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从生态概念诞生以来,由于其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之间协调关系的充分关注而倍受世人推崇。生态建筑学正式诞生后,建筑师就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态、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常熟保闲堂遵循礼乐的建筑布局形式进行了介绍,分析研究了保闲堂梁架的结构特征及富有创新的传统技艺,指出保闲堂布局规范,梁架结构形制宏阔,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是我国现存明代江南建筑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3.
绎思堂是番禺沙湾王氏宗族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的一座祠堂,湛若水在祠记中称其"美材"、"不朽",且祠与道合。现存遗构建于清初,寝堂屋架局部坍塌,部分木结构构件因安全原因被拆除,这提供了观察和测绘其榫卯形状、尺寸和交接方式的机会。绎思堂寝堂面阔3间,进深16桁用4柱,石柱、木柱、木梁架、空斗山墙和后檐墙共同承重,木结构构件均用铁力木,梁架多用瓜柱,施用莲花托枓栱、柁墩和水束,且装饰精细,榫卯类型丰富。根据现场观察和记录,论文考察了绎思堂的檩之间、檩与柱之间、木柱与木梁之间、石柱与木梁之间的榫卯,讨论了其在形状、构造、工法等方面的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石静 《江苏建筑》1995,(2):31-32
本文提出一种作梁架结构内力包络图的有限元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园林》2003,(3):58-58
  相似文献   

7.
8.
《Planning》2019,(7)
<正>~~  相似文献   

9.
图十三:济源阳台宫玉皇阁大额材与平板材出头做法 (明代嘉庆年间)河南古建筑地方特征梁架结构及斗栱举例@杨焕成  相似文献   

10.
《园林》2003,(3)
汉枫集团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欧美彩叶苗木引种、驯化和推广的公司之一。公司通过和国外多家园林绿化权威公司和专业性林木种子公司,如美国护叶、戴维树木专家公司等合作,引进数百个彩叶树品种,  相似文献   

11.
明清江南地区乡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与市镇兴起的商业因素相结合,成为影响市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实例的分析,探明镇庙、镇市与桥相结合是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市镇空间结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明清佛山园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佛山史志类文献的考证,对明清佛山文人园林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佛山园林大部分是由回乡士族、文人雅士建造的文人园。明清时期佛山经济发达、文风丕盛,其园林注重文化氛围及闲情逸致的营造,再加之佛山具有独特的水乡特点,在融合全国园林的特色并结合自身客观环境的基础上,佛山文人园林形成了以水为主、崇尚自然、喜建亭台、注重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古建筑基础灰土技术的普及时期是在明代,成熟完善时期是在清代。土作技术的传承一直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本文试对明、清时期的灰土技术的原理进行探讨,并将简要介绍土作的灰土分类及一般概念、土作常用工具、灰土作法、灰土强度及其原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明清苏式座椅的椅背装饰为研究内容,对常见的独板式、攒框式、屏背式等椅背装饰的特点风格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明清苏式椅背多变的款式及装饰风情,表现了明清苏式家具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沈旸 《华中建筑》2006,24(11):102-107
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建筑类型,该文以明清时期天津的会馆为研究对象,在天津古代城市建设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阅读历史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等手段开展研究,从城市的角度,探讨天津会馆的建设与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互动关系,旨在加深对明清天津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并为传统城市改造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会馆,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沈旸 《华中建筑》2007,25(2):158-162
以明清时期聊城的会馆为研究对象,在聊城古代城市建设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阅读历史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等手段进行研究。从城市的角度,探讨聊城会馆建设与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的互动关系,旨在加深对明清聊城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并为传统城市改造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会馆,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明清官式建筑是目前我国古代建筑遗存最丰富、规模最大、信息最完整的文化遗产,在学术研究、保护利用以至相关的建筑教育中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以上诸多方面都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相关术语名词的整理和图释未能很好继承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以来优良传统,长期缺乏全面系统和持续深入的体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歇山顶是仅次于庑殿顶的高级形式。从外形上看,歇山顶是由悬山顶和庑殿顶组成,歇山顶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不断发展,明清时期不仅继承前一时期的技术,而且在其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的创新,明清时期的官式做法使用踩步金与草架柱子使得歇山加大,使收山缩小,正脊加长。歇山屋顶的发展从侧面反映出明清的建筑无论在装饰上还是在构造功能上都铸就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文人园林营建过程中,园居植物的获取、选择、栽培以及品赏亦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必备的过程。江南常熟静圃(现名赵园)为晚清文人赵烈文所建。通过分析赵烈文撰写的《能静居日记》,并结合其他史料考证,在当时沿袭的文人审美标准下对同治四年至光绪十三年静圃中的植物应用过程及方式进行阐释,旨在获得关于晚清时期江南文人园林植物的历史性认识:静圃建园过程中植物主要通过苏州花肆购买、友人间赠送以及与种树人直接交易等方式获取;园中植物虽以地景、盆景区分,但种类选择与高濂、文震亨、李渔等给出的品赏范围并无明显差异;在定期维护的基础上,须保证后园可四时赏花,其中以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为最,且植物的实用功能一直被延续。  相似文献   

20.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12):176-187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悠久深厚。特别是明清时期,演戏活动非常活跃,大量戏场建筑也随之兴建。这些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观演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实地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陕西明清戏场建筑的发展沿革、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