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西油田总体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港西油田推广应用已24年,聚合物驱控制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的21.9%,聚合物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港西油田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经证实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重点介绍港西三区聚驱后注聚/表二元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实施方案优化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从而验证了聚驱后注聚/表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港西油田复杂断块"双高"油藏条件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又面临新的挑战,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技术成为油田下一步稳产重要接续方法。本文针对聚合物驱进入高含水阶段后进行三元驱的可行性展开了研究,利用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条件的三元体系,在室内开展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驱油效率后进行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采收率后,开展三元体系驱油能够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随着三元体系中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聚驱后三元体系驱替至含水100%时可以获得一定的采收率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随着三元体系中弱碱质量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驱后开展的三元体系驱极限驱油效率均有增值,且在弱碱质量浓度接近0.5%时驱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上返萨Ⅲ4-10油层聚合物驱是继一类油层(葡I1-2油层)五个注聚合物区块后喇嘛甸油田开辟的又一新的注聚推广区块,同时也是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的第一个上返工业区块。在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采收率,利用精细地质技术分析确定在北北块一区开展SⅢ4-10油层上返,并开展高分子几个高浓度聚合物驱。SⅢ4-10油层平面及纵向上非均质比较严重,通过油水井综合调整,努力改善区块的整体开采效果,及时分析总结对其它二类油层上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聚驱开发技术已由延缓油田产量递减的支持型技术逐渐转化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支柱型技术,但从目前已停注聚和部分停注聚的一类油层聚驱区块开发效果看,聚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参差不齐。把一类油层聚驱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各种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影响一类油层聚驱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为聚合物驱决策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油是目前最为盛行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随着聚合物驱进入中后期,聚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已经得到石油工作者的重视,而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对于合理选择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十分重要。针对矿场实际需求,建立二层并联层间非均质物理模型,并在其上对影响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因素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聚合物驱油采收率、聚驱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聚合物驱和后续水驱阶段水线推进情况和聚合物总滞留量进行分析得出,油藏非均质性、聚合物溶液浓度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聚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层,其中,低渗透层剩余油饱和度为33.0%~52.2%。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海复杂河流相X稠油油田油藏条件,考虑到该油田原油黏度变化特征,选用增黏能力较好的HJ聚合物作为驱油聚合物,通过室内填砂管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原油黏度、聚合物溶液浓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越高,水驱后剩余油越多,后续聚驱的挖潜潜力越大;原油黏度越高,聚驱采收率随聚合物浓度增大而增大的幅度越大,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使水油黏度较高时,也会出现聚驱采收率高粘原油大于低粘原油的现象;从采收率和经济的角度考虑,在复杂河流相油藏条件下,对于黏度为50~500mPa·s的普通稠油,聚驱用聚合物浓度应选用大于等于2000mg/L。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聚驱开发区块逐渐进入高含水阶段,主力油层产量逐年下降,三元驱油方法成为油田下一步稳产重要接续方法。本文针对大庆主力油层进入聚驱高含水阶段后进行三元驱的可行性展开了研究,利用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条件的三元体系,在室内开展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驱油效率后进行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采收率后,开展三元体系驱油能够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随着三元体系中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聚驱后三元体系驱替至含水100%时可以获得一定的采收率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随着三元体系中弱碱质量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驱后开展的三元体系驱极限驱油效率均有增值,且在弱碱质量浓度接近0.5%时极限驱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SUN生物酶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特点、油藏适用条件.详细分析了港西油田西39-20井区应用SUN生物酶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从运用该技术时的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场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砾岩油藏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从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等方面评价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聚合物驱后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聚合物驱后深部调剖技术、聚合物驱后高效洗油技术,并结合砾岩油藏的储层物性和已有的砾岩油藏二次开发经验,提出了适合砾岩油藏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溶液的注入不可避免的影响油藏物性参数,进而直接影响聚合物驱油的整体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大港油田港西A区开展了聚驱过程中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储层物性参数变化的驱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注入使近井地带渗透率大幅度降低,同时导致层内和层间非均质加剧,影响采油效果;粘度连续降低的变粘度驱油体系能够适应这种储层变化情况,并且大幅度动用中低渗透层剩余油,比单一粘度聚驱提高采收率3.8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萨中地区葡Ⅰ组主力油层已全面进入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阶段,从开发效果统计来看,已结束注聚区块的采出程度在50%左右,尚有一半的储量没有采出,说明聚合物驱后仍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因此,开展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和现场试验具有重大意义,这项技术的成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对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认清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是这部分储量二次开发的根本所在,本文通过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取心井资料、动静态资料、测试资料等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应用于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于葡Ⅰ组主力油层聚合物驱后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庆油田主力油层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急需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接续技术方法。本文针对聚合物驱进入高含水阶段后进行三元驱的可行性展开了研究,利用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条件的三元体系,模拟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驱油效率后,开展三元体系极限驱油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采收率后,开展三元体系驱油能够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当弱碱三元体系中碱浓度较低时,聚驱后三元驱的采收率增加值较高,阶段极限采收率可达32.97%;当强碱三元体系中强碱浓度较高时极限采收率可达30.29%。在体系其他组成相同的条件下,基于强碱三元体系对注入系统和油层伤害较严重的问题,建议采用弱碱三元体系开展驱油生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特点,大港油田在A区开展了污水聚合物驱工业化现场试验。现场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通过对相关指标分析,明确了A区聚合物驱油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案部署,预计提高采收率12%以上。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证实聚/表二元驱可提高采收率值大于20%,聚/表二元驱油藏数值模拟预测,提高采收率可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再提高4.76个百分点,使油田最终采收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特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驱油用剂,具有驱油及示踪双重作用,根据油井见聚与见效关系,可以反映油井见效机理,利用聚合法聚类分析,以油井见聚时间、见效时间、含水率降低幅度和见效有效期为样本因子进行聚类,在分类基础上统计各类储层参数及非均质情况,结果表明大庆油田表外储层,最佳聚驱选井静态资料范围渗透率450mD左右,洛仑兹系数0.3以及突进系数为2左右为最佳聚驱油藏,该结果为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以及今后聚合物驱的选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聚合物驱是发展较早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目前油田中所使用的聚驱方法较多,大部分在驱后仍有很大部分的原油残留于油田中。为了提高聚合物驱的采收效果,实际采油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方法较多,本文简单介绍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有关实验,供广大油田开发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室内研究表明,一类油层聚驱后高浓度聚驱仍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左右。为进一步探索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在喇嘛甸油田北东块葡Ⅰ1-2油层开展了聚驱后缩小井距高浓度聚合物驱现场试验。试验注入高浓度聚合物0.095PV后油井开始见效,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但随着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注入,目前试验区含水出现回升趋势。文章通过对注采井开发状况分析,结合油层剖面动用状况、射孔情况、连通和发育状况等地质因素研究,分析含水回升原因,对试验区下步综合调整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过近十年的注聚开发,萨南油田南二区葡I组油层处于聚合物驱油后续水驱阶段,目前的注入井注入的溶液是经过处理的油田污水,采油井采出液的平均综合含水是97.6%,区块的采出程度是64.75%,聚合物驱油累计增油390.2万吨,提高采收率19.88个百分点,提高采收率方案设计9.8个百分点。在2011年11月,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对南二区东部的注水井南2-2-P40及井区的4口采油井开展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将对采油井微生物吞吐和对注水井注入微生物菌溶液、聚合物混合溶液组合在一起进行试验,化验注入液和采出液的组分检查微生物菌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与岩石及其流体的适应情况,判断微生物菌溶液驱油技术在萨南油田南二区东部葡I组油层经过聚合物驱油后的注入油田污水开发阶段中是否能应用,其应用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18.
延长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油井产水上升快、产能下降快、水驱效率低等问题,利用微生物调驱功能,改善注采关系,可对低渗油藏起控水增油的作用。文章以延长油田瓦窑堡元峁为目的区块,对两种微生物菌种在延长特低渗油藏的调驱性能进行室内评价。结果表明:YM4-DP1混合菌种驱在延长特低渗透油藏中具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可以进行调剖驱油。  相似文献   

19.
由于油藏条件、聚合物注入性以及经济性的限制,稠油聚驱允许的聚合物浓度往往难以达到报道的"最优值"。在聚合物浓度恒定或变化较小时,原油黏度增大对聚驱采收率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聚驱在相对高黏度原油油藏的适应性。利用不同黏度的普通稠油样本,进行了大量的聚合物驱油实验,发现原油黏度对聚驱采收率的影响受聚合物使用浓度或水油黏度比的控制。在原油黏度:50~500mPa·s,水油黏度比:0.02~0.62的条件下,聚驱采收率随原油黏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稠油聚驱采收率上升加快,50~500 mPa·s原油驱替用聚合物浓度应大于等于2 000 mg/L;同时,原油黏度越高,增加聚合物浓度带来的采收率增幅和经济效益越大。在幵联模型中,300mPa·s原油的聚驱替效率和剖面调整效果均差于50mPa·s原油,导致其聚驱采收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驱油在国内许多油田已广泛应用,试井在聚合物驱油藏中用的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确定聚驱前缘响应时间的三种方法及复合储层内区半径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同时以大庆油田某一典型区块聚合物驱油井在不同年份的试井测试数据为基础,解释大量油井,总结规律,最后以一口典型井说明聚合物驱油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