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厚板产品矫直质量,采用弹塑性差分的曲率积分方法,分析了弯辊对矫直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弯辊量与压下量的关系,为建立中厚板辊式矫直过程的弯辊设定模型奠定了基础。计算结果表明,为了使板材矫直后的残余曲率和残余应力最小化,施加弯辊时要考虑入口压下量的影响。单从降低残余曲率的角度考虑,小压下量和大压下量下都可以施加负弯辊,但正弯辊只适用于小压下量。从控制宽度方向残余应力的角度考虑,正弯辊施加于小入口压下量时弯辊作用明显,为了消除正弯辊对厚度方向残余应力的不利作用,采用正弯辊时入口压下量不宜过大。施加弯辊会增加矫直力,因此设定弯辊量时要考虑矫直机能力的限制。研究发现了弯辊对塑性变形率的影响规律:负弯辊出现了使塑性变形率随着入口压下量的增加而减少的阶段,正弯辊可消除塑性变形率为零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H型钢辊式矫直过程及矫直后的残余应力对其承载能力有很大影响,传统上以残余几何形态评价矫直效果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弹塑性理论,对辊式矫直过程中H型钢断面上弹性核高度和残余应力进行了理论研究,推导出了相关解析公式,结合实例计算及仿真,验证了解析公式的正确性,对现场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辊式矫直产生的轧高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源  林戈非 《钢铁钒钛》1999,20(1):38-43
测定了矫直前后钢轨外形尺寸变化(包括发头宽度、轨高、钢轨长度),分析了轨高减少的原因。通过试验室模拟,提出了轨高减少的变形机理。  相似文献   

4.
王云  刘才  马立东  王玉峰  黄庆学 《钢铁》2012,47(9):50-52,73
针对棒材实际矫直过程中辊缝不易确定的问题,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棒材二辊矫直过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辊缝下矫直力、成品棒材残余应力、最大挠度和塑性变形深度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辊缝取值范围,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减少了实际生产中辊缝调节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5.
6.
7.
8.
利用AutoCAD软件成功地设计了用作圆材矫直的矫直辊辊形。  相似文献   

9.
针对辊式矫直过程建立具有边浪特征的带钢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对比现场工况实测矫直力与有限元模型计算所得的矫直力,得到二者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精度。分别采用原始曲率补偿法和塑性变形层增加法确定了4种弯辊量设定方案。采用上述方案对浪高为20 mm的带钢进行矫直,对比矫直后带钢平直度情况,得出按最高浪采用原始曲率补偿法计算得到的弯辊量矫直效果最优。同时随着弯辊量的加大,矫直力也随之增加,为现场边浪矫直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辊径和辊距是辊式矫直机最重要的基本参数。从矫直质量出发,分析了咬入条件、接触应力和强度条件对辊径和辊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条件是影响辊距和辊径的关键因素,是确定辊式矫直机辊径和辊距重点考虑的因素,其他因素可用来评价由强度条件确定的辊径和辊距的适用性。该结果对辊式矫直机的设计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Roller leveling proces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LP) plate is hardly studied because plate thickness change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idual curvature during LP plate level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curvature integral by elastic-plastic differences. It was found that entry intermesh section is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thickness and entry intermesh should be from 0.7 to 1.1 mm for LP plate with 42/54 mm in thickness. In order to get satisfactory flatness alo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small entry intermesh should be selected and exit intermesh should be 0 mm. In addition, thickness section for LP plate which can be leveled by 11 roller leveler is from 24 to 60 mm. Finally, there is an intermesh schedule that could level LP plate with initial curvature less than elastic limit curvature.  相似文献   

12.
辊式矫直过程的接触倾角与曲率耦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辊式矫直过程中接触倾角与曲率的变化规律,采用曲率积分的方法主要研究了接触倾角、特殊位置与曲率相互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接触倾角具有累积效应,辊距越大累积效应越突出,减小倾角的措施可以采用增大曲率差商的积分值和减小压下量。大的接触倾角导致大的曲率,曲率的累积效应对残余曲率有负影响,累积效应越大,需采用倾斜量越大。交叉点与接触点对曲率影响很大,交叉点位置比较固定,呈递增趋势,接触点位置和接触倾角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Recenttechnologicaladvanceinplaterolling haveconsiderablyimprovedtheflatnessofplate.Butflatnesstolerancerequiredbycustomersstill cannotbereachedbyrollingprocessalone,anditis inevitablethatrollerlevelershouldbeinstalled withintheprocessroute.Thetheoryoflev…  相似文献   

14.
头部翘曲板材矫直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厚规格、高强度品种钢的大量开发,头部翘曲成为板材生产过程的一种常见缺陷,同时部分矫直机矫直能力不足,使头部翘曲板材矫直过程困难。本文以开发厚规格、高强度品种钢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头部翘曲呈蛇形板材矫不平问题为依托,采用弹塑性差分的曲率积分方法,研究头部翘曲对传统矫直过程残余曲率和矫直力的影响,提出利用静压矫直方法解决头部翘曲板材矫不平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证明:静压矫直可以有效解决头部翘曲板材矫不平问题,改善板形,减小切损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维弹性接触有限元法对成万能钢梁轧机立轧辊轴与轴砂座之间的接触应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接触应力的三维分布、最大以及接触应力随轴承座孔承载厚度变化的规律,并找到了确定轴承座孔最小可行承载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勇勤  刘志芳  严兴春 《钢铁》2012,47(1):51-54,94
建立了中厚板热矫直过程中曲率解析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算法快速、稳定地解析了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前几辊与轧件之间的接触角受原始曲率影响较大,随着轧件的前进,这种差别逐渐减小最后趋于一致,而矫直轨迹受原始曲率的影响较小;具有不同原始曲率的轧件在相同辊系压下量作用下的残余曲率都趋近于0;矫直过程中厚度方向的反弯和残余应力分...  相似文献   

17.
高强韧性钢板矫直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济钢中板厂针对高强韧性钢板比例增加的现状,对矫直设备能力及工艺进行了分析,实施了大压下量矫直方案,并对矫直力进行了校核,优化了矫直速度与矫直道次的匹配,形成了高强韧性钢板的矫直工艺。  相似文献   

18.
中厚板横向残余应力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勤  徐维  严兴春  刘志芳  王勤 《钢铁》2012,47(4):60-62,68
分析了中厚板轧件常见的板形缺陷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建立了轧件在矫直过程中横向残余应力计算的解析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建立了3维接触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验证了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中厚板矫直横向残余应力的消减趋势、规律和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压下量有利于减小残余应力,轧件断面的最大塑性百分比控制在70%~80%为宜。  相似文献   

19.
刘忠明 《铝加工》2003,26(1):41-43
板形辊是检测带材板形的关键部件,通过对其结构和原理的分析,总结出了检修中的关键环节,希望能对使用该类板形辊的用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