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软土地区锚杆静压桩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锚杆静压桩加固工艺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和对锚杆静压桩的施工的挤土效应、附加沉降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提出6种减小锚杆静压桩施工挤土效应的控制措施以及5种防止锚杆静压桩施工引起的附加沉降的控制措施。以软土区某工业厂房地坪沉降锚杆静压桩加固处理案例为实例,对不同的压桩速率、压桩顺序等工艺进行介绍,对施工过程中地面、立柱的变形进行动态监测,针对施工中出现问题通过优化施工工艺进行解决,有效地减小了挤土效应和附加沉降现象,验证减小挤土效应及附加沉降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工程实际,针对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产生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工程静压桩对压桩区周边的影响范围,为静压桩沉桩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3.
吴庆润 《建筑施工》2012,34(1):27-29
结合地铁车站改建工程中新建变电所地基处理的特殊工况,针对地下空间狭小的实际,通过采用开口钢管桩减少成桩挤土作用满足车站变形控制要求,拓宽锚杆静压桩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并根据工程地质及开口桩土塞效应对实际压桩力、挤土效应进行分析,增设分配梁来解决了其自重不足难以提供锚杆静压反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为减小静压桩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减小沉桩挤土效应。以软土地区某桩基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选取预钻孔、预钻孔与应力释放孔结合的施工措施,进行了预制空心方桩的挤土效应试验。通过预埋孔隙水压力计与测斜管,监测了静压桩不同贯入深度下土中孔隙水压力和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监测结果表明:超孔压的影响半径超过12d,且超孔隙水压力随上覆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静压桩挤土效应引起的水平位移在软硬土层交界面附近将发生突变;预钻孔及释放孔的影响半径超过12d;前一节桩压桩在桩周土体中产生裂缝有利于后续压桩过程中超孔压的消散。试验结果对认识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进而制定减小沉桩挤土效应的合理措施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5.
减少锚杆静压桩挤土效应的措施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权爱民  王宣林 《山西建筑》2003,29(15):24-25
针对锚杆静压桩在施工中产生的挤压效应,介绍了锚杆静压桩的工作机理,提出了减少挤土效应影响的几种措施,并在工程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静压桩挤土效应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伟  陈文才 《工业建筑》2005,35(Z1):444-446
在饱和软粘土中静力压桩会产生严重的挤土效应,它对桩周土体、周围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环境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简要分析软粘土地基中静压桩挤土效应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施工中静压桩对建筑场地周围环境的严重不良影响和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静压桩挤土效应近期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达  鹿群  贺爱强 《山西建筑》2008,34(1):90-91
介绍了现场实测、室内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三种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研究方法,并对静压桩挤土效应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减少静压桩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周围工程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十分明显,由挤土效应所引发的土体水平位移及挤压力会对周围建(构)筑物及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压桩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得施工区域内桩体上浮、偏位、折断时有发生。文章结合昆明地铁石咀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对地铁静压桩浮桩导致的承载力下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桩体上浮的施工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软粘土地基静压桩挤土效应的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地分析了软粘土地基中静压桩挤土效应的产生机理 ,运用圆孔扩张理论和经验公式对之进行分析 ,并结合上海某商住楼基础静压桩施工过程所做的测试 ,分析了施工中静压桩对建筑场地周围环境的严重不良影响 ,最后提出了防治或减轻静压桩挤土效应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明山  刘益松 《门窗》2012,(12):137+147
探讨应力释放孔法保护静压桩施工周边环境的可行性,静压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具有众多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施工中。但静压桩在使用时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挤土效应,从而影响施工,本文将通过实例阐述应力释放孔对解决静压桩产生的挤土效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高飞 《福建建筑》2011,(10):107-108
本文为解决预制桩沉桩特别是采用大吨位压桩机施工时对饱和粘性土、淤泥等所引起的严重挤土影响。现场采用一种称为"消压孔"的技术,从而有效地阻断了消压孔边界以外土体的挤压,同时也降低了界内土体因沉桩施工而引起的一些不良后果。通过若干工程实践,说明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2.
静压桩由于是预制桩,桩身质量可靠,价格相对较低,同时又具有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施工应力小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静压桩属于排土置换桩,在沉桩贯入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根据静压桩的实际情况,采用位移贯入法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考虑了土体的剪胀性质、土体的大变形、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土体初始应力场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符合工程实际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详细地模拟了静压单桩施工过程,得出了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的位移场和沉桩完成时的位移场和应力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建立了黄土地区静压桩沉桩计算模型,并求解了弹塑性解析解。该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湿陷性黄土地区静压桩沉桩机理,为静压桩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了桩土摩阻力,桩及桩周土位移在静压时的分布变化规律。将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进行了对比,吻合比较好。通过分析及工程实践发现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这些地区类似工程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力释放孔对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压桩优点众多,但沉桩带来的挤土效应也十分明显。采用应力释放孔法能有效地减少沉桩带来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借助FLAC3D有限元软件,采用分段压入的方式对单桩沉桩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不同桩长时孔深和孔径的最佳组合,从而对实际的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静压桩挤土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研究发展过程,对静压桩沉桩分析的圆孔扩张理论、应变路径法、有限元分析和滑移线理论等四种方法逐一进行评述,同时总结了前人所采用的模型槽试验研究方法以及在工程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该课题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施工中的挤土效应及应对措施可供其它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建立了饱和黄土地区夯扩桩施工分析模型,并求解了弹塑性解析解。该模型能够真实反映饱和黄土地区夯扩桩工作机理,为夯扩桩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了桩土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分布变化规律,对夯扩桩、灌注桩和素土桩进行了比较分析。将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进行了对比,吻合比较好。通过分析及工程实践发现夯扩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这些地区类似工程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计算是桩机选型的关键,而目前对沉桩阻力计算方法尚未统一,且沉桩过程中引起的桩周侧压应力分布规律尚不明确。为此,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模拟砂土地基中静压沉桩,研究沉桩速率和桩长对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沉桩端阻力、桩周侧压应力和桩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桩阻力、沉桩端阻力、桩周侧压应力和桩体极限承载力主要与桩长有关,沉桩端阻力与沉桩阻力之比随着沉桩深度增加而减小,但在沉桩深度为12倍桩径位置的沉桩端阻力占沉桩阻力的比例仍高达75%;桩周侧压应力随着埋深增加逐渐趋近于被动土压力,其主要与沉桩对土体挤密作用有关,且增加桩长和降低沉桩速率均可改善沉桩挤密作用;桩周侧压应力存在显著的“退化”现象,并与沉桩过程和桩体回弹有关。此外,基于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建立了沉桩阻力拟合计算式,并结合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提出了桩周侧压应力计算的朗肯被动土压力修正计算公式,可用于静压桩沉桩完成后的桩周侧压应力计算。  相似文献   

19.
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计算是桩机选型的关键,而目前对沉桩阻力计算方法尚未统一,且沉桩过程中引起的桩周侧压应力分布规律尚不明确。为此,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模拟砂土地基中静压沉桩,研究沉桩速率和桩长对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沉桩端阻力、桩周侧压应力和桩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桩阻力、沉桩端阻力、桩周侧压应力和桩体极限承载力主要与桩长有关,沉桩端阻力与沉桩阻力之比随着沉桩深度增加而减小,但在沉桩深度为12倍桩径位置的沉桩端阻力占沉桩阻力的比例仍高达75%;桩周侧压应力随着埋深增加逐渐趋近于被动土压力,其主要与沉桩对土体挤密作用有关,且增加桩长和降低沉桩速率均可改善沉桩挤密作用;桩周侧压应力存在显著的“退化”现象,并与沉桩过程和桩体回弹有关。此外,基于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建立了沉桩阻力拟合计算式,并结合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提出了桩周侧压应力计算的朗肯被动土压力修正计算公式,可用于静压桩沉桩完成后的桩周侧压应力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