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视频会议,可能很多人马上想起的是基于固定会议室的“电视会议系统”,所有参会人员都必须到专用的会议室进行。但是,目前这种传统的视频会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快速响应的商业竞争,有远见的机构对视频会议的兴趣点已经开始由硬件解决方案转向了应用灵活、成本低廉的软件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客观上讲,随着愈来愈廉价的宽带接入的普及,视频会议由“硬”到“软”是必然的进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一、宽带视讯会议网现状 视频会议发展已有十多年,但最早的视频会议系统只是政府与垄断性行业,如电力、电信、金融的奢侈品。这些系统大多基于H.320协议构建,一般都是由单位自己建设专网,专网专用,建设和维护成本都很高,从而将多数企业排除在应用者的门槛之外。这也大大阻碍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ITU于1998年颁布的H.323第二版,名称为“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基于IP的H.323v2视频会议系统具有灵活的多媒体通信的功能,使得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在各种网络上运行,并能够和其它广域网互通.大大促进了视频会议的发展。近些年来,由于新的技术、新的市场要求,宽带视讯网也不断得到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视讯业务需要和多媒体、3G结合,传统多媒体大多是单向的,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早在十年前的时候,“视频会议”就成为当时的新名词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这十年的变迁之中,技术的推陈出新、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行业性发展需求的不断演变,视频会议行业完成了从沉默到暴发的逆转,而这种暴发始于2006年的“高清”。经过一年的发展,“高清”带给视频会议的是质的飞跃,用户体验的飞跃,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高清会议体验完全颠覆传统的会议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ROI(Return on Investment,即“投资回报率”)是企业信息化负责人最为关注的。随着视频会议系统的成熟稳定发展.其强大的优势逐渐被更多的企业认同和接受——视频会议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沟通方式,成为企业管理分支机构、进行多点会议、多地区员工培训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引言 早在十年前,“视频会议”开始成为当时的新名词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这十年的变迁之中.技术的推陈出新、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行业性发展需求的不断演变,视频会议行业完威了从沉默到爆发的逆转,而这种爆发始于2006年的“高清“。经过一年的发展,“高清”带给视频会议的是质的飞跃,用户体验的飞跃,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高清视频会议的体验即完全颠覆传统的标清会议模式.高清产品开始成为了主流厂商产品的走势。但随着对高清技术的挖掘、IP网络应用的推广和用户体验层次的精细化发展趋势.“高清”同样需要向更高层次进化。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高技术日趋发展的环境里,人们需要一种面对面的通信和交流信息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视频会议。近年来,视频会议有了迅猛的发展,它的发展与国际视频会议标准的制定有密切的关系。一、视频会议标准简史视频会议的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较缓慢。随着视频会议标准的确立以及图像编码和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90年代视频会议日趋成熟,从而才真正进入实际应用中。1990年推出的H.320和T.120系列建议,是第一代视频会议标准。它们为有效的视频和音频压缩、多路复用、控制和指示、纠错、性能交换以及一系列的网络通信提供了规…  相似文献   

7.
小型视频会议组建方案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正经历着巨大转变,正因为政府机构会议、日常办公和企业商务活动对视频会议的便利化和各种扩展应用的需求,促使视频会议系统的组建和广泛应用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高端技术”。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它逐渐成为人们非常现实和便捷的沟通方式。本文力求以简单的方式和通俗的语言以实际案例的形式构建一个小型视频会议系统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H.323的MCU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网技术》2003,(11):76-77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会议作为新的媒体工具,在通信舞台上锋芒毕露,尤其是在美国“9.11”事件和让人胆战心惊的“非典”之后,人们似乎一夜之间惊醒:原来召开视频会议是如此便捷。视频会议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多点控制单元(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MCU的目的是在同一会议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会议在政府、军事、金融、电信、教育、企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按会议的画质来分,主要分为标清和高清,标清视频会议主要是解决了“看得见”的问题,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是解决“看得清”的问题。电力系统中,随着对会议画面和清晰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标清视频会议实施升级和优化,将高清视频会议技术的优势性展示出来,加大应用的力度。因此,本文将结合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组网方式灵活方便、操作简单、沟通灵活的特点,介绍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概念理解。随着视频会议在多种环境中的应用逐渐普及,相应的视频会议技术和产品被媒体和用户普遍关注:所谓视频会议实际上是通过多媒体通信系统.实现数据、音频、视频的实时传递和交互.形威点对点、点对多点间的跨空间作业。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会议的主流技术也悄然而变。国际著名网络设备和解决方案提  相似文献   

11.
视频通信在发展初期主要被用于各级政府的远程行政会议,因而习惯上被称为“会议电视”或“视频会议”。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通信的功能远不是如此“单一”,它逐渐发展成为支持超媒体技术的通信系统,满足人们对一体化网络和一体化办公的要求,正在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前,记者采访了VTEL美国视讯公司大中国区技术总监赵卫东先生,他对超媒体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2.
专线视频会议系统在政府等部门有了近10年的应用,自21世纪初以来,“统一规划,分步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已成为政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专线视频会议系统也在向高品位的高清和低成本的IP两个方向发展。本文阐述了专线视频会议系统在河北政法网(包括河北省公安厅、检察院,法院、司法厅)四个部门之间的统一规划,建设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能源消耗的绿色趋势,全球视频会议市场出现突破性增长,视频会议也已成为各大企事业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标配”。然而,在现有的使用客户中不乏听到应用效果与预期有差距的抱怨。据调查显示,清晰度、时延、带宽、稳定性、高居不下的价格等都是阻碍视频会议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以上因素,人们有足够理...  相似文献   

14.
杨丹 《通信世界》2003,(17):55-55
提起视频会议,可能很多人马上想起的是基于固定会议室的“电视会议系统”,所有参会人员都必须到专用的会议室进行。但是,目前这种传统的视频会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快速响应的商业竞争,有远见的机构对视频会议的兴趣点已经开始由硬件解决方案转向了应用灵活、成本低廉的软件视频会汉解决方案。客观上讲,随着愈来愈廉价的宽带接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通信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视频会议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代表。视频会议在医疗、教育以及商业活动等范围中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因此加强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方电讯综合自身视频会议销售、实施、运维的经验,以及对视频通信行业未来发展的理解,以全球领先的POLYcOM产品为硬件基础,以“会前”“会中”“会后”为会议文化的大循环,将视频会议业务流程与运维流程分解,帮助用户建立属于自己的视频会议文化,决胜千里之外。  相似文献   

17.
同已有数十年发展历史的硬件视频会议(以下简称硬视频)产品相比,软件视频会议(以下简称软视频)产品的概念可以说是“青春四溢”。软视频产品的成熟发展始自2000年,同硬视频产品相比,软视频产品可以认为就是一个软件,一般分为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两部分。将软视频的软件安装在普通的PC系统中,依托PC的处理能力,完成视频会议信息的编解码工作,并实现点对点以及多点之间视频会议信息的控制和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18.
南方电讯“一站式”视频会议应用与运维解决方案.通过会前一会中一会后的讲解与演示,体现了一站式的视频会议管理理念,帮助用户建立自己的视频会议文化。在大中小型视频会议、文化形象宣传中适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视频会议”经历了超速的发展,在这一年之中,“高清”带给视频会议的是质的飞跃。但随着对高清技术的挖掘、IP网络应用的推广和用户体验层次的精细化,“高清”同样需要向更高层次进化,“极致高清”才是会议视讯的新标杆。作为一家提供端到端语音、视频、数据和Web多媒体协作应用的公司,宝利通在去年11月份推出了高清产品HDX9000系列,实现了真正的标准720p高清视频。  相似文献   

20.
随着视频会议技术的日益成熟.视频会议市场开始呈现一些显著的特征:许多行业的网络环境、应用需求开始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以“多媒体融合通信平台”为基础.延伸各具特色的行业解决方案,逐渐成未来视讯产品的发展趋势。下面.我们不妨从瑞福特推出的部队、电力、教育和邮政四大行业的多媒体解决方案入手,探讨这一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