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岩相的展布、古岩溶作用、孔隙类型及储集物性、烃源岩地化指标、封盖条件及圈闭成因,天然气生、排、运聚特征,系统归纳了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将气藏的形概括为储集体、圈闭体及运聚场的形成和调整定形等4个演化阶段,认为鄂尔多期盆地奥陶系天然气藏的分布,不仅与上述成藏地质要素相联系,而且受古岩溶、古地貌、构造枢纽带及成烃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成藏特征及气藏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气藏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奥陶系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烃源岩地化指标、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封盖条件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系统归纳了天然气成藏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将气藏的形成演化概括为储集体、圈闭体及运聚场的形成和气藏调整定型等4个阶段。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的富集与气藏的分布,不仅与上述成藏地质要素相联系,而且受岩溶古地貌、构造枢纽带及成烃中心控制。同时指出,加里东旋回是气藏形成的基础,燕山旋回是气藏形成的主要阶段,古风化壳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领域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存在盆地中东部风化壳、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展,优选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作为勘探的现实目标;同时认为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及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等三大领域发育多类有效储层及圈闭,成藏潜力巨大,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4.
1989年,在鄂尔多斯盆地钻探的陕参1、榆3井获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当时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气田--靖边气田,证实了该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层系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推进“西部大庆”的早日建成并为该气田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对该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技术思路进行了总结。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天然气成藏组合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发育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隆起东侧白云岩、盆地西部岩溶缝洞体等3大勘探领域;近年开展的地质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明确了上述3大勘探领域的成藏主控因素,形成了岩溶古地貌精细刻画与风化壳储层预测、白云岩储层地震预测及含气性检测、岩溶缝洞体识别及储层预测等先进的勘探配套技术,天然气勘探取得了新的进展:①靖边气田含气面积不断扩大,天然气储量规模增长近2倍,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增储上产的现实目标;②古隆起东侧白云岩发现多个含气富集区,天然气储量规模接近1 000×108 m3,是现实接替领域;③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岩溶缝洞体发现新苗头,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纪祁连海域具有槽台沉积格局,台地边缘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具有海相烃源岩的优越条件,发育岩溶古地貌等圈闭类型,天然气成藏条件有利,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余探1井在奥陶系克里摩里组缝洞体储层中获3.46×10~4 m~3/d天然气流,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天然气碳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属于原生油型气,对重新认识盆地西部海相碳酸盐岩勘探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该区奥陶系古地理演化、海相烃源岩特征、储层类型及成藏模式等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1盆地西部发育上、下古生界2套有效的烃源岩,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具备较好的生烃能力;2研究区内发育岩溶缝洞型、白云岩型、礁滩型等3种类型的储集体,储集性能较好,其中岩溶缝洞型储层和白云岩型储层分布范围广、规模较大;3盆地西部奥陶系发育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2套有效成藏组合,在西缘冲断带和天环坳陷西翼,以奥陶系内幕气藏为主,即自生自储的成藏组合,天环坳陷东翼以上生下储成藏组合为主,岩溶缝洞体气藏和白云岩气藏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环境与烃源岩条件的分析,研究和论证盆地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气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大量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显示具有三源供气的特点,除上覆石炭-二叠系煤系为主要烃源岩外,中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和石炭系本溪组海相泥灰岩也具有供烃能力。通过分析已发现的气藏认为盆地中部气区的天然气为热解气,具有煤成气和原油裂解气的混合气特征。奥陶系储集层中沥青及烃类包裹体证据显示,侏罗纪古油藏原油主要来自中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白垩纪古油藏裂解成气。受构造沉积背景的控制,形成了4类碳酸盐岩气藏,其中盆地中部发育的风化壳地层-岩性气藏,以及西北台缘带发育的构造-顺层岩溶型岩性复合气藏是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下古生界风化壳成储、成烃、成藏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该盆地风化壳储层经历了准同生期层间岩溶、表生期风化壳岩溶及埋藏期局部热液改造,风化壳气藏气源来自上古生界、下古生界2套烃源岩生烃,其中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是其主力烃源岩,伊陕斜坡风化壳气藏具有差异聚集分布的特征。靖西地区发育(常规)低渗透风化壳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储层类型以裂缝—白云石晶间(溶)孔为主,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气藏分布不连续,有边底水,局部高产富集。靖边地区发育低渗透风化壳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古地貌—地层圈闭,储层类型以裂缝—孔洞型为主,天然气成因具有以煤成气为主,油型气为辅的混源气特征,气藏不含边底水,大面积连续分布。靖东地区发育致密风化壳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古地貌—地层圈闭,储层类型以裂缝—微孔隙为主,孔洞局部发育,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大面积普遍含气,但单井产能较低。气藏差异聚集主要受控于以下4个方面:(1)沉积微相是多类型储层发育的基础;(2)岩溶古地貌为风化壳储层发育创造了条件;(3)多源烃类有序聚集是天然气差异聚集的关键;(4)燕山期构造反转奠定了下古生界风化壳气藏差异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风化壳古地貌与岩溶储层、古地貌圈闭密切相关。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展及演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古地貌形态,而古地貌又控制着地表和地下岩溶水流的流向,进而控制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带内的孔洞发育。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经历加里东到海西期120Ma的风化剥蚀,岩溶作用十分发育,奥陶系储层储集空间均由次生溶蚀改造而成。结合本区地层特征,选取适当的层位用"印模"法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并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三种地貌单元及次级单元,分析了各个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0.
风化壳古地貌与岩溶储层、古地貌圈闭密切相关。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展及演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古地貌形态,而古地貌又控制着地表和地下岩溶水流的流向,进而控制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作用带内的孔洞发育。川中乐山一龙女寺古隆起经历加里东到海西期120Ma的风化剥蚀,岩溶作用十分发育,奥陶系储层储集空间均由次生溶蚀改造而成。结合本区地层特征,选取适当的层位用“印模”法进行岩溶古地貌恢复,并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三种地貌单元及次级单元,分析了各个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古地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稳定克拉通中央古隆起东北部,是一个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对其古构造、地层出露状况和沟槽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残余厚度法对奥陶系古地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貌单元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济阳断陷盆地生物气藏形成及分布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济阳断陷盆地构造特征、生物气形成环境、气源岩评价、构造岩性因素以及后期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断陷作用控制了盆地发育和演化,位于东营与惠民凹陷构造结合部的阳信、流钟、里则镇等洼陷断陷作用较弱、地层埋藏较浅,有利于生物气的形成和分布.低温、咸化还原环境等是生物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优质的烃源岩为生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滨浅湖古构造背景有利于碳酸盐岩的发育及分布,构造和碳酸盐岩分布控制了聚气圈闭形成和生物气富集;后期保存条件是生物气成藏富集的重要地质因素.指出阳信、流钟、里则镇等具有生物气成藏与分布的良好地质条件,是近期生物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二叠统(P2L)天然气不具一般煤系气的地球化学标志,但同层“瓦斯”又具有与陆相煤系气的标志雷同的表征。通过地质、地化的综合分析,认为虽是煤系(Ⅲ型)气经运移与长兴组储层形成的(Ⅲ1型)气混合,并经历了高成熟阶段的演化和改造,导致现今上二叠统天然气不具煤系气表征,但实际上又主要源自煤系地层,并受控于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此乃潮坪含煤建造,碳酸盐岩生、储油条件及其高热演化的天然气所具有的特征。据此还提出了有利于天然气形成和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在其有利区带的评价优选过程中,目前尚存在只重视勘探目标(圈闭或储集体),而忽视其他成藏要素(如烃源岩)的问题,导致一些勘探实践的失败。为此,在系统梳理塔里木、四川等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将成藏组合作为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重要评价单元,重点开展烃源条件、储集条件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的观点。根据源-储配置关系,将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分为同构造期成藏组合及跨构造期成藏组合两大类型;储集体类型是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评价中最为重要的评价参数,也是进一步划分成藏组合类型的重要依据。对于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体的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建议采用“储层层位+储集体类型”对其命名,实用性更强。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为实例,阐述了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特征,并指出该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可分为4个成藏组合,其中马五5-马五10亚段的成藏组合条件最为优越,天然气勘探潜力大,是值得加强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高自然伽马溶洞储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正元 《石油学报》1999,20(5):24-26
介绍四川盆地碳酸盐岩中发现的一种高自然伽马储层新类型,下二叠统灰岩沉积后东吴运动抬升暴露形成古岩溶洞穴,洞穴中充填或富集放射性物质,从而引起测井曲线的高自然伽马异常,它指示了致密地层中缝洞储层的发育,表明东吴期古溶洞未被完全充填,具备储集和产出工业性流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坳陷天然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吐鲁番坳陷的沉积、构造特征入手,全面阐述了坳陷内三套主要目的层的生、储、盖、圈等天然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提出了天然气富集规律、成藏模式及可能的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古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奥陶系古岩溶型储层形成机理与天然气富集潜力研究可为天然气储量的发现和开发前景评价奠定基础。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形成控制因素、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富集潜力的评价分析,认为盆地东部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较为发育,气源供给充足,源-运-储配置关系良好,具备天然气规模富集的条件。鄂尔多斯盆地盆地东部岩溶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与致密的特征,将孔隙度为3%、渗透率为0.05×10-3 μm2确定为储层物性下限标准;将孔隙直径为30 μm、喉道直径为5 μm界定为储层孔、喉尺度下限标准。有利沉积微岩相、有效岩溶作用和综合成岩作用等共同影响储层形成,半充填型硬石膏结核云岩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研究认为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包括:①有效储层发育是天然气富集的基础物质条件;②良好的源-运-储配置关系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总体而言,盆地东部下古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具备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尤其是大量的实钻井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塔北地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可划分为以风化壳控制为主的喀斯特油藏和以溶蚀走滑断裂带控制的断溶体油藏2大类。前者发育在塔北中-上奥陶统地层剥蚀区,即古潜山风化壳,可进一步细划为"岩溶残丘型油藏"、"岩溶古河道型油藏"2个亚类,油藏宏观上具有"垂向叠合连片、呈准层状分布"的特征,表现为储集空间变化大、孔洞缝共存、油藏单元相对连片、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后者则位于南部中-上奥陶统地层覆盖区,主要受控于不同级别溶蚀走滑断裂带控制的断溶体油藏,具有"沿断裂带分段成藏、纵向穿层、空间断续分布"的特点。该类油藏是自然界存在的新类型,有其独特的油藏特征,是我国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类型、新目标。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主产层为中下奥陶统灰岩,储层类型为岩溶缝洞型,岩溶形成期与演化对油气成藏演化起着重要影响.通过奥陶系岩溶储层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油气成藏期等研究,结合构造、圈闭等成果,认为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具有多期充注成藏特征,其演化过程可概括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油气聚集与改造-海西晚期油气充注与调整改造-喜马拉雅晚期油气充注及再调整";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大规模油气成藏遭受破坏后残存的古油藏,是现今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藏的基础,经历后期的油气充注与调整改造,造就现今奥陶系油气分布的复杂面貌.   相似文献   

20.
论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成藏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布的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形成于动荡、富氧的古地理环境,因而其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差,生烃潜力低,不能成为有效烃源岩。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证实,盆地西、南缘台缘深水斜坡相的中奥陶统平凉组存在优质海相烃源岩,其形成的油气最早富集在中央古隆起及其周围;伴随着中央古隆起带轴部的向东迁移和早白垩世末盆地西倾大单斜的定型,平凉组烃源岩在早白垩世生烃高峰期生成的天然气和早期古油藏裂解气,由中央古隆起带向北东方向发生二次运聚,最终在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中聚集成藏,即形成靖边大气田。这一过程包含了油藏、油气共存和气藏3个成藏演化阶段,也证实了盆地西、南缘平凉组烃源岩是靖边气田油型气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