pH测定值最高达到8.48,为国家标准上限值的1.2倍。结论北京市西北部城区近3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及饮用净水检验合格率很低,二者共同的问题为pH值、耗氧量及菌落总数超标。瓶(桶)装饮用纯净水普遍存在pH值超标情况,亟待引起重视。建议加强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及饮用净水的主动监测与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市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 分析广州市桶装饮用水的饮用安全性。方法 按照GB 8538-2016(20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对广州市桶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 并根据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限量的判定, 统计2016~2017年广州市桶装饮用水的监督抽查检验情况, 分析桶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结果 2016~2017年, 共计抽样检验广州市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桶装饮用水654份, 总计18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检出率为2.75%。其中2016年从285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0份, 检出率为3.50%; 2017年从369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8份, 检出率为2.17%。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环节。结论 广州市桶装饮用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确保消费者的饮水安全, 同时提醒消费者提高对桶装饮用水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构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定性检测方法并开展应用效果评价。通过低菌浓度接种,选取合适培养条件及增菌基础肉汤,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增菌液配方,通过多重比较优化选择分离培养基配方。以GB 8538-2022方法为对照,选取市售包装饮用水加入不同类别、菌量标准菌后,使用臭氧发生器分别通气0、30、60、90 min后,再进行膜过滤富集增菌-选择划线分离-MALDI-TOF MS仪鉴定的定性测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选择性、特异性,并选取不同类别样品进行应用效果测试。该研究构建的定性检测方法第一步增菌选取TSB添加甘露醇4 g/L配方,42 ℃培养6~8 h;第二步选择分离选取CN添加丙酮酸钠0.20 g/L配方,42 ℃培养24~48 h,利用MALDI-TOF MS仪对可疑菌可实现准确、快速、高通量鉴定。该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识别限为3 CFU/250 mL,可识别1 000~10 000 CFU/250 mL干扰菌,对不同样品的检测识别效果较现行国标差异显著(x2=25.45,P<0.05),相对现有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安全、高效等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传统国标GB/T 8538-2008方法、基于OprL基因的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检测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显示,采集的46份市场水样中,用传统GB8538-2008方法检出了3份阳性样品,检出率为6.5%,检测时间至少2天;而PCR和LAMP方法都检出4份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