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鹏  林涛  周开伦 《有线电视技术》2006,13(11):51-54,69
H.264/AVC是新一代视频编解码标准。它引入了去块效应滤波系统。该系统也是H.264在相对码率较低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较好的主观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H.264/AVC编解码系统中的去块效应滤波器。分析了该滤波器的滤波原理和过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滤波器在提高图像质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H.264/AVC编解码器中块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去块效应滤波的算法原理,提出了基于FPGA平台实现的H.264/AVC解码器中的去块效应滤波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并通过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3.
谢将相  杨昆  张春  王志华 《电视技术》2006,(7):28-30,34
针对H.264/AVC解码器中的去块效应滤波系统提出了一种有效的VLSI硬件结构.该系统是基于OR1200处理器挂于Wishbone总线上,采用UMC0.18 CMOS工艺流片.该系统较以往去块效应滤波系统具有高效率低复杂度等特点.由仿真综合结果可知,该系统在工作频率100MHz时对HDTV(1 920×1 088@29 fps;1 280×720@66 fps)能较好实现实时滤波,并且综合后的逻辑门只有15.33 k(不含片内SRAM).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中增加了环路滤波技术来提高编码图像质量。研究了滤波过程中的两种算法:去块滤波和自适应采样点滤波。去块滤波可以消除块效应,自适应采样点滤波可以减小图像失真。通过实验仿真,分析了滤波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滤波技术提高了编码性能,改善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中增加了环路滤波技术来提高编码图像质量。本文研究了滤波过程中的两种算法:去块滤波和自适应采样点滤波。去块滤波可以消除块效应,自适应采样点滤波可以减小图像失真。通过实验仿真,分析了滤波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滤波技术提高了编码性能,改善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容预分析的环路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文  高新波  何立火  张花 《通信学报》2009,30(6):95-102
传统基于块的视频编码系统,在较低码率情形下进行编码时总会遇到块效应现象.针对H.264中去块滤波中边缘强度判断的高计算复杂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预分析的快速环路滤波算法.该算法在光流方程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帧间的相关性,采用STGS(spatial-temporal gradient scale)图进行不同区域特征的划分,将块效应强度的划分由以像素为单位转化为以块为单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大大降低了滤波算法的复杂度,且主观效果与H.264环路滤波系统的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一种快速去块滤波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由于图象的预测,补偿,变换,量化引起得块效应,H.264/AVC标准中引入了去块滤波器.本文通过采用并行滤波,介绍了一种编解码环中快速实现去块滤波的滤波器结构,分析了该结构的滤波原理以及滤波过程中数据的存储.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针对wedgelet重建图像的空域自适应去块效应算法.算法针对不同图像块之间块效应的强弱程度,合理调整块边缘滤波像素的个数,从而实现自适应地消除块效应.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较好地保留了图像的纹理和边缘的同时能有效地去除图像的块效应.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去块效应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块离散余弦变换的图像和视频压缩主要缺点就是在低比特率时会在块边界出现明显的方块效应。本文提出一种充分利用人类视觉特性,在图像的平滑区和纹理区分别采用一维DCT域滤波和空间域滤波的去块效应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既能有效地去除方块效应又能保护图像的边缘信息。  相似文献   

10.
颜开汉 《通信技术》2010,43(8):242-243,246
H.264是ITU-T/ISO在2003年公布的最新的国际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它大大提高了编码效率和图像质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编解码环路中引入了去块滤波器。介绍了H.264视频编码标准中的去块滤波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的去块滤波器硬件结构。该结构通过合理利用本地SRAM资源,大大减少了总线带宽需求,提高了硬件处理速度。仿真结果显示,通过该去块滤波器进行环路滤波,很大程度地消除了方块效应,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视频编码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在Slepian-Wolf和Wyner-Ziv编码理论基础上的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一种全新的编码框架.与传统视频编码方案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决定它可为未来无线视频信号编码与传输提供具有极大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本文对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剖析和展望了影响当今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在Slepian-Wolf和Wyner-Ziv编码理论基础上的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一种全新的编码框架。与传统视频编码方案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决定它可为未来无线视频信号编码与传输提供具有极大竞争力的解决方案。首先详细介绍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理论基础和特点,然后讨论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基于压缩感知的视频编解码器在对视频帧图像进行处理时大多采用固定分组的形式,视频中出现场景快速变化时,其重构视频帧的效果较差。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自适应帧图像分组视频编解码器,无论场景变化快慢,均能获到较好的视频帧重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视频场景快速变换时该编解码器的视频帧重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熊斌  赵曙光  郭星明 《通信技术》2011,44(5):116-118
现在的视频处理系统中往往需要对多路的视频进行智能处理,针对这一要求,这里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和ARM的多路视频处理系统新方案。该系统中包含了四片DSP和一片ARM,每片DSP及其外设组成一个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地处理四路视频信号。ARM及其外设则构成管理子系统,主要完成网络发送视频数据以及实现UART等功能。DSP与ARM之间通过HPI总线进行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5.
图象压缩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钟声 《电子学报》1995,23(10):117-123
本文介绍当前图象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静态图象重点讨论以人眼视觉感知特性为指导的压缩技术,对于动态图象压缩技术,着重介绍MPEG-2及正在发展中的MPEG-4的一些目标和特点,以及基于模型的编码方法,文中还简介了图象压缩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话音无阻塞、视频图像清晰流畅和低延迟的高品质可视通话,提出了一种使用PSTN单独传送话音,使用IP网络单独传送通话者视频并在终端同步还原的可视电话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系统由终端和支撑服务器群构成。设计用PSTN的话音拨号信号或来电振铃信号作为视频呼叫的触发信号,终端通过捕获电话号码封装为SIP的Invite消息并发起视频呼叫,与对端建立P2P连接并使用UDP报文传送RTP视频流来实现视频通话。系统测试表明通话话音始终无阻塞;在带宽为256kbit/s、IP网络无拥塞的条件下,实现了视频CIF分辨率,帧频30fps,视频延迟小于60ms;用户使用习惯如电话号码和拨号方式无需任何改变。其综合性能优于现有的PSTN可视电话和IP可视电话。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甚低码率编码的网络视频服务器,采用W9961CF编码芯片,既考虑到了视频数据编码效率的提高,也考虑到了信道容错能力的增强,能够适应矿区高误码率的通信网络.详细阐述系统硬件设计及工作流程,重点分析了其视频编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运营级的视频监控系统,是满足运营商要求的视频监控平台。本文就运营级的视频监控系统在架构、建设、以及安全性、建设性原则等的角度,介绍了运营级的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并探讨了系统网络流量是如何来保障的问题,给运营商实施监控平台一个全方位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A generic definition of video objects, which is a group of pixels with temporal motion coherence, is considered. The generic video object (GVO) is the superset of the conventional video objects considered in the object segmentation literature. Because of its motion coherence, the GVO can be easily recognised by the human visual system. However, due to its arbitrary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GVO cannot be easily detected by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which often assume the spatial homogeneousness of the video objects. The concept of extended optical flow is introduced and a dynamic programming framework for the GVO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is developed, whose solution is given by the Viterbi algorithm. Using this dynamic programming formulation, the proposed object detection algorithm is able to discover the motion path of the GVO automatically and refine its spatial region of support progressively. In addition to object segmentat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lso be applied to video pre-processing, removing the so-called 'video mask' noise in digital video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ype of vision-assisted video pre-process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compress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基于H.323,标准的全面视频网络解决方案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电信科学》1999,15(2):37-40
目前H.323已成为视频技术的发展重点,本文介绍了如何基于H.323标准,在的Intranet上构建企业多媒体网,实现视频会议,视频广播,视频监控等功能,并介绍了各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