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水声异步多用户通信非集中式接收机系统,将码分多址和空时自适应滤波、多通道判决反馈均衡相结合,克服多用户系统中的多址干扰(MAI)以及水声信道多途效应引起的码间干扰(ISI),实现指定用户的正确接收。利用实测多通道浅海水声信道响应函数进行了三个用户的异步通信仿真,分别比较了空时滤波均衡与单通道直接解扩、空间分集合并均衡等接收算法的性能,显示了空时滤波均衡接收机在抑制多址干扰、码间干扰、正确区分不同用户等方面的优点。码分多址机制和空时滤波均衡结合使用的特点使系统适合于低速数据传输且水声信道变化较慢的场合。  相似文献   

2.
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是一种受关注的水下声通信网多址接入方案。提出一种基于信道估计的水声DS/CDMA系统自适应码片级均衡器。水声信道的时变特性要求自适应均衡器系数以码片速率更新,而不是以码元速率更新。在线性均衡之前利用信道估计器抑制由先前发送的码片引起的码片间干扰,仅对少量幅值较大的信道抽头做均衡,有效地降低了运算复杂度。仿真实验验证了均衡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孙丽君  连卫民  孙超 《声学技术》2007,26(1):137-140
水声信道是最为复杂的数据通信环境之一,而具有重要军用和商用价值的浅海水声信道,其多径与频散效应更为严重。在浅海水声数字通信中,普遍存在着码间干扰和码内干扰效应,严重影响了水下通信的速度和质量。在判决反馈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分数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浅海水声信道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与整数方法进行了性能对比。传输信号采用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方式,以有效利用有限通信带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得了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小的稳态误差,提高了水声通信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因而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芮功兵 《声学技术》2013,32(1):11-14
在水下电报、远程控制、语音和图像传递等水声通信技术中,由于海洋水声信道是一个时变、频变、空变的非平稳随参信道,使得水声信道的传输速率低、频率资源利用率有限、码间干扰严重、误码率高。针对海洋水声信道的特点,描述如何利用基阵声纳的多通道结构,来实现多通道分集与联合均衡,从而减小多途效应引起的水声通信中的码间干扰,使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些先进技术能够在此基础上得到应用,并为现有的目标探测声纳增加水声通信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通信及高速无线数据通信中,由于多径效应和信道带宽的有限性以及信道特性的不完善性而产生的码问干扰(ISI)成为影响通信质量的重要因素,信道的均衡技术是克服码间干扰的主要手段,而自适应均衡器能够跟踪信道变化而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围绕自适应均衡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重点研究了自适应均衡算法、信道模型等问题,并针对几种盲均衡算法应用于数字微波无线信道的均衡性能进行了仿真和比较,其结果对于开发具有更高频谱利用率的数字微波通信链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讨论的重点是计算复杂度低、易于在数字微波系统中实现的自适应均衡器。  相似文献   

6.
虚拟时间反转镜(Virtual Time Reversal Mirror,VTRM)引导了空间聚焦和信道均衡,将其应用在Pattern时延差编码(Pattern Time Delay Shift Coding,PDS)水声通信体制,构成VTRM-PDS系统,可增强抗多途干扰的能力。但当通信节点间存在缓慢运动,即信道缓慢时变时,在一帧信号中,信道均衡的效果会随时间逐渐降低,产生失配现象。提出了双向均衡方案,在没有信道先验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前向和后向信道均衡,充分利用探测信号和信道信息,提高了信道均衡效果。湖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马雪飞  赵春晖  乔钢 《声学技术》2009,28(4):467-471
正交频分复用在高速水声通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声信道是多径、高噪声的衰落信道.由于信道条件差,容易产生码间干扰,信道均衡技术是提高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技术.提出了线性最小均方估计在水声通信系统中应用的方案,研究了实际通信中利用调频信号如何确定信号的平均多径时延、最大多径时延,比较了不同调频信号测量信道的性能.该方案基于导频辅助均衡方法,利用调频信号测量信道,获得的信道统计信息,计算信道的自相关矩阵.从而根据线性最小均方误差算法进行信道均衡.通过仿真和湖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效果较好,对系统性能改善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石维欣  张歆 《声学技术》2011,(4):369-372
水声信道是复杂的多径快衰落信道,其信道特性严重影响了水声通信的数据率和性能,抗多径干扰是提高水声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一种新的调制方法——扫频-扩频载波(Sweep-Spread Carrier,SSC)调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系统在水声信道实际数据的仿真,探究SSC的抗多径性能,简化了抗信道多径算法。SSC的基本思路是采用连续变化的载波频率,通过相关接收,将接收的多径信号在频域上分离,从而克服了码间干扰的影响。分析了在给定系统时不同信道多径时延对SSC性能的影响,以及给定信道时不同SSC参数对SSC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参数,SSC调制具有良好的抗多径性能。  相似文献   

9.
赵淑坤  马力  郭圣明 《声学技术》2010,29(3):248-252
时间反转技术由于不受环境制约,能自适应实现信道多途压缩和对指定点的空间聚焦,降低多用户通信过程中的码间干扰和同道干扰,广泛应用在水声通信领域。利用垂直阵加权处理的方法,在被动时间反转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抵消项,抑制其中一个用户在接收阵的接收幅度以达到对另一用户指定通信的目的。模拟仿真显示该方法比单独只用被动时间反转处理,误码率能降低一半。海上试验数据处理结果与模拟仿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水声通信的性能,提出了一种联合运用M元扩频(MSS)通信和Pattern时延差编码(PDS)水声通信体制,并采用单阵元被动式时间反转镜(PTRM)来实现声信道均衡的深海远程水声通信方案。该方案的M元扩频-Pattern时延差编码通信技术既能胜任远程水声通信,又能提高通信速率;单阵元被动式时间反转镜信道均衡技术既可抑制多途扩展产生的码间干扰,又能提高信噪比。根据深海声道特性分析,该方案将通信固定节点置于声道轴以获取会聚增益,提高通信距离。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深海远程水声通信方案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水声多径单阵元主动时间反转检测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时间反转(Time Reversal,TR)良好的环境宽容性以及能量聚焦性,单阵元收发合置换能器通过主动时反信号对低信噪比下目标进行检测,以经典射线理论建立海洋中声多径信道传播模型,基于理论推导了单阵元主动TR信号目标检测的可行性.从理论上对单阵元收发合置换能器主动TR的处理增益进行详细分析,推导出单阵元主动TR的...  相似文献   

12.
Wu  W.R. Lee  C.F. Chen  Y.F. 《Communications, IET》2009,3(7):1186-1200
The time-domain equaliser (TEQ) is a commonly used device to shorten the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in a discrete multitone (DMT) receiver. Many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o design the TEQ with a capacity maximisation criterion. An implicit assumption used by existing methods is that circular convolution can be conducted for the noise signal and the TEQ. This assumption is not valid because the noise vector, observed in a DMT symbol, does not have a cyclic prefix. A similar assumption is also made for the residual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 signal. Because of these invalid assumptions, the TEQ-filtered noise and residual ISI powers in each subcarrier were not properly evaluated. As a result, optimum solutions derived are not actually optimal.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We first analyse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Q-filtered noise signal and the residual ISI signal in detail, and derive precise formula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EQ-filtered noise and residual ISI powers. Then, we re-formulate the capacity maximisation criterion to design the true optimum TEQ.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s the existing ones, and its performance closely approaches the theoretical upper bound.  相似文献   

13.
被动迭代时间反转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除多途信道的干扰,优化被动检测性能是声纳信号处理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仿真揭示了多途信道中单水听器时间反转镜的聚焦效应,研究了被动迭代时间反转镜技术,对其多目标定位选择性、多目标选择聚焦性能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了海洋信道的相干多途特性,被动时间反转镜可实现多个目标的空间匹配滤波:利用迭代算法,被动迭代时间反转镜可在抑制环境噪声干扰的同时,在信道输出总能量强的目标处实现选择性聚焦。  相似文献   

14.
由于颅骨形状不规则,声速、密度等声学参数分布不均匀,使用传统相控聚焦的方法进行经颅超声精确聚焦时会出现焦点偏移、焦点形状畸变、散焦的现象,时间反转法被认为是能够克服颅骨非均匀特性,实现经颅聚焦的有效手段。而利用传统有限元,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仿真时,往往需要划分十分精密的网格进行计算,耗费大量的时间。K空间伪谱法通过在空间域上进行傅里叶变换,时间域上进行有限差分的方法求解声波方程,能够在降低计算网格密度的同时保证计算精度。为了克服颅骨对聚焦超声造成的焦移影响,同时避免声学模型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本文使用Matlab K-wave开源工具箱,对食蟹猴颅骨CT数据进行三维声学建模,实现了基于时间反转法的经颅超声聚焦,讨论了时间反转法对于颅骨不规则形状及非均匀声速造成的焦移的补偿。仿真结果表明,K-wave在提高计算速度的同时能够服务于精准经颅超声聚焦,且相较于传统基于声时差法的相控聚焦方法,时间反转法在预设焦点位置,焦点强度更高,焦斑形状更为规则,聚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王晓宇  杨益新 《声学技术》2012,31(3):258-264
以浅海声传播模型为基础,通过计算机仿真分别在理想等声速的Pekeris波导中和接近实际的仿真典型浅海分层波导中观察到以下现象:在理想等声速的Pekeris波导中,由布放在探测声源深度或者其对称深度位置附近的水平线列阵时反后在探测声源处得到的聚焦强度最大;在仿真浅海波导中,只有布放在探测声源深度上的水平线列阵时反后在探测声源处得到的聚焦强度最大。利用简正波建模从声源产生的声场在不同深度上的分布情况出发解释了以上现象的物理机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与探测声源同深度布放的水平线列阵时反后可以得到最佳的聚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郭国强  杨益新  孙超 《声学技术》2007,26(5):826-829
针对典型的浅海波导环境,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目标位于波导中间深度条件下时间反转处理增强信混比的能力以及目标深度的变化对信混比增强能力的影响。对时间反转处理和一般均匀传输产生的目标回波和海底混响强度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在仿真条件下,目标位于波导中间深度时,与一般的均匀传输相比,时间反转处理获得的目标照射强度高10dB~15dB,而相应的海底混响却低了10dB左右,这验证了时间反转处理有效增强信混比的能力,而目标靠近海面或海底时,时间反转处理的海底混响抑制能力有所减弱,当目标位于海底时,由于时间反转聚焦,该距离上将出现一个海底混响峰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反选择性聚焦的信混比增强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国强  杨益新  孙超 《声学技术》2008,27(3):412-417
将时反选择性聚焦方法应用于浅海波导中的信混比增强,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反选择性聚焦的信混比增强方法。在没有探测声源的条件下,通过对返回的回波信号进行时反算子分解获得时反阵与目标及海底散射体之间的传输函数信息,取一个与目标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时反阵的激励权向量,可以实现声场在目标处的选择性聚焦,并抑制相应距离上的海底混响,从而增强回波信混比。该处理方法解决了直接时反处理需要探测声源和混响零点设置方法在海底处设置混响零点的同时也会在目标位置设置零点的问题。利用典型浅海波导环境,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Focusing a wave through heterogeneous media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medical ultrasound imaging. In such aberrating media, in the presence of a small number of point reflectors, iterative time reversal is a well-known method able to focus on the strongest reflector. However, in presence of speckle noise generated by many non-resolved scatterers, iterative time reversal alone does not work.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use of the echoes coming from moving particles in a flow, such as red blood cells, to generate a virtual point reflector by iterative time reversal.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rtual point reflector is performed by a coherent addition of independent realizations of speckle coming from moving particles. After focusing on a virtual point reflector, ultrasound images can be locally corrected inside an isoplanatic patch. An applica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 power Doppler images is presented. A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is iterative method allows focusing on the point of maximal insonification of the uncorrected b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