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结果对其作战运用的指导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灰靶理论综合模型。给出邓氏灰靶理论并分析其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中的应用缺陷;介绍基于TOPSIS方法理念的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综合靶心度模型,包括虚拟灰色靶心的构造、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综合靶心度模型等;给出4部超短波地面通信对抗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评估方法具备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电装备评估问题,研究陆军合成部队光电装备在观察-判断-决策-执行(OODA)环中的作战效能。分析基于OODA环的光电装备的作用,面向侦察打击全过程建立光电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模型。采用指标聚合方法评估合成部队主要光电装备在体系对抗中的作战效能。结果表明:观察单元光电装备的性能和数量均对体系作战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当打击单元整体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时,单纯提高观察单元的性能对整体作战能力提高影响有限,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采用基于OODA环的评估模型在体系对抗中评估光电装备的作战效能,能够客观评估光电装备的作战能力,为合成部队光电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结构和编配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方法难以对装甲兵作战效能进行有效评估的问题,基于系统效能分析(system effectiveness analysis,SEA)方法进行装甲合成分队作战效能评估。该方法将系统能力和使命要求放在同一公共属性空间进行比较,得到对系统评价总的量度,以红军装甲部队对岛上实施阵地防御的蓝军守备部队进攻作战为背景,研究坦克营担任红军合成预备队反逆袭作战效能,分别建立了基于SEA方法的系统映射模型和使命映射模型,并用Matlab进行算法分析。仿真结果表明:SEA提供了实施动态效能评估的工具,在装甲合成分队作战效能评估上的应用对装甲兵作战效能评估的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综合作战效能为评判依据,以“OODA”环为基本模型,研究了不同作战任务下分布式协同作战装备编配方案的优化方法。建立分布式协同作战效能指标体系,并基于指数法对底层作战能力值进行了计算;分析“OODA”环涉及的作战能力,确立“OODA”环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综合考虑“OODA”环的作战效能值和装备体系的抗毁能力,创建装备体系综合效能评估模型以及武器编配方案整数规划模型;结合具体算例,研究了装备在执行侦察任务和侦察与打击一体化任务时的最优编配方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方勇 《兵工自动化》2022,41(10):84-87
为提高水下无人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装备作战效能,对其进行分析。根据某型UUV装备的特点,结合ADC和AHP建立可用性、可信性和固有能力矩阵模型,并开展UUV装备作战效能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分析可作为评估UUV装备作战效能的参考,也可为后续UUV装备建设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布雷装备系统作战能力构成特点,建立了系统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某型布雷装备系统效能评估模型,结合装备实际,实现了对装备系统效能评估,并与现役同类布雷装备系统效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该装备系统效能评估过程中部分信息不完全、模糊不确定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评估结果直观明确,符合装备性能实际,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单兵光电侦察装备作战效能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战争模式和作战样式的变化,要求传统的性能试验要向作战试验转型,以考核武器装备在接近真实作战环境下的能力。当前,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已被广泛研究,但如何进行作战效能试验缺少探讨。针对单兵光电侦察装备的使命特点,在作战环境构建、指标体系构建和试验项目实施3个方面给出了开展作战效能试验的方案设计思路,并采用ADC评估模型进行效能评估。通过两类单兵光电侦察装备作战效能试验,证明了该试验技术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对其他类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进行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缺陷,在充分考虑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特殊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网络分析法(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的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框架,给出了影响装备保障能力的主要指标集,分析了各指标间的影响关系,建立了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 ANP模型,提出了基于 ANP 法的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思路,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模型验证,为基于使命的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装备作战能力和装备作战效能各自的定义和数学描述,讨论了2个概念的联系、区别及应用问题,重点分析了基于作战能力或作战效能的装备比较以及装备不同管理阶段中2个概念的应用。该分析结果能为装备的作战效能分析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装甲兵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后新编制部(分)队遂行特定作战任务时作战方案优选难、作战效能评估难等问题,以组件化建模的思想,以装甲兵部(分)队作战能力分析、方案推演以及装备体系效能评估等功能需求牵引,架设以仿真平台和效能评估系统为核心的实验室结构体系,使实验室的运行能够提升部队作战效能的发挥、战法演练的水平和指挥决策的能力.实验室建设框架为装甲兵开展作战效能评估实验提供了理念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力需求的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能力需求的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价方法,建立评价网络模型,将体系作战能力分解成5种基本作战能力,并映射至6种基本系统功能;集成网络分析法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对武器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实例证明,该方法合理可行,评价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决策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装甲战斗车辆作战能力需求主要依靠经验法确定的现状,对兰切斯特方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用于装甲战斗车辆作战能力需求生成的方法体系,建立了较为全面、可行的装甲战斗车辆作战能力需求生成模型,并在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研究成果对装甲战斗车辆型号的科学、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空中远程作战信息对抗能力评估的高效性,在合理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粗 糙集的能力评估模型。利用粗糙集理论分析测试数据,约简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实现了对空中远程作战信息 对抗能力的评估,并对算例进行评估与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评估计算量,提高了评估速率,能够使 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对空中远程作战信息对抗能力的评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空中远程作战信息对抗能力评估的高效性,在合理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粗 糙集的能力评估模型。利用粗糙集理论分析测试数据,约简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实现了对空中远程作战信息 对抗能力的评估,并对算例进行评估与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少了评估计算量,提高了评估速率,能够使 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对空中远程作战信息对抗能力的评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炮兵信息作战能力模糊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炮兵信息作战概念出发,建立炮兵信息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炮兵信息作战能力评估模型.通过对信息化炮兵部队的实例评估,验证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从而为炮兵部队信息作战能力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单一的常规导弹部队作战能力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灰色白化权聚类和熵权法,对常规导弹部队作战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了常规导弹部队作战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熵权法对常规导弹部队作战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问题的背景对白化权函数的形式进行改进,提出了常规导弹部队作战能力评估的具体过程。模型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估更科学、有效和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评估水雷作战效能,运用WSEIAC提出的武器系统效能评估ADC模型,结合我军水雷装备的作战使命、任务以及组成结构,分析了其有效性模型、可信赖性模型以及能力模型。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立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设计了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评估指标隶属度的确定方法。实例证明,此方法可有效评估水雷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8.
沈丙振  缪建明  李晓菲  贾广威 《兵工学报》2021,42(11):2503-2512
作战能力评估对陆军武器装备体系发展论证和作战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其评估模型的构建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分析基于改进结构方程模型(SEM)的陆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步骤,构建陆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现有SEM进行改进。通过线性加权和法对多维度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提高SEM的计算效率,实现陆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快速计算与综合评估。改进SEM中的聚合指标权重求解分别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将2种权重聚合指标值参与到改进SEM中计算的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结果,与直接用SEM的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结果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实现了对改进SEM可信度和时效性的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