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杰伟  关宇  刘军 《计算机科学》2017,44(Z6):348-350, 376
通过对ABAC定义的细粒度属性进行量化映射,结合BLP和Biba强制访问模型的基本特点,试图定义一个与属性相关的安全值量化概念,然后以安全值为基础,构建一个可以计算的封闭环境。其次计算得到一个基于属性映射的安全值集合,从而符合BLP和Biba强制访问控制模型的基本条件。再对BLP和Biba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契合属性安全值的特点,形成一个灵活的基于属性安全值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2.
刘益和 《计算机科学》2011,38(6):157-160
网格安全是网格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网格的发展和网格系统软件的实际应用。为了充分描述网格环境下的信息流动情况,扩展了一般网络环境下的主体、客体,利用客体的组织密级、密级、完整性等级来划分安全类,定义信息流策略,给出了一个基于网格环境的安全信息流模型。经严格的数学证明,新模型满足Denning的信息流模型的有限格和最小上界运算符性质,是合理的、安全的,它是BLP模型,Biba模型对应的信息流模型的扩展,也是一般网络环境下的安全信息流模型的扩展,这对网格安全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MLS策略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动态统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BLP模型是最经典的机密性模型,Biba模型则是最经典的完整性模型。绝大多数主客体机密性和完整性具有一致性,BLP模型和Biba模型就产生矛盾。提出了机密性和完整性的动态统一模型,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规则,引入访问历史标记,动态调整主体的安全标记,将BLP和Biba真正结合起来,实现了机密性和完整性的统一,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并给出了实例对模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一种BLP模型的量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LP模型是最为经典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它基于一个信息流策略,通过允许低安全级别到高安全级别的单向信息流动,来实现多级的强制访问控制.但对实际中普遍存在的高安全级别到低安全级别的下向信息流动,BLP模型并没有给出理论解决方法.本文对BLP模型提出一种量化的分析方法以分析下向信息流动的安全性.这一方法基于Shannon信息论中条件熵的概念,提出用安全门限来度量信息安全的方法.特别地,这一分析方法给出了下向信息流安全的条件,并证明了该条件下系统仍保持其保密性.  相似文献   

5.
马新强  黄羿  李丹宁 《计算机工程》2009,35(21):171-173
为在实现多级安全系统过程中有效兼顾BLP模型与Biba模型,分析安全模型敏感标记集合在数学上形成的格理论,提出一种能够有效融合这些模型的敏感标记格安全理论模型,以同时标识信息机密性与完整性,通过构建新的敏感标记格理论模型,为信息安全模型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莹  夏剑锋  朱大立 《计算机科学》2018,45(11):108-114
高安全级移动办公对信息系统不断提出更高的安全需求,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瘦终端(Thin-Client)解决方案。其采用云存储、分布式终端系统和集中管理,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当前的主要技术包括虚拟桌面和Web终端,其中前者是主流。近年来,Web操作系统(Web OS)的发展促使Web终端受到业界重视,但Web OS还存在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不足的问题。基于Web OS系统的特点抽象建模,提出了混合机密性模型BLP和完整性模型Biba的多安全策略模型。首先利用格将机密性标签、完整性标签和范畴集合相结合,解决了BLP与Biba信息流相反的问题;然后提出可信主体的最小特权原则来进一步约束可信主体的权限,并给予特定可信主体临时权限,以提高灵活性和可用性;最后分析模型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操作系统安全结构框架中应用类通信安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经典的BLP模型是解决保密性问题的理论基础,Biba模型是一种简明易实现的完整性模型.在应用系统中数据的共享和安全是一对矛盾.在将应用系统抽象为应用类的基础上,引入完整性规则集代表信息的可信度,结合BLP模型和Biba模型构造了一种应用类通信的安全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正确性证明.应用类通信安全模型不仅解决了保密性问题,而且解决了完整性问题.以支持B/S文电传输应用系统的安全为例,给出了在操作系统中实现应用类通信安全模型的方法,分析了模型实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强制访问控制的文件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雷  庄毅  潘龙平 《计算机应用》2006,26(12):2941-2944
重点分析了基于信息保密的BLP(Bell-LaPadula)模型和基于信息完整性的Biba模型,基于这两个模型设计了兼顾系统保密性和完整性需求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并结合Windows文件过滤驱动程序开发了一个基于该强制访问控制模型的文件安全监控系统,对其主要模块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文件安全监控系统可有效地维护文件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检测并阻断本地与网络的入侵。  相似文献   

9.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的保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BLP、Biba安全保密模型,对我国目前现有的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产品,就其安全保密性问题 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任和安全等级的P2P信息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焕洲  刘益和  李华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168-3170
通过引入信誉等级、密级、访问控制等级等概念,利用访问控制等级划分安全类,以两个客体的访问控制等级描述信息流策略,由此得到基于信任和安全等级的P2P信息流模型。经严格的数学证明,这个模型满足已有文献的有限格和最小上界运算符性质,是合理和安全的,它是基于BLP信息流模型的一个扩展。  相似文献   

11.
李大明  曹万华  张焕 《计算机科学》2012,39(12):290-294
仅提供了自主访问控制级安全防护能力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受到用户广泛关注,而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强制访问控制能够有效实现操作系统安全加固。访问控制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是成功实施强制访问控制的关键。针对安全项目的需要,分析了结合经典访问控制模型BLP与Biba的优势,提出了依据进程可信度动态调整的可变标签访问控制策略,解决了因I3工尹与Biba模型的简单叠加而导致的系统可用性问题,最终实现了对进程访问行为进行控制的简单原型系统。实验表明,可变标签访问控制策略的引入在对操作系统安全加固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黄益民  王维真 《计算机工程》2005,31(19):133-135
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安全操作系统的信息安全模型。该模型消除了仅以用户作为主体存在的不安全隐患,除保密性指标外考虑了完整性指标,限制了隐蔽通道,限制了可信主体以满足最小权限原则,进行了域隔离,缩小了理论模型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并应用到自主开发的安全操作系统WXSSOS中。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向量矩阵的安全访问控制机制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安全需求的日益增加,作为安全操作系统研究方向之一的SELinux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将访问控制向量矩阵与SELinux的访问控制机制相结合,并配合用于机密性保护的BLP模型和用于完整性保护的Biba模型,提出了基于向量矩阵的多级安全访问控制实现方法,并在SELinux系统中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