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火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Si—Mn—Mo低碳贝氏体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该钢奥氏体化空冷后获得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经300℃回火后具有良好的强韧配合,而在400℃~500℃回火时出现明显的回火脆性。通过研究回火后的组织转变及残余奥氏作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的变化,探讨了粒状贝氏体韧化及脆化机理。提出了适于该钢的最佳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2.
研究P91、P92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汇总了P91、P92钢的CCT图和TTT图,对这些C-曲线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缺点,展示了P92钢的新的TTT图。P92钢的等温转变组织形貌较为特殊:珠光体组织为纤维状,下贝氏体呈颗粒状。  相似文献   

3.
稀土对低碳硅锰钢组织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冶炼10SiMn、10SiMnCe、10SiMnNb、10SiMnNbRE等低硫钢,测定10SiMnCe中固溶铈为0.09%,10SiMnNbRE中固溶0.035%RE。试验表明,稀土元素不改变过冷奥氏体转变CCT曲线的形状,但使其向右下方移动,即推迟了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阻碍了珠光体的分解,也推迟了贝氏体转变。同时将Ac_1,Ar_1,Ac_3,Ar_3,M_s,M_f等临界点降低5~62℃。在同样冷却速度下,先共析铁素体量减少,珠光体量增加且细化,粒状贝氏体量增加,转变产物的硬度升高。这表明固溶稀土增加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和钢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碳55SiMn2Mo贝氏体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测定及转变组织研究发现,实验用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显著右移,且珠光体转变区被强烈推迟,而贝氏体转变区被推迟较小,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可得到贝氏体转变组织。实验用钢的下贝氏体组织有典型的针状下贝氏体和非典型的针状下贝氏体两种形态,利用透射电镜对空冷条件下的非典型下贝氏体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探讨了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稀土对35CrMo钢淬火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在 35 Cr Mo钢加入不同含量稀土后对淬火组织马氏体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入稀土后使马氏体板条细化 ,阻碍了孪晶马氏体的形成 ,孪晶马氏体量减少 ,特别是稀土加入量为 0 .1%时 ,钢中马氏体板条细化明显。稀土提高了铸态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区的稳定性 ,但对贝氏体组织形态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火45MnVRE钢的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C-Mn-V非调质钢中加入混合稀士元素,试样经正火得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混合组织。与不加稀土的42MnV钢比较,显微组织迥然不同,42MnV钢正火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物理化学相分析表明,稀土在钢中有固溶量,它影响了过冷奥氏体的分解,起了合金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低成本GDL-4高速钢CCT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硬度法测定一种新型低成本GDL-4高速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分析该钢连续冷却过程中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特征。结果表明:除珠光体相变和马氏体M相变外,该钢在303~383℃转变温度区间有贝氏体相变区;Ac1为890℃;过冷奥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为30℃/min;冷速在11~15℃/min时得到贝氏体与珠光体的混合组织,冷速≤10℃/min得到完全的珠光体。  相似文献   

8.
硅对易切削贝氏体塑料模具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新型易切削贝氏体塑料模具钢(Y82)的性能及影响因素。Y82钢采用中碳成分,以普通合金元素锰、硅和硼合金化,在空冷后可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及较高的空冷淬透性。分析了合金元素Si的作用,Si使CCT曲线中贝氏体转变区向右下方移动,因而使贝氏体转变发生在较低的温度,可以形成细小的针状下贝氏体,并能够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形成下贝氏体,对于大尺寸的模具,即使其内外冷速度不同,都会得到均匀的下贝氏体组织,从而提高了钢的空冷淬透性,Si还提高了钢的强韧性及回火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发现,高温形变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因钢种不同其结果也不相同,甚至相反。对PCrNi3MoVA钢来说,高温形变使其贝氏体转变受到阻抑,孕育期延长一倍以上。研究证明,这是由于形变使位错密度增加和使亚结构尺寸减小造成的。高温形变还能使晶粒细化,碳化物弥散析出和使马氏体板条细化,从而可将该钢的强度水平提高20%左右,综合性能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稀土含量的GDL-1钢中,采用不同温度下中断空冷淬火的方法研究稀土对低碳合金贝氏体钢中贝氏体相变的影响。稀土含量增加,Bs点由380℃降为350℃,残留奥氏体量的增多,贝氏体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减小,显微硬度值略微升高。稀土对贝氏体激发形核和台阶生长之间的竞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增加稀土的量,贝氏体亚结构的细化程度更加明显,细小的亚片条、亚单元之间被稳定的残留奥氏体薄膜所分割,最终形成贝氏体多层次精细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新型易切削贝氏体塑料模具钢Y82的合金设计,合金元素作用及其性能。本钢种成分设计先进、合理,采用少量合金元素Mn、B合金化,空冷后可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及高的淬透性。 本文还分析了易切削元素S及Ca的作用。Ca、S加入钢中形成球状复合夹杂物,使在预硬状态(硬度为~HRC40)时仍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2.
40MnMoV钢900℃奥氏体化后空冷而获得复合的金相组织,其中包括非典型上贝氏体(无碳化物,组成相为:15%~20%富碳奥氏体+铁素体)、块状复合组织(主要组成为下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正火后的金相组织随着回火温度而发生变化。重点研究无碳化物的非典型上贝氏体的回火转变:在400℃以下回火不析出碳化物,只是富碳奥氏体的体积百分数减少;当回火温度在400℃左右时,可以观察到富碳奥氏体转变为碳化物,即无碳化物非典型上贝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加碳化物,这种回火组织形态相似于典型上贝氏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热模拟试验、热轧试验,结合金相分析等研究不同Mn含量低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探讨Mn对低合金钢组织性能及强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Mn能降低钢的相变开始温度(A_(r3))和相变结束温度(A_f),降低形成贝氏体的临界冷速,Mn的质量分数每增加0.1%,可使Ar3降低8.6℃,Af降低13.3℃;随Mn含量的升高,试验钢中的铁素体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珠光体含量增多、试验钢的强韧性提高、,塑性稍有降低;Mn的质量分数达到1.60%时,在4℃/s低冷速下即出现大量的贝氏体组织,塑韧性均有大幅降低。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是试验钢的主要强化方式,其中细晶强化效果大于固溶强化效果。Mn的质量分数为0.1%时引起的屈服强度增量约为10 MPa,其中细晶强化分量约为6 MPa,固溶强化分量约为4 MPa,引起的抗拉强度增量约为13 MPa。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连续冷却转变方式在全自动相变仪上测定X100管线钢的静态CCT曲线,分析不同冷却速度下X100管线钢显微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X100管线钢是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冷却速度对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硬度均有影响;当冷却速度为10~20℃/s,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M/A岛弥散分布于其晶界上,且硬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X100管线钢的应力-应变曲线为Round-house型,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20℃时夏比冲击吸收功达291 J;韧脆转变温度在-80~-100℃。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冷却转变方式在全自动相变仪上测定X100管线钢的静态CCT曲线,分析不同冷却速度下X100管线钢显微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X100管线钢是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冷却速度对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硬度均有影响;当冷却速度为10~20℃/s,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M/A岛弥散分布于其晶界上,且硬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X100管线钢的应力-应变曲线为Round house型,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20℃时夏比冲击吸收功达291 J;韧脆转变温度在-80~-100℃。  相似文献   

16.
钢中贝氏体形貌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低、中、高碳合金钢中温区等温转变TTT图进行测定和分析表明:低碳含金钢的TTT图由三个独立的C—曲线所组成,与其相应的组织以等温温度降低而为无贝氏体特征性的粒状组织(Gs)、上贝氏体(B_u)和下贝氏(B_L)。中、高碳合金钢中TTT图由两个独立的C—曲线所组成,与其相应的组织为B_u和B_L。低碳合金钢的中温组织中经常出现粒状贝氏体B_G,含Si的合金钢中温组织往往有无碳化物的B_u和B_L存在,或称准上贝氏体(B_(mu))和准下贝氏体(B_mL);B_(mu)和B_(mL)在长期等温后仍能转变为典型的B_u和B_L、B_(mu)和B_(mL)为过渡型组织;B_(mL)除能转变为典型的B_L外,还可转变为碳化物与贝氏体铁素体,长轴约呈20°角的非典型B_L。  相似文献   

17.
通过焊条药皮向 1 6Mn R钢焊缝中过渡稀土硅铁 ,观察了稀土含量对焊接接头金相组织的影响 ,用高温动态失重法研究了稀土硅铁对耐内蒙古天然碱苛化烧碱焊缝腐蚀性能的影响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观察了焊缝特征区腐蚀形态和表面腐蚀附着物形貌 ,并简要分析了焊缝特征区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2CrNi3钢中形成粒状贝氏体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显微组织形态、岛内的精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在试验基础上讨论了粒状贝氏体的形该机理。12CrNi3钢在较宽范围的冷却速度和等温温度下均可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粒状贝氏体可分为块型和条束型两种。奥氏体化温度愈高,冷速愈大,等温温度愈低,愈有利于条束型粒状贝氏体形成。粒状贝氏体岛内组织可以是奥氏体(A)、马氏体(M)+奥氏体(A)或其它中温转变产物。岛内的M可分别是位错型M与孪晶型M,两种类型M也可同时存在。本文从等温冷却试验结果支持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机理的溶合模型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稀土在低硫钢中应用进行了综合论述。稀土元素对低硫钢夹杂物形态的控制,降低低硫钢晶粒长大倾向,防止钢的过热有着重大作用。大量研究证明,稀土元素细化铸造组织,扩大钢锭中心的等轴晶区,从而对改善钢的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有着良好的作用。关于稀土微合金化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稀土对钢的相变点、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马氏体亚结构的影响,均证明了稀土的微合金化作用,并测得了稀土在16Mn钢中的固溶量。试验结果证明,稀土在低硫钢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曾经试验性地测定了两种含硅贝氏体钢的断裂韧性,并阐明了断裂韧性和钢的显微结构的关系。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相结合的最佳贝氏体显微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取代渗碳体的残余奥氏体交织状薄板条构成。这种组织可以用往钢中加硅的方法加以获得。残余奥氏体薄膜具有热稳定和机械稳定性,其作用在于减小实际断裂晶粒尺寸,并可能使扩展的微裂纹钝化。块状残余奥氏体则是不稳定的,因此,不利于提高韧性。这两种试验性钢的强度和韧性值相当于或高于某些工业用马氏体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