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华林 《电力电子技术》2011,45(11):112-114
论述了双变量六脉波交/交变频器高频调速的必要性与理论根据.通过Matlab对双变量六脉波交/交变频器调速系统进行建模,用余弦交截法求出晶闸管脉冲触发时刻.对该调速系统进行理论仿真和实验,得到变频器输出电压波形和异步电动机转子转速波形.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所得结论充分验证了双变量六脉波交/交变频器高频调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交-交变频器和双馈调速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改进了双馈调速起动方法.利用双馈调速转差功率双向流动特点,将改进的双馈调速方法应用于矿井通风机调速系统的调速改造与扩容.通过组建仿真实验平台,验证了改进后双馈调速方案在通风调速系统中的优势及改造的可行.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的双馈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瑾 《电气传动》2011,(9):3-5,22
给出了一个主电路为交-交变频器,采用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双馈调速系统,介绍了系统结构,给出了系统控制框图和控制部分主程序流程图,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整个系统作了仿真并得出仿真波形.该系统通过外围硬件电路完成对所需信号的检测,利用高性能的TMS320LF2407A型DSP芯片来实现控制系统中的复杂控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变量交-交变频器的双馈调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党建军  许胜军 《电气时代》2005,(11):60-61,64
在分析双馈调速原理的基础上,引入双变量交-交变频器作为转子三相电源,设计了一个双馈调速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双变量交-交变频器用于双馈调速系统,电动机在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平滑,过渡良好,调速性能高,转子绕组电压实现了连续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5.
《微电机》2017,(8)
双馈异步电机运行控制的核心就是其变换器的控制。首先阐述了双馈异步电机双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对应控制策略,随后建立了双馈异步电机及转子侧变换器的模型,继而分析了网侧变换器的控制模型,并据此分别设计出了结合前馈解耦的变换器双闭环控制结构框图。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建立1.5MW双馈异步电机用双PWM变换器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实现了双馈异步电机用双PWM变换器控制的控制目标,验证了仿真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变频器-无刷双馈电机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根据克朗的张量电网络理论,建立了变频器-无刷双馈电机调速系统的数字仿真模型,该模型通过二次网络变换,可自动处理由开关元件组成的时变拓扑结构网络,并通过与无刷双馈电机方程的耦合,建立了系统的统一状态方程,实现了变频器-无刷双馈电机调速系统的快速仿真。  相似文献   

7.
根据煤矿提升机的负载特性与运行特点,研究交流提升机交-直-交双边PWM变流器双馈调速系统在分别采用直接启动和单双馈混合启动两种不同模式条件下,变流器的额定功率容量差别。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对比,证实了煤矿提升机双馈调速系统采用单双馈混合启动模式的变流器额定功率容量,要比直接启动模式的变流器额定功率容量降低约38%。  相似文献   

8.
无刷双馈调速电机的混合坐标数学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一种无刷双馈调速电机的混合坐标系数学模型,该模型将定子功率绕组与转子绕组变换为静止坐标系下的d q 0系统,定子控制绕组采用静止的a b c三相系统,从而使定子控制绕组物理变量直接与变频器及其有关的网络方程联立求解,为变频器-无刷双馈电机调速系统仿真计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变频器采用二极管整流供电的不足,用脉宽调制(PWM)整流器取而代之,构成双PWM调速系统。在PWM整流器和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解耦矢量控制系统,进而搭建了双PWM调速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并且实现了网侧单位功率因数及能量的双向流动,从而验证了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用张量法仿真变频器-异步电机调速系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克朗的张量电网络理论,建立了变频器--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数字仿真模型。该模型通过物二次变换,可自动处理由开关元件组成的时变拓扑网络,并通过与异步电机方程耦合,建立了系统的统一状态方程本文将该模型应用于一仿真实例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tlab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龚云飞  富历新 《微电机》2007,40(2):33-36
在现代交流伺服系统中,矢量控制原理以及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使得交流电机能够获得和直流电机相媲美的性能。为了更好地验证基于DSP的交流调速矢量控制系统实际设计过程中各部分输出特性的正确性并为其设计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符合电机实际运行特性,为实际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牵引控制系统中异步电机定子绕组发生故障,导致定子绕组不对称连接,严重影响动车组(EMU)牵引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牵引控制系统中异步电机定子一相绕组缺相故障,考虑端电压约束条件,推导电机一相缺相的数学模型,并基于硬件在环(HIL)仿真试验平台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详细阐述了HIL测试平台的系统框架,设计实现方法,软硬件连接配置。将Xilinx软件下搭建的电机缺相数学模型下载至dSPACE仿真机上运行,与牵引控制单元(TCU)连接,进行HIL仿真,通过检测算法对电机缺相故障作出判断与处理。结果表明该仿真测试平台的有效性,可提供接近真实的测试环境,为牵引控制系统电机缺相故障诊断与算法功能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传统的电动机仿真方案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原型技术的无刷直流电动机3D动画仿真模型。该模型首先在MATLAB中搭建仿真模型,输入实际电动机参数可以正确输出转速等波形。以LabVIEW为软件平台,运用Simulation Interface Toolkit将MATLAB中建立的仿真模型转化成LabVIEW程序代码;导入Solidworks中建立的电动机三维模型,控制三维模型实时运转,实现仿真结果的动画再现。LabVIEW中建立的仿真模型,实现了虚拟原型技术缩短模型验证时间的优点,更大的优势在于仿真结果可以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动画演示,使得界面形象、生动,而且结论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变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模拟系统,该系统可在电机驱动测试中取代实际电机和机械测试平台。文章采用亚当斯法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模拟电机可实时计算出当前时刻电流和转速等电机状态量。采用改进内模控制器,控制逆变器准确跟踪指令电流,保证电机模拟器电流跟踪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设计的龙伯格转矩预估观测器,使电机产生高频脉动转矩以抵消电机转矩的波动。对设计的电机模拟器进行空载启动、突加负载2种典型运行状态的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电机模拟系统性能良好,能够准确高效的模拟永磁同步电机电机端口的电流特性。  相似文献   

15.
闫英敏  刘卫国 《电气传动》2005,35(11):18-20
采用Simplorer^Pro构建了稀土无刷直流电机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对于仿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表明仿真结果能如实反映系统的工作状况,有利于大功率伺服系统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列车牵引系统研发速度,搭建基于FPGA的异步电机半实物仿真模型,提出一种针对转子磁链方程的模型优化方法,解决模型中代数环问题,在离散环境下异步电机半实物模型与Simpower电机模型对比,验证半实物模型的精度,再与真实的牵引控制单元联调,完成牵引、制动工况试验,利用傅里叶分析半实物试验数据,并与地面试验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 ,建立了并励直流电动机制动过程的仿真模型 ,通过实例对能耗制动、电源反接制动和倒拉反接制动过程进行仿真 ,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吴定会  程永奇  纪志成 《微特电机》2007,35(10):41-43,50
在交流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设计实际的数字电机控制器。该控制系统以LPC2214ARM微处理器为核心,通过与外围辅助设备的信息传输实现电机的矢量控制和双闭环控制。系统中电流环仍采用PI控制器,速度环采用常规PI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实际电机控制器的选型和开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单相电容异步电动机在d q静止坐标系下的状态方程 ,通过实例对瞬时电压骤降引起的单相电容异步电动机瞬间断电又重新合闸的瞬态运行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罗德荣  邓建国  罗隆福  江岳春 《微电机》2003,36(5):19-21,28
根据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在d—q—o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编写计算机仿真程序。通过实例对双值电容异步起动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两种非正常运行过程:电源电压突变、定子绕组断路进行仿真计算,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