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柴油机排放法规与排放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代表的的三大车用柴油机排放法规体系,阐述了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器技术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为我国制定自己的柴油机排放法规和提高我国的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水平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再生净化是汽车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论述了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微波再生净化系统的构成、过渡器结构分析、再生腔结构分析,以及如何对过滤器再生效果的间接性评价指标。对设计制造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净化装置具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测量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物的三种方法——热重法、萃取法和真空加热法作了对比。试验证明,用真空加热法测得的挥发物的量与萃取法测得的可溶性有机物的量相同。文中给出了用真空加热法测得的6110型柴油机微粒的可溶有机物和干烟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排放物中含有大量微粒,对环境影响严重,其中,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降低柴油机的排放,特别是降低其微粒排放是柴油机环保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文章从燃料、机内控制及微粒排放后处理技术方面,分析了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因素及机内的一些控制措施,阐述了国内外目前研究柴油机微粒排放后处理装置的废气再循环和选择性催化还原等主要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并对满足未来超低排放法规的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对S195型单缸涡流室柴油机在各种负荷和转速下的废气排放(CO、HC、NO_x等)的测试结果。还进行了排气烟度的测量和排气中碳质微粒粒度和浓度的分析,并提供了部分结果。文中指出,为了减轻这种柴油机的排气对空气的污染,对柴油机的最大循环供油量进行适当限制是绝对必要的,也是极其迫切的。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物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测量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物的三种方法-热重法,萃取法和真空加热法作了对比。试验证明,用真空加热法测得的挥发物的量与萃取法测得的可溶性有机物的量相同。2文中给出了用真空加热法测得的6110型柴油机微粒的要溶有机物和干烟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7.
静电捕集柴油机排气微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柴油机排气微粒的危害性、控制此类微粒的重要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采用高压脉冲直流电源的静电捕集装置来净化柴油机排气微粒的研究课题,经试验表明:此装置既能高效捕集柴油机尾气中的排气微粒,也对其HC、NOx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建立了微粒静电捕集效率计算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类似微粒静电捕集器的捕集效率的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柴油机微粒(PM)和NO_x排放,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设计低温等离子体(NTP)发生器;利用NTP,对加装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柴油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况下,柴油机微粒排放的粒径分布呈单峰分布,93%的微粒是超细微粒;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对微粒数量的捕集效率约为93.8%;NTP活性气体通入后,与未通入NTP的DPF下游微粒的数量密度相比,DPF下游微粒排放的数量密度减小了68%,粒径尺寸在25.5~124.1nm减小幅度相对较大,约为80%,微粒的几何平均直径也有所减小;DPF和NTP活性气体双重作用可在降低微粒排放的同时降低NO_x排放;微粒数量密度减小98%,NO_x转化效率约为57%.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报导了一台非直喷轻型柴油机485Q排气微粒的物理特性的实验结果。接着叙述了一种泡沫陶瓷排气微粒后处理器的研制工作。485Q柴油机台架试验表明,泡沫陶瓷滤芯可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量50%以上。当排气温度超过450~480℃时,已沉积在滤芯上的微粒可自行燃烧,使滤芯获得再生。在柴油中添加少量某些金属有机物,再生温度可降低。  相似文献   

10.
车用柴油机排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了降低车用柴油机的NOx排放,设计了用于增压中冷柴油机的排气再循环(EGR)系统。介绍了EGR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采用进气节流阀与EGR流量控制阀联合控制,可实现0~30%EGR率的优化。利用13工况对该系统控制NOx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采用EGR技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NOx的排放,微粒排放基本不变。但HC和CO排放有所增加,13工况加权比油耗也较原机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