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静校正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常规静校正方法只能处理小静校正量,无法用于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因而实际处理中多使用趋势面静校正方法进行转换波静校正,但该方法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文中介绍了一种人机联作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及其在Focus平台上的开发与应用.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人机联作转换波静校正的原理及其开发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校正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常规静校正方法只能处理小静校正量,无法用于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因而实际处理中多使用趋势面静校正方法进行转换波静校正,但该方法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中介绍了一种人机联作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及其在Focus平台上的开发与应用,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纵横波共检波点叠加道相关的剩余静校正方法是利用纵波和转换波资料信息,解决转换波资料较大时移剩余静校正量的一种特殊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实际资料处理时,出现了纵横波速度比值求解不准确和资料呈现浅、中深层静校正量不一致的情况。详细分析了该方法出现以上情况的具体原因,针对该方法的工业化实施缺点,提出了改进措施;利用纵波构造控制解决转换波长波长剩余静校正量;采用常规剩余静校正进一步求解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应用长、短波长静校正量,再次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得到更精确的速度;进行动校正之后,采用基于纵横波CRP叠加道相关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和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求解最终转换波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改进措施后,结合文中工业化实施流程能够进一步提高方法在处理多波资料时的适应能力和静校正量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技术在大庆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P-SV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是陆地多波勘探的“瓶颈”问题,目前尚未有公认的有效解决方法。针对大庆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即将基于三分量微测井资料的模型法和改进型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干法组合在一起进行转换波静校正。模型法较好地解决了转换波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改进型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干法解决了转换波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消除了因静校正问题造成的假构造现象,增强了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了转换波地震剖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LNS地区三维超大面积转换波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套三维低信噪比转换波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方法:直接应用纵波炮点静校正量作为转换波炮点静校正量;对于转换波接收点校正量的计算,首先通过比例系数法求取初始接收点校正量,然后利用常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求取短波长校正量,最后采用基于共接收点叠加的趋势面方法消除残留校正量。实际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转换波资料的成像质量,为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和油藏描述奠定了良好的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6.
横波微测井转换波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转换波静校正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成熟的方法可以借鉴,常规用于纵波静校正的许多方法,很难照搬到转换波处理当中,所以,需要从最基本的表层资料采集入手,寻找一种系统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微测井一直是解决纵波勘探表层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表层调查方法,同样利用横波震源,也可以进行横波微测井采集。从横波资料的表层调查和应用,转换波静校正量的计算和应用2个方面,对横波微测井转换波静校正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说明该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并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于横波的低速带厚且不均匀,转换横波速度又比较低,因此转换波静校正量大且横向变化剧烈。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简单又易于实现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根据多分量微测井资料求取低速层纵、横波平均速度比,利用纵波检波点静校正量和该速度比来求取转换波长波长静校正量。在动校炮集上拾取较清楚的反射层时间,再通过拟合抛物线时间与实际拾取反射层时间的差来求取转换波短波长静校正量。实际数据处理表明,该静校正技术能解决转换波静校正问题,转换波记录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该方法已经用于川西三维三分量转换波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海上多波地震勘探中 ,P SV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严重影响了转换波资料的处理质量。文中针对中国南海地震地质条件 ,在借鉴前人研究静校正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在CRP叠加剖面 (X分量 )上人工拾取同相轴 ,并用相应的纵波资料作为判别准则的P SV转换波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在莺歌海盆地多波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详细分析了转换波资料特征的基础上,以苏里格气田实际采集的多波资料为对象,开展了极性反转、转换波静校正、叠前噪声压制、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等关键处理方法的研究.提出了PS波构造相似法转换波静校正、分频噪声压制技术及共转换点道集抽取解决方案,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处理巨厚黄土塬地区的地震资料时,常规静校正方法难以解决复杂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给地震资料处理成果的构造形态和信噪比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分析了常规静校正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开展了针对巨厚黄土塬地区的静校正处理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标志层控制的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标志层构造形态控制的高程静校正、基于初至波叠加的中波长静校正和基于标志层修正的剩余静校正3个递进式的步骤,依次用于消除长波长静校正量、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和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探讨了上述递进式静校正方法的技术流程和关键环节;参照巨厚黄土塬地区地震勘探实际情况,正演模拟含水平层和不含水平层的二维数值模型数据;分别采用标志层控制的静校正方法、层析静校正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标志层控制的静校正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巨厚黄土塬地区中、长波长静校正不准确的问题。对鄂尔多斯盆地某巨厚黄土塬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分别采用标志层控制的静校正方法和层析静校正方法进行试处理,结果显示采用标志层控制的静校正方法得到的处理成果可靠性和品质明显更高,弥补了常规静校正处理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前转换波静校正技术方法众多,已成为多分量勘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些方法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1)面波反演法存在面波发散、难以确定频散周期及复杂探区面波信噪比低、频散曲线拾取困难等问题;(2)初至波静校正方法中的层析反演和折射法的转换波初至信噪比低,尤其在复杂探区拾取初至很难;(3)共检波点道集叠加纵波构造约束法要求地下反射界面变化相对平缓或者水平。因此,上述方法目前都不适合复杂构造转换波静校正。为此,提出一种复杂构造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具体步骤为:(1)通过层位拉平方法消除转换波静校正构造项,克服层位基本水平的限制。首先拾取P-P波CMP叠加信噪比较高的构造层位,并计算层位拉平投影时差,用投影时差“拉平”叠前数据;(2)将层位拉平数据转换到共检波点域并重新完成共检波点P-P波速度分析,以使共检波点道集的每道速度相同,消除复杂构造横向速度剧烈变化及速度分析精度不高造成的道间动校正误差,既可以使共检波点同相叠加、提高信噪比,又减少了速度精度不高对地震道剩余静校正量的影响;(3)把P-P波构造层位拉平的投影时差转换到P-SV域拉平P-SV波叠前数据,在共检波点域重新完成P-...  相似文献   

12.
转换波勘探成本低,获取的地下信息量大。但由于转换波的传播路径不对称,入射波与反射波的速度不同,因此转换波资料的成像比纵波资料更复杂。为此,对转换波成像的主要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转换波成像思路作了介绍。转换波成像方法可分为叠后偏移和叠前偏移成像两种,叠后偏移主要包括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动校正、转换波倾角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叠前时间偏移主要分为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和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两大类。分别对叠后偏移的4个主要处理步骤和叠前偏移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指出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是目前转换波资料处理的发展方向。新的转换波成像思路是,先对转换波资料进行转换,然后再成像,如非对称性校正法和纯横波成像法等,对这些新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转换波成像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即转换波成像配套技术的研究如静校正、去噪,以及能更好地适应不同观测系统的高保真、高分辨率的叠前成像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庆油田喇嘛甸区块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依据静校正量由大到小分层次解决的思路,首先采用模型法解决了与基准面有关的长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然后在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利用纵波和转换波的反射信息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最终应用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解决短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喇嘛甸区块三维转换波成像剖面与纵波剖面在构造、断层上的形态一致,而且波组保持了纵、横波各自的特点,为后续利用纵、横波联合进行储集层物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在新场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分量全数字地震仪的迅速发展和采集方法的改进, 三维转换波地震勘探在全球的油气勘探中呈现上升趋势, 但大多数实际勘探效果尚未取得理论上的期望成果, 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三维转换波本身的特殊性, 不能采用常规的纵波处理技术来实现, 而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尚待完善。依据新场地区的宽方位三维三分量资料, 进行了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包括, 从采集坐标到处理坐标的坐标旋转技术、根据信号和噪音不相关性去噪的矢量滤波技术、基于构造时间控制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四参数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以及转换波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经这些技术处理后的新场地区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叠加剖面, 成像清晰, 归位准确, 地质形态好, 与纵波剖面具有一致的构造特征和良好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三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三分量地震数据具有特殊性,常规纵波地震数据的处理方法不能满足其需要。本文基于三分量地震数据的特点,对三分量转换波地震数据处理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实用性研究,其中包括转换波水平分量的坐标旋转处理、转换波的共转换点(CCP)计算、转换波的静校正及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迭代计算和针对转换波的去噪技术等。文中展示了这些处理技术在中国西部T气田的三分量地震数据处理中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在P波及PS转换波的最终处理剖面上可见目的层的P波和PS波的振幅和波形均有明显差异,这为综合应用纵横波数据联合解释、提高油气藏识别的精度和成功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据,展现了三分量地震勘探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相对一个排列,沙漠区小沙丘的高程起伏变化一般不足以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而大幅度起伏的沙梁和低、降速带纵横向速度和厚度的变化,才是引起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主要原因。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地表主要表现为条带沙梁和蜂窝状流动沙丘,近地表低、降速层带中存在高速夹层。采用了3种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分别为:近地表分层模型法,主要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通过控制点间内插的方式建立模型;初至波折射静校正法,利用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时间,通过给定的近地表初始速度构建模型;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法,利用更加丰富的初至信息,包括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等,通过多次迭代,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通过实际应用,研究分析了3种方法静校正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认为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效果最好,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